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永遠”到底有多遠
- 一個人的風:《健民短語》增訂版
- 楊健民
- 723字
- 2025-04-17 14:22:15
2015.03.24
無意中讀到一段文字:他的門前有兩棵桐樹,剛要開花時,他出遠門了。當他回來時,正是起風季節,一陣冷風襲來,被寒夜凍傷的桐子花,一朵一朵寂寞地隨風飄落。一地白色,行行重行行,只是迷亂。他泡了一壺茶,坐在樹下,望著漫漫西沉的落日。遲了,似乎什么都遲了。輕輕地呷一口茶,對自己說,錯過了美麗,不能再錯過生活。眼前是鋪天蓋地的白色,鋪天蓋地的美,然而她們都零落了。
讀了這段文字,我想,落英不是花的過錯,而是人的錯過。過錯是心的迷失,錯過是心的遲暮。當一切都太遲了的時候,也許才明白什么都沒有絕對的永遠。靜靜地泡上一壺茶,坐在那里,想想自己不過是一枚遲早要飄落的桐花。花是地上成長起來的樹的精靈,一朵一朵地回到了地上;就像天上下來的雨,終究是要回到天上去的。一切原來可以那么安靜、那么坦然。這時,即便有一絲凄美掠過,也會覺得內心有了一種高潔、一種淡遠。所以,世間的一切都是相對論,不可能有什么絕對的“永恒”或“永遠”。
“永遠”到底有多遠?曾經有一弟子問他的師父:“如何理解永遠?”師父答道:“人人都覺得永遠會很遠,其實它可能短暫得你都看不見。”前幾日,在某電視劇里聽到一句臺詞:“你覺得有些事八竿子挨不著你,可能它一竿子就會把你打死。”這就是相對論。
寫到這里,想起幾天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夫人米歇爾來到北京,在彭麗媛陪同下,與北京師大二附中的同學一起臨摹漢字“永”,引起了一大堆的猜測。其實在此之前,前總統布什的夫人勞拉隨丈夫訪華時,學的同樣是“永”字。于是,對“永”字的解釋就更是眾說紛紜。不管怎樣,“永”依然是“永遠”“永久”“永恒”的意思。就像桐花不可能開得永遠,錯過就是錯過了。世間有些事看起來八竿子永遠挨不著你,也許就有那么一竿子隨時懸在你的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