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一 研究緣起與意義

布洛陀神話敘事及其文化在壯族民間世代傳承、源遠流長,但受時代的局限,其相關研究從19世紀50年代才逐步展開。在數十年的平穩研究階段后,2002年起始“布洛陀”這個名詞逐步受到政府、傳媒、旅游與商業等各界人士的大力關注,相關研究也迎來了成果高峰期。2002年6月底,廣西詩人古笛首次考察廣西百色市田陽縣敢壯山,他和田陽縣博物館專家黃明標等提出田陽敢壯山(那貫山)是壯族布洛陀文化重要原生地的觀點。2002年7月13日,《南寧日報》發表《田陽發現壯族始祖布洛陀遺址》的新聞。2006年5月20日,由田陽縣組織申報的“布洛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民間文學”類。田陽縣布麼[1]黃達佳當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民間文學”傳承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對非遺名錄上的“布洛陀”介紹如下:[2]

布洛陀是壯族先民口頭文學中的神話人物,是創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布洛陀》是壯族的長篇詩體創世神話,主要記述布洛陀開天辟地、創造人類的豐功偉績,自古以來以口頭方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一帶傳承。大約從明代起,在口頭傳唱的同時,也以古壯字書寫的形式保存下來,其中有一部分變成壯族民間麼教的經文。

《布洛陀》的內容包括布洛陀創造天地、造人、造萬物、造土皇帝、造文字歷書和造倫理道德六個方面,反映了人類從茹毛飲血的蒙昧時代走向農耕時代的歷史,以及壯族先民氏族部落社會的情況,在歷史學、文學、宗教學、古文字學、音韻學和音樂學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布洛陀口傳詩體創世神話在內容上具有原生性特點,在漫長的口頭傳承過程中,經過一代代的不斷加工和錘煉,藝術性也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它不僅可以幫助人們認識歷史、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還具有教化的作用。

從2004年開始,敢壯山被認定為壯族人文始祖布洛陀文化遺址,參與祭祀的人員,社會地位越來越高,人數越來越多,祭祀規模越來越大。以此為契機,布洛陀文化研究日益集中深入,產生了一股追尋壯族文化根源的新浪潮。至2013年,已出版的專業研究書籍超過十部,包括《布洛陀尋蹤——廣西田陽敢壯山布洛陀文化考察與研究》(2004)等。基于眾多專家學者的耕耘開拓,布洛陀文化研究領域不斷擴展,并日益走向國際化,在理論探索和中外比較、國外推介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直至今日,雖然相關研究文章已達數百篇,對布洛陀神話和信仰的質疑依然存在,一些網站上仍刊登著相關內容。有人認為[3],在田陽縣敢壯山祭祀布洛陀的相關新聞消息發布之前和之后,被隨機采訪的田陽縣以及周邊地區的壯族群眾,并不清楚布洛陀是誰。在質疑者眼中,壯族的麼教與道教、佛教內容相混雜,從業神職人員也與道教相似。布洛陀是不是壯族的始祖神?布洛陀神話的內容是壯族先民世代傳承的結果嗎?布洛陀文化的本真是什么?麼教是否壯族的本土原生宗教?甚至還有人不顧上下文內容,隨意截取《壯族布洛陀信仰研究——以廣西田陽縣為個案》(時國輕,2008)、《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意——敢壯山布洛陀的神話塑造和文化創意》(劉大先,2009)、《民間信仰文化遺產化之可能——以布洛陀文化遺址為例》(徐贛麗,2010)等研究專著和論文中有利于其言論的片段,質疑布洛陀文化的真實性。爭執之后仍還留有疑惑,在壯族民間生活與民眾心里,布洛陀神話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布洛陀信仰及其儀式是否還活躍于壯族民間?

其實,布洛陀神話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被民間文學搜集者整理成冊。《壯族文學史》(歐陽若修等,1986)、《壯族文學概要》(梁庭望,1991)等壯族文學專著都曾詳細介紹過布洛陀神話與經詩的內容,對布洛陀信仰及其壯族文化底蘊進行了研究探索。與它們相比,布洛陀文化熱已晚了數十年。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自2002年始在壯族地區進行了持續的布洛陀神話調查,所到之處有廣西田陽縣、田東縣、那坡縣、靖西縣、巴馬縣、天峨縣、龍州縣、云南文山市等。筆者與能夠講述布洛陀神話傳說與故事、唱誦布洛陀經詩與古歌的傳承人完成了一定數量的學術訪談,掌握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對他們的個人活動進行了持續追蹤。其間,筆者有幸參與了各類與布洛陀相關的民間祭祀活動,深化了對布洛陀文化的整體認識。與田野調查相輔相成,筆者亦不斷向學術界前輩與同儕請教,與語言學、考古學等相關領域的學者交流,從不同的研究理論角度出發思考布洛陀文化。近年來,筆者擴大了對布洛陀相關文化調查的范圍,通過書面與田野兩條主要途徑搜集傣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及東南亞泰族、佬龍族、岱—儂族等國內外侗臺語族群的口傳神話及其信仰材料。

這些經歷都將筆者引向對布洛陀文化現狀的反思:當前,呼喚多元文化、保護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聲浪高漲,但壯族已被不少學者視為“漢化程度最高因而文化特征與主觀認同都不甚明顯的少數民族之一”,[4]布洛陀神話及文化的壯族特征何在?本書力圖在分析布洛陀神話母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通過比較與之相似的侗臺語族群神話母題,證明布洛陀神話及其神祇悠久的本土歷史,再現它們共同的文化源頭以及形態各異的文化發展現狀。筆者將布洛陀神話放在侗臺語族群文化的研究語境之下,向內探索其敘事內容、形態及結構特征,采用神話母題分析方法,再現布洛陀神話敘事的構成與敘事鏈、傳承機制的運轉、神話(口頭傳統)與儀式的關系等,向外追尋其特有的發展模式,思索其背后的信仰、儀式等諸多表現形式及文化整體,這個文化整體是指侗臺語族群早期及當下文化。

和壯族的布洛陀神話一樣,目前其他民族口頭傳統也面臨著嚴峻的傳承挑戰,遭遇被利用與開發、受沖擊與同化等問題,這需要學者更快地做出回答,提出解決方案。只有進一步去研究這些文化傳統,掌握其發展規律與特點,才能拯救它們,讓它們重復生機。因此,該選題不但對解決布洛陀文化及其今后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實踐與現實意義,對國家如何保護各民族文化、制定民族政策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壯族作為中國第二大民族(人口1 700萬),其文化在嶺南地區具有深厚的影響力,在社會經濟、制度、文化等各方面對周邊民族有潛移默化之效。作為壯族文化源頭之一的布洛陀文化,值得深入分析,追本溯源。只有厘清當今多元文化交錯現象之下的布洛陀文化實質與特性,深入發掘布洛陀神話的特定形態、內涵及模式,把握其發展動脈及趨向,才能使悠久的布洛陀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推進壯族文化的進步與現代化,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壯族人民,服務于人類自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湖县| 九龙城区| 特克斯县| 新和县| 凤阳县| 博白县| 惠水县| 南江县| 沧源| 吴忠市| 沙雅县| 仲巴县| 溆浦县| 金乡县| 惠州市| 南昌市| 新民市| 军事| 壤塘县| 五常市| 麦盖提县| 年辖:市辖区| 宁强县| 华宁县| 三门县| 宣恩县| 静宁县| 常德市| 昆山市| 白玉县| 深泽县| 兴宁市| 福泉市| 五大连池市| 禄丰县| 二连浩特市| 水城县| 伊金霍洛旗| 万全县| 伊川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