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派與清代學術流變
- 曾光光
- 327字
- 2025-04-24 20:19:26
二 桐城派研究現狀述評
桐城派自清初產生以后就毀譽參半,其末流在新文化運動中更是被斥為桐城“謬種”。桐城派所以被打上這樣的文化烙印,客觀來看,更多是緣于政治上的因素,學術因素倒在其次。近代中國政治思潮瞬息萬變,當新文化思潮逐漸退潮后,對桐城派的重新審視與評價也就隨之展開。早在1922年,作為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之一的胡適就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中提出要實事求是地研究桐城派。
綜觀“五四”以來近百年的桐城派研究,學者們大都是從文學維度展開研究,對桐城派在文學發展史上的作用、地位,論者大多予以或多或少的肯定,對桐城派的政治傾向與社會作用,則大多予以否定。[3]由于本書重在研究桐城派與清代學術流變之間的關系,故筆者于此主要就與本書研究密切相關的兩個方面展開學術史的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