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關于研究時段的說明

本書以《桐城派與清代學術流變》為題,顯然是將研究時限主要限定在“清代”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段。當然,在具體寫作中,部分內容也會涉及民國初年的桐城派末流,以保證對桐城派研究的整體性與系統性。

桐城派起于清康熙年間,自此延綿興盛長達二百余年。其實,即便是在清王朝滅亡以后,桐城派末流在民國初年還頗有影響。馬其昶、姚永樸、姚永概郎舅三人就是在民初學界頗有影響的桐城派正宗傳人,與桐城派關系密切的嚴復、林紓在民國初年的學界更是風云人物。[2]筆者之所以將研究重點集中在清朝時期的桐城派,一是因為這一時段是桐城派發展的主要時期,目前學界對桐城派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這一時段;二是因為本書的研究重點在挖掘桐城派的興衰與清王朝及其官方學術之間的關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句古語可謂對桐城派與清王朝之間關系的形象說明。作為清王朝“御用學派”的桐城派興起于統治的需要,衰于清王朝統治的終結,其命運與作為清代官方學術的程朱理學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一個學派的發展歷程與一個朝廷及其官方學術的興亡軌跡幾乎疊合,其間所展現的正是傳統中國社會中學術與政治之間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關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皋兰县| 彭水| 开江县| 江门市| 淳化县| 广元市| 仙桃市| 太和县| 铁岭市| 高尔夫| 响水县| 石首市| 鄄城县| 舟曲县| 贞丰县| 新民市| 肃宁县| 肥乡县| 措勤县| 永安市| 姜堰市| 江西省| 奎屯市| 深泽县| 潞西市| 屯留县| 旬阳县| 上虞市| 乐山市| 甘洛县| 万山特区| 咸阳市| 丹东市| 绵竹市| 吉首市| 泾川县| 东兴市| 南丰县| 呼图壁县| 台前县| 舞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