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涉酒詩文輯錄與研究
- 高正偉
- 1133字
- 2025-04-24 16:44:28
鄭駙馬宅宴洞中
【解題】
天寶五年(746),杜甫從齊魯返回東京,隨即至長安,這是他第一次到長安,到天寶十四年(755)離開長安,他客居長安十年之久。初到長安,杜甫從汝陽王李琎、鄭駙馬潛曜游宴。潛曜是廣文館博士鄭虔侄子,幸玄宗女臨晉公主,在長安神禾原蓮花洞有府邸,即文中所謂“主家陰洞”。
主家陰洞細煙霧,留客夏簟青瑯玕[1]。春酒杯濃琥珀薄[2],冰漿碗碧瑪瑙寒。誤疑茅屋過江麓,已入風磴霾云端[3]。自是秦樓壓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4]。
【注釋】
[1]主家陰洞:即鄭駙馬府邸,因其幽深陰涼而名之。夏簟:夏天用的竹席。瑯玕:似珠玉的石頭,這是指竹席的顏色如瑯玕的青色。
[2]春酒:日本津阪孝綽《杜律詳解》云:“稱美酒曰春酒,取春字有美好富盛意,故唐人名酒多以春,如麹米春、梨花春、金陵春、若下春是也。”濃:酒純度高。琥珀:酒杯。
[3]風磴:《杜詩詳注》云:“風磴,登陟之路,凌風而上也。”此兩句極言蓮花洞之涼爽。
[4]秦樓:《列仙傳》:“秦穆公以女弄玉妻蕭史,日于樓上吹簫作鳳鳴,鳳止其屋,一旦夫妻皆隨鳳去。”
【集評】
范濂《杜律選注》:張伯復:詩要錘煉,本只琥珀杯、瑪瑙碗,一經組織,便是奇絕。王荊公評子美詩有綺麗精確者,正謂此等。
顧宸《辟疆園杜詩注解》:此詩所以高駙馬之品,贊公主之賢,可謂善于形容。
陳之塤《杜工部七言律詩注》:全詩妙在句句是駙馬家氣象,又是夏宴洞中,別有天地非人間。此入寒儉手,虛固俗,實更俗。瑯玕簟、琥珀杯、瑪瑙碗,又是秦樓鄭谷,珊珊雜佩,如淮陰將兵,多多益善。人以為少陵萬景皆實;不知杜之妙,在無一字虛,而又未嘗不虛也。
仇兆鰲《杜詩詳注》:律詩中二聯,須用虛實相生,方見變化。此詩頷聯敘事濃麗,腹聯寫景蕭疏,前實后虛,乃安頓章法也。
浦起龍《讀杜心解》:此夏宴也。寫來都有陰涼之色,令人忘暑。此正“主家陰洞”氣象不同處。
夏力恕《杜詩增注》:六朝文體詩體,大體相同。此種格調是六朝,古將變律,早露端倪。唐以來專仿此為拗體。他手故脫黏聯,于平仄中另尋出拗體,平仄仍復枝枝相對。老杜強項,任意為之。此篇作于少壯時,猶堪摩仿,夔州而后,杳不可學,亦不必學也。
紀容舒《杜律詳解》:“陰洞”“茅堂”言其幽,“江麓”言其僻,“風磴”言其寒,“云端”言其高,以野外之境況形容陰洞,直覺暑月中颯颯欲涼。
趙臣瑗《唐詩七言律箋注》:“陰洞”二字是一篇之主。“細煙霧”,濕氣霏霏如煙霧也。“留客”以下三句,極鋪張其富麗,而句句中帶有“陰”字。琥珀非薄,酒濃而如見其薄;瑪瑙非寒,漿碧而似覺其寒,是點染法。“誤疑”句開,“已入”句合。“江麓”“茅堂”“云端”“風磴”,俱屬空擬,所以極狀其地之陰寒也。謂借自己之茅堂以襯起主家之風磴者誤。“自是”一接,總束上文,而再用“時聞”句一宕,以留余韻。真備極回翔飛舞之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