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唯物主義:重新理解馬克思
- 劉志洪
- 5776字
- 2025-04-24 20:52:31
三 研究的原則
為了準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新唯物主義的含義,除了學術研究、哲學研究和馬克思哲學研究必須遵循的一般原則要求外,還需要做到對于本論題的研究特別重要的五點。盡管這五個原則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其他一些問題的研究上得到了較好的貫徹,但在對新唯物主義含義的研究上卻始終沒有得到真正的和有效的貫徹。
第一,依據馬克思本人的思想。研究思想家對于某一問題的觀點當然要依據思想家本人的思想,這是學術研究最基本的要求。同樣,研究馬克思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當然也要依據馬克思本人的思想。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以往主要根據恩格斯、列寧以及斯大林等經典作家的觀點理解馬克思新唯物主義的含義。長期以來,傳統教科書理解模式經常以其他經典作家對馬克思的理解和闡釋來認識馬克思。對于新唯物主義及其含義,這種做法更加嚴重。傳統教科書理解模式幾乎都是以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的思想觀點加以理解和解釋的。這種狀況至今尚未得到有效的改變,以至于每當說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含義的時候,人們就要引述恩格斯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對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經典論述作為標準答案。而且人們堅信: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的觀點必定和馬克思一致,也必定正確。絕大多數研究者從來沒有認真反思、考察過恩格斯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西方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含義理解和概括的科學性。
但是,解釋學給我們指出了這樣的事實:讀者不可能完全準確理解作者思想。因此我們必須樹立這樣的觀念:即使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對馬克思的思想、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及其含義的理解也有可能不符合馬克思原意。而且,即使恩格斯等人的理解和概括完全符合馬克思思想,我們也不能無批判地完全照搬恩格斯他們的觀點,而必須在作了批判性的考察之后才能接受。作為研究者,必須嚴禁無分析的接受。當然,本書的觀點也只是“一家之言”,也很有可能并不準確、全面,同樣需要讀者們作出自己的批判性考察和判斷??傊?,我們不能僅僅依據恩格斯和列寧等經典作家對新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闡釋理解和闡釋新唯物主義的含義,而必須依據馬克思本人的思想理解和闡釋新唯物主義的含義,讓馬克思自己告訴我們新唯物主義的含義。不過,我們可以而且必須參考、借鑒恩格斯和列寧等經典作家的理解和闡釋,并對他們的觀點作出積極的回應。
第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文本研究。其實,系統深入的研究是理解思想家們思想的最基本要求,本不應作為一個重要的原則在這里鄭重提出。然而,筆者以為,一百多年來整個馬克思主義陣營之所以遲遲不能準確、全面地理解新唯物主義含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以往對新唯物主義含義的研究不系統、不深入。志在準確、全面地理解的研究必須系統深入,否則就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以往的見解。文本是思想家們表達思想的最主要載體,對文本的解讀和研究也是理解和把握思想家們思想所應當進行的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工作??疾煨挛ㄎ镏髁x的含義所應當進行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工作也是系統深入的文本解讀和研究。只有對文本系統深入的解讀和研究才有可能準確、全面把握新唯物主義的含義;沒有對文本的系統深入的解讀和研究永遠都不可能準確、全面地把握新唯物主義的含義。在筆者看來,迄今為止,整個馬克思主義陣營還沒有對新唯物主義的含義進行過專門的、系統深入的文本學研究。因此,筆者期望本書通過系統深入的文本研究準確、全面地理解新唯物主義的含義。
把上述兩點結合起來,顯然,本書需要對馬克思本人的思想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文本研究。這是本書之所以大段引證馬克思論述的主要原因。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涌動著的文本研究的熱流一直以來都讓筆者激動不已,它為重新理解馬克思提供了堅實的研究方法,對正確理解馬克思產生了重大的積極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傳統教科書理解模式主要根據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的闡釋來認識新唯物主義的含義也并不是沒有他們的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認為馬克思本人沒有論述過新唯物主義的含義。然而,這個看法是錯誤的。并且這個錯誤的看法正是由于缺乏系統深入的文本研究所致。事實上,馬克思本人關于唯物主義的思想是很豐富的,對新唯物主義的含義也進行過不少論述,只是由于以往沒有進行系統深入的文本研究,才形成了馬克思沒有論述過新唯物主義含義的印象,這又直接導致了不依據馬克思本人的思想研究新唯物主義的含義,進而不能準確、全面地把握新唯物主義的含義。
