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課 “有朋自遠方來”與“客要一味地款待”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注釋:

《皇疏》:“同處師門曰朋,同執一志為友。朋猶黨也,共為黨類在師門也。友者,有也。共執一志,綢繆寒暑,契闊饑飽,相知有無也……‘悅’之與‘樂’,俱是歡欣,在心常等,而貌跡有殊:悅則心多貌少,樂則心貌俱多。所以然者,向得講習,在我自得與懷抱,故心多曰‘悅’。今朋友講說,義味相交,德音往復,形彰在外,故心貌俱多曰‘樂’也。故江熙云:‘君子以朋友講習,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遠人且至,況其近者乎?道同齊味,歡然適愿,所以樂也。'”

《論語疏證》:“人友天下之善士,故有朋自遠方來。同道之朋不遠千里而來,可以證學業,析疑義,雖欲不樂,得乎?”

引證:

《顏淵》12: 24: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孟子·萬章下篇》: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英譯:

2.And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men of kindred spirit come to one from afar?

今譯: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是讓人高興的事情嗎?

對讀:

“圣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羅馬書》12: 13)

“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人因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人因為義人的名接待義人,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里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馬太福音》10: 40—42)

“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希伯來書》25: 24—25)

解析:

此句講人與他人的關系。

一人獨樂,不如有人同樂。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互切磋,是難得的機會,是很值得高興的事。現在不只是偷著樂,而是樂出聲來。

第二句與第一句又是彼此相關的。讀書要有所得,達到自樂,才敢出來見朋友,否則,會自慚形穢,羞于見人。常念著終有一天得拿東西出來示人,也會促使自己暗暗多下功夫。一旦直抒胸臆且得人欣賞,豈不快哉。

《圣經》的重點不在讀書和讀友,而在圣徒相通和接待先知、義人。圣徒與先知、義人都與神相關,被神差遣,所以,接待他們,就如同接待差他們來的神。羅得熱心接待,一不小心接待了天使。就因為這個緣故,他和他一家被天使所救,免遭所多瑪、蛾摩拉被硫黃火所毀滅的命運。《圣經》還講到要照顧弱者,體恤貧窮,要學孩子的樣式,要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這樣做的人,會為神所紀念,也被神所賞賜。

所羅門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傳道書》4: 9—10)人需要同伴,需要互相扶持,彼此幫助。一根獨自燃燒的柴火容易被風吹熄,但一堆柴火就能燃起熊熊烈火。

《希伯來書》的作者勸勉信徒“不可停止聚會”,要一起追求,一起學習,要愿意多到教會去聚會,好享受神為我們預備的愛和供應,也在耶穌基督里學習彼此相愛,彼此接納。在享受神為自己預備的愛和供應時,自己也要成為別人的供應,要成為別人領受愛的途徑。一個停止慣了的人不感到聚會是需要的,他感到不來聚會也沒有什么損失,實際上,他失去了從聚會得到長進,得到造就的機會。沒有比這更大的損失了。

思考討論題:

1.為什么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樂在哪里?有沒有憂愁?

2.應該交什么樣的朋友?如何交朋友?

3.《論語》與《圣經》中講交友有何相同與不同?

4.如何交教內朋友與教外朋友?方式、態度與目標上有沒有不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静县| 玉山县| 抚州市| 郁南县| 祁阳县| 都昌县| 峨山| 景谷| 博兴县| 肥东县| 巴彦淖尔市| 奉贤区| 清徐县| 陆河县| 栾城县| 东阿县| 三亚市| 灵石县| 白玉县| 辽阳县| 湘潭市| 富裕县| 丰台区| 丹寨县| 浑源县| 阿拉善盟| 文山县| 翁牛特旗| 迁西县| 弋阳县| 佛冈县| 社会| 衢州市| 徐闻县| 四子王旗| 东阿县| 公安县| 巫溪县| 西林县| 林周县| 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