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管仲《管子》
管仲(前725?—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又稱敬仲,春秋時期潁上(今屬安徽阜陽市潁上縣)人。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生平事跡主要見于《左傳》《史記·管晏列傳》,《管子》本身多所記載,《淮南子》亦有所著錄。梁啟超有《管子傳》,但論多述少,主要是論說管子的政治、經濟等學說,其中所及管子生平事跡多出自《史記》。
管仲是齊國人。其父親為齊大夫。管仲少時喪父,生活貧苦,與母親相依為命。稍長,經商為業。當時與朋友鮑叔牙合作,而所獲錢財往往為管仲多得。鮑叔牙體諒他的難處,亦不以為意。后來還是在鮑叔牙的力薦之下,管仲開始輔佐齊桓公。之前,他曾為自己輔佐的齊公子糾而用箭矢攻擊過公子小白(即后來的齊桓公)。及后者成為國君,公子糾被殺,管仲一度被囚。但由于信任鮑叔牙,桓公看重管仲的才能,也不計前嫌,委之以重任。
管仲任齊國上卿(宰相)之時,為國家確立了遠大的政治目標,即稱霸諸侯,進而一匡天下。為此,他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政策,例如重商積財,對內加強管理的同時又強調與俗同惡,對外則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三年時間,齊國就大治稱霸,桓公成為五霸之首。管子為政,還善于“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史記·管晏列傳》)。前后執政達四十年。去世之后,其政策對齊國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于諸侯。”(《史記·管晏列傳》)孔子對他的政治才能大加褒獎:“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也贊賞他在保障華夏文明方面的作用:“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論語·憲問》)但又認為“管仲之器小”(《論語·八佾》)。按司馬遷解釋,后者當是對管仲不能輔佐桓公成為“至王”的遺憾之嘆。
管仲之為人,以其遠大的人生目標為重而不拘于小節小義。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即是“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史記·管晏列傳》)?!妒酚洝酚涊d他除了與鮑叔合做生意,常常多占利潤外,還為了贍養母親,曾在戰場上多次當逃兵。此外,管仲謀事從政,也曾多番不利,以致曾“三仕三見逐于君”。多虧管仲自己堅韌,加上摯友鮑叔牙力挺,終于顯功名于天下。他還獲得齊人衷心擁戴。所謂“管仲富擬于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僭用諸侯之制,國人卻不以為忤),正是他不羞小節而有功天下,因此受到民眾愛戴的極佳例證。
《管子》概況:
今存《管子》一書,署名作者為管仲。但書中內容駁雜,容有法家、儒家、道家、陰陽家、縱橫家、名家、兵家和農家等諸多思想觀點,故被認為成于眾手。《四庫全書總目》用劉恕《通鑒外紀》引傅玄曰“管仲之書,過半便是后之好者所加”,因其“乃說管仲死后事,《輕重篇》尤復鄙俗”。又引葉適《水心集》說:“《管子》非一人之筆,亦非一時之書,以其言毛嬙、西施、吳王好劍推之,當是春秋末年。今考其文,大抵后人附會多于仲之本書。其他姑無論,即仲卒于桓公之前,而篇中處處稱桓公,其不出仲手,已無疑義矣。”(《四庫全書總目·子部·法家類》)四庫館臣還分析其書標目與內容,認為原書有經,有解,有管子所自著,亦有后人記其語錄或逸事,還有后學之箋疏,但今本已是混雜難別,“由后人混而一之,致滋疑竇耳”(《四庫全書總目·子部·法家類》)。此書撰寫,一般認為始自戰國,至秦漢完成,最終由西漢文獻學家劉向編定。初為八十六篇(《漢書·藝文志》著錄),至宋已僅余七十六篇(見《郡齋讀書志》著錄)。因《管子》“言道法為多”(王欣夫:《郭沫若先生〈管子集校〉敘錄之商榷》),故而《漢書·藝文志》歸為道家,《隋書·經籍志》歸為法家。
