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文論熱點研究
- 高建平等
- 698字
- 2025-04-29 17:54:43
第二章 關于“胡風文藝思想”的討論與批判
胡風是中國現當代文藝理論發展史上一位重要而獨特的理論家。重要是由于他對文藝創作規律的敏銳認識,對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及其意義的深刻分析,對“五四”傳統終其一生的堅守;獨特是由于他特有的詩化的理論概念和范疇、歐化的長句的表達方式以及曲折悲愴的命運。胡風文藝思想成熟于20世紀40年代,并以對抗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而在當時引起討論,這個討論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以后。
關于一個理論家思想的討論屬于學術問題,本應該在學術范圍內獲得自由、平等的論爭機會,以爭取理論的發展和創新。然而,在胡風文藝思想的討論中,學術討論的邊界從一開始就被突破了,逐漸演變為一場悲劇性的政治事件。盡管在整個討論和批判中有難以避免的歷史積怨、有紛繁復雜的人事糾葛、有由來已久的宗派主義、有個人性格的因素等,但從本質上說,關于胡風文藝思想的討論和批判是“五四”傳統與革命傳統的碰撞,是學術話語與意識形態話語的交鋒。其結果,后者以絕對的強勢形成了對前者的擠壓、霸權:在討論問題的態度、提出問題的角度、分析問題的深度上都表現出非學術化的傾向。因此,這場討論和批判沒有顯現出更多的引人注目的理論價值。
但是,這場批判折射出中國當代學術發展的曲折性、復雜性和歷史特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它啟發人們深刻反省中國當代學術發展的路徑、曲折與動蕩,從而為中國學術的未來發展提供思想借鑒和警示。本章以此為出發點,通過梳理胡風文藝思想討論和批判的來龍去脈,追尋事件背后的文化動因和歷史邏輯,探究“五四”傳統與革命傳統、學術話語與政治話語在當代中國糾葛、碰撞的性狀、影響,以及它們各自的邊界和相互作用的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