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一九八〇年 二十八歲

1月26日 短篇小說《罪證》刊于《人民日報》。

1月 短篇小說集《山地筆記》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收入《滿月兒》等1979年之前發表的短篇小說37篇。在小說集的序言中,賈平凹說:“我清楚,我是在門前的山路上爬滾大的;爬滾大了,就到山上割那高高的柴草,吃山果子,喝山泉水,唱爬山調。山養活了我,我也懂得了山。后來,我進了城,在山里愛山,離開山,更想山了。每隔半個月,就給山里的朋友去信:峁后洼的野百合紅了嗎?大崖頭的山梨花白了嗎?”評論家費秉勛在著作《賈平凹論》中稱這是賈平凹創作生涯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小說創作的重要特點是“濃重的主觀抒情”。人們喜歡《山地筆記》,因為它的價值不在客觀描寫,而在它把一個青年初入世時對生活的感受和愿望真誠地動情地抒寫出來:“說賈平凹于1977年在創作中發現了自己,是指他尋覓到一個文學角度,得以將他此時的際遇、心境、理想和美學的追求,和諧地表現出來;說他發現了自己同時是指他發現了自己文學表現上的所長,他就能在文壇上以鮮明的創作個性取得存在的價值和地位。賈平凹稱得上是一個作家,嚴格地說就是從這時開始的。他所尋覓到的文學角度,就是以抒情的筆調謳歌事業和愛情。”[1]在剛剛打倒“四人幫”不久的凋敝的農村里,生產力尚未恢復,賈平凹以贊美的主調來反映一代青年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給讀者以強烈的共鳴和力量。賈平凹這個時期的作品,“總體上屬現實主義文學的范疇”。

賈平凹、馮有源合著的短篇小說《癌癥——一個真實的故事》發表于《芳草》第1期。

短篇小說《笛韻》刊于《綠原》第1期。

2月 短篇小說集《早晨的歌》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此書獲陜西省“第一屆優秀圖書獎”。和《山地筆記》一樣,這個集子中的作品多方面地展示了人物純真的內心世界。小說語言質樸清新,描述了人們從特定時期走入“新時期”的歡欣喜悅之情。

短篇小說《日歷》刊于《朝花》第2期。

短篇小說《牧羊人》刊于《新港》第2期。

3月 短篇小說《提兜女》刊于《上海文學》第3期。

4月 到西安市文聯新創辦的刊物《長安》編輯部工作。

短篇小說《山鎮夜店》刊于《雨花》第4期。

短篇小說《阿嬌出浴》刊于《長安》第4期。

5月 短篇小說《青枝綠葉》刊于《雪蓮》第3期。

短篇小說《月夜》刊于《芒種》第5期。

短篇小說《夏家老太》刊于《芳草》第5期。

短篇小說《大碗“羊肉泡”》刊于《滇池》第5期。

短篇小說《他和她的木耳》刊于《延河》第5期。

6月 短篇小說《頭發》刊于《廣州文藝》第6期。

7月 搬至西安北郊的方新村居住。后來他在散文《靜虛村記》中詳細記載過這里的生活:“方新村村子并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規矩,像個公園,又比公園來得自然,只是沒有花,被高高低低的綠樹、莊稼包圍。在城里,高樓大廈看得多了,也便膩了,陡然到了這里,便活潑潑地覺得新鮮。先是那樹,差不多沒了獨立形象,枝葉交錯,像一層濃重的綠云,被無數的樹樁撐著。走進去,綠里才見村子,又盡被一道土墻圍了,兀自立身,并不占瓦,卻完好無缺,生了一層厚厚的綠苔,像是莊稼人剃頭以后新生的青發。攏共兩條巷道,其實連在一起,是個‘U’形。屋舍相對,門對著門,窗對著窗;一家雞叫,單聲兒持續半個時辰;巷頭家養一條狗,賊便不能進來,幾乎都是茅屋,并不是人家寒酸,茅屋是他們的講究;冬天暖,夏天涼,又不怕被地震震了去。從東往西,從西往東,屋架撐得最高的,人字形搭得最起的,就是我的家了?!盵2]賈平凹在方新村住了一年半。

7月10—20日 《延河》編輯部組織陜西省老、中、青作家在陜西省太白縣召開農村題材短篇小說創作座談會。胡采、陳忠實、路遙、賈平凹、王蓬、京夫、鄒志安、王曉新、蔣金彥、肖云儒、李星、蒙萬夫等作家與評論家2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歷時10天。時任《陜西日報》記者的肖云儒評論:“這是一次深入到藝術創作過程去指導創作的會,領導創作就要這樣切實地領導。”

7月29日 《文藝報》編輯部為了解各地反映農村生活創作情況,派人到陜西調研,作協西安分會召開農村題材創作漫談會。出席會議的有陳忠實、路遙、賈平凹、鄒志安、王曉新、蔣金彥、韋昕、王愚等,《延河》主編王丕祥主持會議,《文藝報》編輯雷達出席會議。

7月 短篇小說《春愁》刊于《花溪》第7期。

8月 短篇小說《空谷簫人》刊于《上海文學》第8期。

短篇小說《飯間》刊于《春風》第8期。

9月13日 偶遇日本畫家東山魁夷的名作《冬花》。引發內心的無限感慨,專門在散文《冬花》中描述:“像在千里之外遇見了知音,像浪跡的靈魂突然尋到了歸宿?!薄澳钱媰好枥L的是一個冬夜。天上有一輪月亮,滿滿圓圓的,又在中天,可見是十五夜晚的子時。沒有一點雜云,也沒有一顆星星,占去了畫面的二分之一的空間。月亮卻還是不亮,淡極,白極……多么冷的夜晚啊,月亮欲明未明,世界在朦朧中虛去了,淡去了,只有樹的存在……”

9月 短篇小說《雨后》刊于《天津日報》主辦的《文藝增刊》第4期。

短篇小說《地震——1976年的一個故事》刊于《北京文學》第9期。

短篇小說《瓦罐》刊于《長安》第9期。

10月 短篇小說《七巧兒》刊于《新港》第10期。

短篇小說《上任》刊于《延河》第10期。

11月 短篇小說《鯉魚杯》刊于《解放軍文藝》第11期。

散文《月跡》刊于《散文》第11期。

12月23日 短篇小說《在姚村》刊于《光明日報》。

本年度重要研究論文

丁帆:《讀賈平凹作品的描寫藝術》,《文學評論》1980年第4期。

費秉勛:《試論賈平凹小說的藝術風格》,《延河》1980年第8期。

費秉勛:《賈平凹新作淺議》,《光明日報》1980年10月22日。

薛迪之:《〈山地筆記〉的藝術筆法》,《長安》1980年第10期。

閻綱:《賈平凹和他的短篇小說》,《光明日報》1980年2月6日。

注釋

[1]費秉勛:《賈平凹論》,西北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14頁。

[2]賈平凹:《靜虛村記》,范培松編:《賈平凹散文選集》,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5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鼎市| 隆尧县| 阜新市| 四川省| 富阳市| 宜兴市| 岳阳市| 绩溪县| 渑池县| 璧山县| 任丘市| 历史| 清流县| 盈江县| 盐亭县| 九龙坡区| 项城市| 平阴县| 谷城县| 大埔县| 吴川市| 乐山市| 玉林市| 长葛市| 玉树县| 西安市| 嘉黎县| 鲁山县| 朝阳区| 通海县| 碌曲县| 汉沽区| 中西区| 金平| 黔江区| 德惠市| 元阳县| 陵水| 瓦房店市| 方城县|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