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語的來源

語的起源包括宗教神諭、君主訓話、圣賢語錄、古人之言幾個方面。語的結集源自當時人對語言的信仰,這與當時歷史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當時口語中積累了豐富的話語資源,而且春秋時期士人追求立言不朽的人生價值,禮樂社會的背景也給語的產(chǎn)生和應用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于是周人建立了納言制度以及國子言教的體系。語在春秋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在社會上有很豐富的語的資源。原始社會巫的神諭很多都有一定思想性和哲理性?!渡袝酚涊d夏禹曾作訓典警誡子孫,之后訓命有很多記載。在古代的文獻中還常見“古人有言”之類的說法,可見在春秋之前人們對語言已經(jīng)很信仰和崇拜,而到春秋時期出現(xiàn)追求“立言”風尚,這種趨勢又得到強化。春秋時期禮樂文化繁榮,朝聘和宴會以及典禮儀式的時候有合語的環(huán)節(jié),語被神圣化和經(jīng)典化,被專門編纂的賢者嘉言善語成為教育國子內(nèi)容,語是貴族需要掌握的技藝,具有“明德”的體用功能。

語是古代一種固定的文學體式,是對歷史事件、事物現(xiàn)象、人物評價、鑒賞判別的評論、概括的話語。以講道理給后人提供經(jīng)驗教訓,古人不離事而言理,所以也有記事,但主要還是在于議論的言論。語與先秦時期的口傳媒介占主導的社會實際有關系,重要而詳細的事情都是由口頭傳誦,文字記事只是大概的記錄內(nèi)容。從《國語》人物的論述語言上也可以看出鮮明的口語特色,原本的話語由后人記錄成文。我們看到后代對春秋或者以前重要大事的詳細記載,也都是從口傳的語而來,既然是話語,也就有人物的主觀性,加之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所以采用的時候應當注意,但話語也有它的優(yōu)勢,通俗易懂而且往往蘊含著許多寶貴的歷史信息。這些話語主體也不是普通百姓,《論語·憲問》載孔子說:“有德者必有言”,人們征引的都是有德者的圣賢語錄。話語主體往往是貴族的有德者和智者,講述治國理政的主要方法,周代有專門整理和收集、傳誦這些嘉言善語的瞽矇樂官,他們以此教育國子,以達到“使明其德”的宗旨,《周禮》記載他們能“奠世系”,而且教國子“樂德”“樂語”“樂言”,還主持國家的典禮,負責重要典禮儀式用樂,他們往往是由盲人充當,這些人記憶力很好,對官學典籍、條章制度、國家典故都很了解,音律、《詩》謠、嘉言善語也很明白。他們是周代的禮樂宗師,是一個很大的文人群體。瞽史在那時候地位尊崇,在神學體系中也有很高的地位,能知天道;史官從商周禮樂制度中興起,開始只負責文字記錄和起草工作、天文歷法測算的一些事務,但后來在國家的統(tǒng)治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神學地位的逐漸衰弱,史官的日益繁盛表明理性主義思想的崛起。瞽的知識來源于口口相傳,在外國和少數(shù)民族也有很多盲人史詩傳誦者,他們知道很多很悠久的事情,甚至歷史文獻無法記載的內(nèi)容,可以訂正文獻的失誤和補充記錄的不足。在古時候以結繩、圖畫記事,大部分還是通過口耳相傳,結繩記事有橫縱之分,這種思想也延伸到文字記錄,史記也有記言和記事之分,記事簡略只是一個大概為橫,其缺點在于簡略,記言詳細為縱,特點在于不能觀其全局。

先秦文獻中散見的言類之“語”匯編。俞志慧在《先秦文獻中散見的言類之“語”匯編》統(tǒng)計了先秦文獻中的“語” “人有言” “聞之”“諺”“野語”等語?!渡袝芬搜?次、《詩經(jīng)》7次、《逸周書》11次、《左傳》119次、《國語》88次、《管子》12次、《晏子春秋》47次、《論語》11次、《墨子》17次、《孟子》17次、《莊子》15次、《老子》7次、《鄧析》2次、《吳子》2次、《司馬法》1次、《列子》5次、《尹文子》4次、《慎子》6次、《荀子》14次、《尸子》1次、《鬼谷子》5次、《韓非子》15次、《商君書》5次、《禮記》7次、《大戴》3次、《呂氏春秋》18次、《尉繚子》2次、《六韜》5次、《鹖冠子》5次、《戰(zhàn)國策》57次、《楚辭》4次、《春秋谷梁傳》8次、《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7次、《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3次,出土材料30次。[71]先秦文獻存在一種普遍的引言的現(xiàn)象?!秶Z》常常要引古人之言,記載先代君王訓誡和謀劃的話語,有的刻在青銅器上,有的刻在建筑日用器物上。

在上古社會巫術流行,巫師話語講求韻律和哲理性,這時候話語還只是只言片語,有的是在祭祀的時候,或是禮樂典禮儀式上,《詩經(jīng)》中大雅和頌就是典禮禮儀上的歌辭,只不過這已經(jīng)是西周時的事情,而在這之前還有很多,如《呂氏春秋》記載的《臘辭》表現(xiàn)豐收之后的慶祝場景,是巫師載歌載舞的祝禱之辭。出土文獻有《祝辭》,巫師還有一些讖緯的辭,叔向母親預言羊舌氏未來的話語,其他的一些預言也是;還有一些帶有語言性質(zhì)的童謠,如春秋時期伐虢,這種思想在民間比較有說服力;還有禱告之辭,如孔子的禱告,以及衛(wèi)公禱告不要在戰(zhàn)爭中傷到自己的臉;還有詛咒的詞,侯馬盟書中有不少記載,關于占卜的也很多。商代甲骨文中記載了很多這類的文獻,這些宗教性質(zhì)的神諭之辭,帶有哲理性和意象性,這些辭都是語的重要來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密市| 县级市| 双柏县| 阜康市| 九江县| 安义县| 富裕县| 特克斯县| 文昌市| 平昌县| 綦江县| 富顺县| 含山县| 安泽县| 清涧县| 大冶市| 东至县| 镇坪县| 如东县| 全州县| 伊金霍洛旗| 贡山| 全椒县| 泸州市| 静海县| 万载县| 石楼县| 临朐县| 吴江市| 蒙山县| 马尔康县| 嘉善县| 大新县| 定兴县| 苏州市| 余姚市| 新兴县| 青铜峡市| 大邑县| 宁阳县| 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