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中國歷史地理的發展歷程與理論的探索

第一章 中國歷史地理的起源與發展

第一節 “歷史地理”一詞的傳入

中國古代并無“歷史地理”一詞,關于這一術語的來源,以往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認識,如吳宏岐在《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中提出“1909年‘中國地學會’的成立,可以認為是近代中國地理學和歷史地理學的開端……值得注意的是,‘歷史地理’一詞在中國地學會成立不久即被正式提出。1913年1月,史禮綬《歷史地理之教授》一文在《中華教育界》第2卷第1期發表。1923年1月,張其昀《歷史地理學》又提出這一學科命名,此文載于《史地學報》第2 卷第2 期。隨后(法)白菱漢與萬洛原著、張宗文譯的《歷史地理學》發表在1933年1月出版《地學季刊》”[1]

在各種觀點中,影響力最大的觀點是由侯仁之教授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地理學》“歷史地理學”條中提出的,即“歷史地理學名稱在世紀初由日本傳入中國。但其內容仍未超越沿革地理的范圍”[2]。這一觀點也被很多學者所遵從,如韓光輝在《中國歷史地理學發展特點及其貢獻》中重復了這一說法,即“‘歷史地理’這一學科術語最早經日本傳入中國是在20世紀初。首先是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清政府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將歷史地理列為京師大學堂文科中外地理專業(學制三年)的必修課程。當時課程講授的內容包括歷史與地理的關系,并未超出沿革地理學的范疇”[3]。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是侯甬堅,他在《“歷史地理”學科名稱由日本傳入中國考——附論我國沿革地理向歷史地理學的轉換》一文中從中日兩方面的背景資料和依據入手,對侯仁之教授的觀點進行了論證,認為這一名稱于1901年至1904年隨日本近代學制傳入我國,二三十年代在國內學術界漸有介紹,1935年3月1 日被《禹貢》雜志用作英文刊名,開始扎根于學術界。[4]

因此,基本可以認為“歷史地理”是在20世紀初從日本傳入我國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达县| 阜城县| 无为县| 郁南县| 宁远县| 赣州市| 个旧市| 无锡市| 凌云县| 岱山县| 东明县| 重庆市| 平罗县| 大连市| 南通市| 安溪县| 沿河| 晴隆县| 嘉荫县| 井陉县| 灵台县| 开远市| 永嘉县| 交城县| 邛崃市| 池州市| 廊坊市| 贵溪市| 策勒县| 永德县| 天等县| 道孚县| 曲阳县| 临泽县| 华宁县| 泗阳县| 墨竹工卡县| 高唐县| 清水河县| 秦安县|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