是書因為年代久遠,訛誤較多,號稱難讀,后人不斷予以整理校注。今存最早的注本是唐人尹知章所為,其注本共二十四卷,仍題《管子》。目前能見到的最早的《管子》(含尹知章注)版本,是宋代楊忱刻本(藏國家圖書館)。此本標明為唐玄齡注,但一般認為實即尹知章注。(《郡齋讀書志》引杜佑《管氏指略序》云:“唐房玄齡注。其書載管仲將沒,對桓公之語,疑后人續之。而注頗淺陋,恐非玄齡,或云尹知章也。”)《四部叢刊》本即為影印楊忱本。明代趙用賢于萬歷十年刊印的《管韓合刻》本則較通行,《四庫全書》即以此本為底本。其后較著名的整理本有清代陳奐校宋刊《管子》鈔本、戴望的《管子校正》(孫殿起《販書偶記》指出戴氏此書多用日人安井衡《管子纂詁》中材料),近人顏昌峣的《管子校釋》(成書于民國時期,由郭嵩燾的兒子郭焯榮批注,1996年岳麓書社出版),郭沫若等人的《管子集?!?。
陳奐所校為宋代蔡氏墨寶堂刻《管子》,陳氏校本現存手鈔本。陳氏為清代著名訓詁學家,其所校質量很高,嘗為王念孫《讀書雜志》取用。陳氏學生丁士涵亦研究《管子》,有多種著述。戴望《管子校正》對丁士涵的成果頗有吸收?!豆茏蛹!烦鯙榭箲饡r期西南聯大的學者許維遹教授所撰,原名《管子校釋》,約40萬字。聞一多參校三分之一。1953年,郭沫若開始在這部遺稿的基礎上,廣泛搜集宋明版本達17種以及古代校注著作四十余種,并補以己見。前后用時兩年撰成,改用現名,195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詳參林申清《郭沫若遺札及其〈管子集?!怠芬晃?,載《圖書館雜志》1999年第3期)。《管子集?!穼W術價值很高,但因“非為一般讀者”所作,未附原文。后來黎翔鳳在《管子集?!返幕A上,撰成《管子校注》,將《管子》原文錄入加注。是書由中華書局2004年出版,成為目前學界推崇的《管子》注本。另有朱迎平、謝浩范的《管子全譯》(修訂本),兼有譯注,由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是書以趙用賢本為底本,對《管子》原文作了標點,校注則吸收了歷代注釋及今人如郭沫若等人的看法,譯文采用直譯。學界對管子的研究方興未艾,國內有《管子學刊》,另有不少研究專著和論文。但長期以來,研究極少涉及文學領域。近年來這種情況有了較明顯的變化,如張固也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完成的專著《〈管子〉研究》(2006年出版)有章節研究《管子》的文學性,尹清忠的同名博士論文(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也從《管子》的管子形象和文體特點角度較多地關注了《管子》的文學表現。
文學成就:《管子》在古代曾被譽為“天下奇文”(語出宋人張嵲《讀管子》),內容實用且豐富,論說則詳備具體,敘事則頗為生動,風格呈多樣化表現。
《管子》一書分為《經言》(九篇),《外言》(八篇),《內言》(七篇),《短語》(十七篇),《區言》(五篇),《雜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輕重》(十六篇)等八個部分共86篇。但《王言》《謀失》《正言》《言昭》《修身》《問霸》《牧民解》《問乘馬》《輕重丙》《輕重庚》10篇已經失傳,有目無文,實存76篇。全書約16萬字,鴻篇巨制,為先秦罕見?!豆茏印芬愿粐鴱姳鵀橹髦?,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哲學和倫理道德等諸多領域,思想也容賅眾家。史學家羅根澤《管子探源》中曾舉例說:“《心術》、《白心》詮釋道體,老莊之書未能遠過;《法法》、《明法》究論法理,韓非《定法》、《難勢》未敢多讓;《牧民》、《形勢》、《正世》、《治國》多政治之言;《輕重》諸篇又多為理財之語;陰陽則有《宙合》、《侈靡》、《四時》、《五行》;用兵則有《七法》、《兵法》、《制分》;地理則有《地員》;《弟子職》言禮;《水地》言醫;其他諸篇亦皆率有孤詣。各家學說,保存最夥,詮發甚精,誠戰國秦漢學術之寶藏也。”此書反映出管仲學派的特色。思想方面偏重于道、法(今人潘俊杰認為《管子》反映的是先秦雜家思想:“《管子》無論吸取了多少學派的思想,都只有一個目的,即‘王治’,而‘王治’是先秦雜家學派的根本主旨?!币娖洹丁垂茏印禐殡s家著作考》,《管子學刊》2007年第3期);政治上主張禮法并重,強調民心向背的重要,故而以順民心、利民生為原則,講究天道與人情;經濟上主張國家重農但也無須抑商,應多斂資財,使民富國強:“故為國者,不能來天下之財,致天下之民,則國不可成?!