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禹偁散文研究
- 陳為兵
- 613字
- 2025-04-24 19:40:31
第二章 王禹偁的碑體文
在王禹偁《小畜集》卷十六、卷十七兩卷“碑記”中有《重修北岳廟碑奉敕撰并序》《四皓廟碑》《濟州眾等寺新修大殿碑并序》《商州福壽寺天王殿碑》《揚州建隆寺碑》《滁州全椒縣寶林寺重修大殿碑》和《漣水軍王御史廟碑》等共7篇,《小畜集》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中有《右衛(wèi)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前普州刺史康公預(yù)神道碑》和《殿中丞贈太常少卿桑公神道碑》等神道碑共3篇,有《著作郎贈國子博士鞠君墓碣銘》《故泉州錄事參軍贈太子冼馬陳君墓碣銘》和《建溪處士贈大理評事柳府君墓碣銘》等墓碣銘共3 篇,《小畜外集》卷十一“代擬”中還有1 篇《擬侯君集平高昌紀功碑并序》,以上合計14篇。
另外在《小畜集》中還有《宣徽南院使鎮(zhèn)州都部署郭公墓志銘》《諫議大夫臧公墓志銘》《故侍御史累贈太子少師李公墓志銘》《故商州團練使翟公墓志銘》《右衛(wèi)將軍秦公墓志銘》《殿中丞贈戶部員外郎孫府君墓志銘》《贈太子冼馬王府君墓志銘》和《監(jiān)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銘》等8篇墓志銘。[1]
按一般的說法,神道碑、墓志銘和墓碣銘可統(tǒng)稱為墓碑,但墓志銘和碑碣在用途上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至于如何不同,文中自有闡述,此不贅述。盡管如此,墓志銘和碑碣的體例、風格等諸方面還是大致相同,所以我們在文中將墓志銘納入碑文討論之列,這樣一來,王禹偁的碑文數(shù)量就達到了22篇。為了更好地探討王禹偁碑文的文學(xué)特征和文學(xué)價值,有必要對碑文追根溯源,故文章開始先探討一下碑文的形態(tài)演變及其文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