第三,全面把握唯物主義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各種含義。馬克思主義是在批判地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過程中形成的,同樣,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思想包括新唯物主義的含義也都是在批判地繼承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研究新唯物主義的含義需要把握唯物主義在西方思想史[27]上的各種含義。然而,按照傳統教科書理解模式的說法,好像唯物主義在整個西方思想史只有恩格斯所總結概括的那種含義一樣,好像其他思想家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同恩格斯都是一致的一樣。由于這種認識,以往很少獨立地研究唯物主義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含義,系統深入的研究就更不可能了。而且,更為嚴重的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認為唯物主義在西方思想史上只有恩格斯所規定的一種含義,必然會造成人們認為新唯物主義也只有一種含義,即恩格斯界定的那種含義:世界的本體是物質,意識是派生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這樣一來,馬克思就沒有對新唯物主義的含義進行其他規定的可能性了,新唯物主義有且只能有這種含義了。但是,事實上,在西方思想史上存在各種不同的唯物主義形態,而這些不同的唯物主義形態又具有不同的含義。從而,在西方思想史上,唯物主義并非只有一種含義,而是有多種不同的含義,這些不同的含義為馬克思賦予新唯物主義以不同于正統含義和其他含義的含義提供了條件。因此,只有對唯物主義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各種含義進行梳理,全面把握唯物主義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各種含義,才能比較充分地把握新唯物主義及其含義的思想淵源和參照背景,以準確理解新唯物主義的含義。絕不能在沒有正確理解唯物主義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含義的情況下就談論新唯物主義的含義,這是嚴重非法的。
第四,認真梳理馬克思對唯物主義含義理解和規定的演進過程。認為唯物主義在西方思想史上只有一種含義,馬克思對唯物主義的含義只能有一種理解,必然讓傳統教科書理解模式合乎邏輯地認為馬克思在一生中對唯物主義的含義只有一種理解和規定,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在一生中都沒有發生過改變。因為既然馬克思對唯物主義含義只可能有一種理解和規定,那么,馬克思在一生中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當然肯定都是一樣的,是不可能改變的。傳統教科書理解模式主張,雖然對唯物主義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唯心主義轉向了堅定的唯物主義,但是馬克思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卻始終不變,一直都是世界的本體是物質,意識是派生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在傳統教科書理解模式看來,馬克思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雖然經歷了一個從費爾巴哈向馬克思主義的轉變過程,從“自然物質、自然存在決定意識”轉向最普遍最一般的“物質決定意識”,但這始終是在物質和意識的關系范圍內發生的改變,并沒有越出唯物主義的一般含義的范圍。然而,實際上,馬克思在一生中不僅對唯物主義的態度發生了根本的轉變,而且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也發生過兩次根本的轉變。并且馬克思對唯物主義含義理解和規定的演進過程還可以為我們指出正確把握新唯物主義含義的方向。所以,應該認真梳理馬克思對唯物主義含義理解和規定的演進過程,它非常有助于準確理解思想成熟時期的馬克思賦予新唯物主義的含義。
第五,深入分析馬克思和其他思想家關于唯物主義的論述。前面已經確定,本書的研究需要全面把握唯物主義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各種含義和馬克思一生各個思想發展時期尤其是思想成熟時期所理解和規定的唯物主義的含義。如果馬克思和思想家們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概念的含義做過正式明確的界定,哪怕只是簡單的說明,研究都會相當輕松。然而,不如愿的是,現代之前的思想家們,還有馬克思,幾乎都沒有這樣做,這使得我們這些研究者只能分析他們關于唯物主義的論述,概括他們賦予唯物主義的含義。解讀馬克思以及其他思想家關于唯物主義的論述是本研究對馬克思和其他思想家思想所做的文本研究的主要工作,也是本書研究馬克思和其他思想家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的主要方法。不過,即便如此,我們還是無法知道一些著名哲學家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這些哲學家對唯物主義要么只字未提,要么一筆帶過,令我們實在無法把握其對唯物主義含義的觀點。
另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筆者看來,只能把馬克思和其他思想家們明確的對于唯物主義的論述,即馬克思和其他思想家們使用了唯物主義概念的論述作為分析的對象,那些在以往認為表達了馬克思和其他思想家們唯物主義觀點但思想家們并沒有使用唯物主義概念的論述不宜作為分析對象。這是為了避免以舊有的唯物主義觀為隱含的標準取舍論據,否則必將舊路重回。因為,既然作為判斷標準的是舊有的唯物主義觀并以之為標準取舍論據,那么所采納的論據必然是符合舊有唯物主義觀的論述,而分析這些論述之后得出的必然還是舊有的唯物主義觀。錯誤的研究前提導致錯誤的研究結果,錯誤的研究結果又反過來印證錯誤的研究前提。為了避免這種錯誤的循環,必須嚴格以馬克思和其他思想家們使用了唯物主義概念的論述作為考察馬克思和其他思想家們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的依據。這也是本書研究的一個特點。
以上就是筆者所認為的對本書論題進行科學研究所必需的最為基本和重要的原則。它們有的是在研究之前確定的,有的則是在研究之中逐步形成的。它們對本書的研究產生了引導和規范作用,對于將研究的結果以系統理論的形式呈現給讀者也具有很強的引導和規范作用。因此,我們將嚴格按照這些原則對新唯物主義含義進行研究和寫作。而這也就大致確定了本書的致思邏輯和基本結構:第一章和第二章考察新唯物主義之前以及同時代的唯物主義的各種含義,尤其是唯物主義的正統含義和費爾巴哈感性唯物主義的含義;第三章梳理馬克思對唯物主義含義理解和規定的演進過程;第四章闡釋新唯物主義的獨特含義;第五章分析和評價以往各種觀點尤其是馬克思主義陣營內部的三種主要觀點,從反面論證本書觀點的正確性。
[1].[法]德里達:《馬克思的幽靈》,何一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頁。
[2].[蘇]列寧:《哲學筆記》,林利等譯校,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407頁。