贝藭腥种钠律婕敖洕?,反映出重功利與務實的特點??傊@是一部內容廣博且便于實用的典籍,是一部政治經濟學著作。它經世致用,體現出作者非凡的政治理想與智慧及超前的經濟頭腦。如書中認為“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輕重丁》),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并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其政治經濟主張對后世影響深刻。如其主張的鹽鐵官營,在漢代直接影響到桑弘羊《鹽鐵論》思想。甚至有些主張至今仍然顯得新鮮實用,如其所謂“無市則民乏”(《乘馬》),反映出重視商業、重視市場的經濟思想?!豆茏印吩跐h代甚為流行,司馬遷稱“其書世多有之”。而自漢代始,管子所倡導的禮法并用也被各朝統治者實施于政。
文學性方面,《管子》也有較突出的表現。在文體上,以議論和說明文字為主,但也有一些以記敘為主要內容的文字。因為管仲的社會地位特殊,故其論多說明,且不忌詳明具體,又具有“其旨確,其詞核,其步驟閑雅不亂”(明湯賓尹:《歷子品粹·管子》)的特點。例如第四篇《立政》認為統治者治國要注意“三本”,安國則要注意“四固”,富國則須注意“五事”,并一一予以具體說明,從容有序。同篇論“首憲”,更是具體入微:“分國以為五鄉,鄉為之師;分鄉以為五州,州為之長;分州以為十里,里為之尉;分里以為十游,游為之宗。十家為什,五家為伍,什伍皆有長焉。筑障塞匿,一道路,博出入,慎管鍵,管藏于里尉。置閭有司,以時開閉。閭有司觀出入者,以復于里尉。凡出入不時,衣服不中,圈屬群徒,不順于常者,閭有司見之,復無時。若在長家子弟、臣妾、屬役、賓客,則里尉以譙于游宗,游宗以譙于什伍,什伍以譙于長家,譙敬而勿復。一再則宥,三則不赦。凡孝悌忠信、賢良俊材,若在長家子弟、臣妾、屬役、賓客,則什伍以復于游宗,游宗以復于里尉,里尉以復于州長,州長以計于鄉師,鄉師以著于士師。凡過黨,其在家屬,及于長家;其在長家,及于什伍之長;其在什伍之長,及于游宗;其在游宗,及于里尉;其在里尉,及于州長;其在州長,及于鄉師;其在鄉師,及于士師……”(說明如何管轄區域:將都城所轄之地分為五鄉,每鄉再分為五州,每州再分為十里,每里再分為十游,一直劃分到每五家為一個最基層單元,單元無論大小都有專人負責。這還不算,還需筑墻堵路,只設一條路、一個門戶以供出入,且要注意門戶、鑰匙安全,鑰匙要由里尉掌管。再由專人按時開關、并觀察出入之人,凡是不按時進出或穿戴不合規矩或其他舉止有異常表現的,都要及時上報。之后,再由上而下逐層訓斥,直至家長。并且,初犯、再犯可以原諒,若出現三次則不赦免。另外,若發現“孝悌忠信、賢良俊材”也要及時逐層上報,由什、伍直至鄉師,再由鄉師報于士師……)詳明細致,便于操作。管子文章有時用語鋪排且輔以大量比喻,句式整齊而富有節奏感,表現出華彩美辭的一面。如第二篇《形式》開篇:“山高而不崩,則祈羊至矣;淵深而不涸,則沉玉極矣。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春秋冬夏不更其節,古今一也。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風雨無鄉,而怨怒不及也。貴有以行令,賤有以忘卑,壽夭貧富,無徒歸也?!苯酉聛淼奈淖忠捕际沁@種風格,頗似荀子《勸學》。此外,由于書中“有少量歷史傳說、寓言故事和逸事趣談,亦頗具小說意味”(譚家?。骸断惹厣⑽乃囆g新探》)。《管子》的敘事文字多以歷史人物為主人公,絕少荒誕離奇的情節,但敘述較生動。如《大匡》《中匡》《小匡》都是記敘管仲、鮑叔牙等輔佐齊桓公之事,所記與史實大多相符。且三篇以人物對話為主體,描述生動?!洞罂铩烽_篇寫鮑叔牙不愿侍奉公子小白,“稱疾不出”,朋友召忽認為他做得對,因為小白一定不會繼位,故愿為之擔保,而管仲則不以為然,三人反復討論,終于統一了意見,鮑叔牙許諾要“大事君者無二心”?!豆茏印分械脑⒀怨适乱埠茈y與歷史傳聞區分,顯示出亦真亦假的特征。這類文字還往往有敘事曲折的特點?!豆茏印窌羞€有不少精粹的語言流傳而成為格言或成語。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令則行,禁則止”(令行禁止),“處虛守靜”,“夏處陰,冬處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