- 歷史何為
- (法)塞爾日·格魯金斯基
- 1233字
- 2025-04-28 11:46:43
《黑暗后的光明》
2012年,《黑暗后的光明》(Post Tenebras Lux)[16]榮獲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讓曾經質疑這個作品的人啞口無言。導演卡洛斯·雷加達斯(Carlos Reygadas)的代表作有《日本》和《天堂里的戰爭》,更具有“墨西哥風情”的《黑暗后的光明》備受觀眾們的期待。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墨西哥中產家庭在庫埃納瓦卡(Cuernavaca,墨西哥城附近)山腳下度假的故事。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知道事情在發生之時的意義(除了極為膚淺的層面),一直到這些事情后來變得重要起來或者獲得特別的反響。”[17]為了闡明這個意圖,導演雷加達斯重塑了成年人對生活經驗、直覺、夢想、焦慮、噩夢、恐懼的所有感知和幼稚的信仰,從而編織出了各式各樣的“現在”,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預感,在混合了想象和現實、幻象和荒唐的虛構中互相碰撞:一家人來到木屋度假,木屋周圍的熱帶雨林讓人透不過氣來,有角的紅色魔鬼走進父母和孩子們正在酣睡的房間,四處窺探。這一畫面極具墨西哥風格——對墨西哥稍有了解的人會發現,這個地區陡峭的地平線具有很強的辨識性,就像被木屋吸引的混血土著一樣易于識別——觀眾的感知和視覺都沉浸在了全球化的天地萬物中。四海為家的中產階級堅持其新時代的個人趣好,對其周圍的底層民眾漠不關心。為了介紹其他地方那平庸且不可逆轉的“現在”,導演在電影中把我們帶到巴黎的一個桑拿浴室里,又出人意料地用英國德比郡的運動場替代了墨西哥鄉村。他解釋說:“橄欖球比賽能幫助觀眾們感知這種持續的現實,雖然身體不在場上,但是我們知道這種現實的存在。”[18]
然而,《黑暗后的光明》既不是一部關于墨西哥的電影,也并非講述這個國家中產階級的全球化。自20世紀末以來,這個國家一直是災難頻發的民間劇場,不斷上演著暴力事件,影片結局的災難很可能與這些事件呼應。但更有可能,該片不是指向當地某個場景或者拉丁美洲,而是指向其他的什么,展現著徘徊在魚目混珠的世界主義精英與文盲百姓之間赤裸裸的“現在”。雖然電影發生在墨西哥山谷的森林和太平洋的熱帶田園景觀中,卻擺脫了老套的“異域”情調,指向一個全球的現實:那就是故步自封的傳統世界與西方化資產階級(實際上和窮人一樣都是混血人種),只在歐洲或美國忙于做白日夢,卻不直面眼前人世的現實。
這一現象以突兀且往往可笑的形式存在于所有發展中國家,當然也體現在走下坡路的歐洲中產階級“白人”和無產階級移民之間的隔閡上。實際上,這部電影與比利時達登(Dardenne)兄弟的作品、中國電影《天注定》《白日焰火》以及墨西哥羅德里戈·皮亞(Rodrigo Pía)的《區域》(La Zona)貫穿了同一線索:比利時的局勢不穩定、失業和非法移民問題,羞辱勞苦百姓的中國新貴以及坐擁豪宅的墨西哥精英。勇敢的導演們通過圖幀之間的共鳴,毫無粉飾地展現了一個世界的“現在”版本。雷加達斯鏡頭中的“現在”讓我們感到困惑,因為這個“現在”沒有陷入連貫的敘事框架中,它不斷在“過去和未來的鏡子”中倒映出來,卻無法在昨天和明天之間劃清界限。或者,如果我們愿意,也可以進入光明之前的黑暗中——正如影片《黑暗后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