[3].[美]羅素:《西方哲學史》下卷,馬元德譯,商務印書館1976年版,第336頁。
[4].《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下卷,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152—153頁。
[5].《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下卷,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333頁。
[6].在這里筆者想特別強調,對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和規定是唯物主義觀的主要問題,因此本書主要探究的是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觀,并且只是馬克思唯物主義觀中的一個問題,而不是馬克思的整個唯物主義思想以及新唯物主義的總體特征和本質。如果是要分析馬克思的全部唯物主義思想以及新唯物主義的總體特征和本質,那本書做得也太不夠了。當然,對馬克思唯物主義觀的科學考察和準確把握對于正確理解馬克思的全部唯物主義思想也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唯物主義觀是任何一種唯物主義思想的內在靈魂,正如哲學觀是任何一種哲學思想的內在靈魂一樣。
[7].徐崇溫:《關于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紀念馬克思寫作〈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150周年》,《開放時代》1996年第4期,第38頁。
[8].徐崇溫:《關于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紀念馬克思寫作〈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150周年》,《開放時代》1996年第4期,第39頁。
[9].徐崇溫:《關于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紀念馬克思寫作〈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150周年》,《開放時代》1996年第4期,第40頁。
[10].張一兵:《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3頁。
[11].王金福:《“廣義歷史唯物主義”、“狹義歷史唯物主義”概念的規定及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質》,兼與張一兵同志商榷,《南京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第10頁。
[12].王金福:《“廣義歷史唯物主義”、“狹義歷史唯物主義”概念的規定及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質》,兼與張一兵同志商榷,《南京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第8頁。
[13].辛敬良:《立足于人類歷史活動的唯物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總體特征的再認識》,《哲學研究》1996年第3期,第4頁。
[14].王曉升:《形而上學命題的困境和馬克思在形而上學領域中的革命》,《哲學研究》2007年第11期,第16頁。
[15].當然,傳統認識論哲學觀對哲學的總體理解不止這些,本書論述的只是其最主要的并且同論題最為相關的觀點。
[16].中國哲學界一般強調哲學所愛的是智慧而非知識。與此不同,在一些西方學者看來,“哲學”這個詞在古希臘可以被理解為“愛智慧、求真知”。也就是說,哲學不僅“愛智慧”,而且也“求真知”。
[17].在古希臘,自然概念的含義之一就是全部物質世界、整個宇宙。
[18].[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吳壽彭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3頁。
[19].參見趙敦華《基督教哲學1500年》,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第340頁。
[20].[法]笛卡兒:《哲學原理》,關文運譯,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第152頁。
[21].[荷]斯賓諾莎:《知性改進論》,賀麟譯,商務印書館1960年版,第21—22頁。
[22].[德]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賀麟、王太慶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7頁。
[23].[德]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賀麟、王太慶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18頁。
[24].[德]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上卷,賀麟、王玖興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3頁。
[25].[德]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一卷,賀麟、王太慶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3頁。
[2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中央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02頁。
[27].需要說明,盡管唯物主義概念主要在哲學中使用,但又不僅限于哲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也使用唯物主義概念。另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來源也不僅限于西方哲學史,而是整個西方思想史。所以,考察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及其含義的思想淵源不能僅限于考察唯物主義在西方哲學史上的含義,而應考察唯物主義在整個西方思想史上的含義。當然,這又需以考察唯物主義在西方哲學史上的含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