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影響力持續擴散!

  • 大文豪1980
  • 港口飛人
  • 2398字
  • 2025-04-15 18:57:43

......

“如果你在歲月靜好,一定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和別人比,不如和自己比,和自己比,不如不比。”

“如果你覺得東國不好,就去建設她......”

......

王知暗的這篇采訪基本都是以張鹽的話為主,因為他覺得張鹽已經說的足夠好,自己負責轉達和銜接就夠了。

他自覺這是他從業以來,寫的最滿意的一篇稿子,也許能創造自己的生涯新高,但是這篇報道的影響力,還是遠遠超出了王知暗的意料。

八十年代整體的宣傳口徑還是以偉光正高大全為主的,換句話說,就是威嚴有余,地氣不足。

而作為人,是需要情緒出口的,不管是崇敬還是蔑視,那時的人們都有些思維定勢,總覺得為了國家應該怎么樣,但是很少考慮自己。

也就是沒有發聲的意愿、想法和機會。

而張鹽不一樣,他一直在強調,首先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過認真,因此當張鹽在這么短的采訪里,以一個個體的視角,輸出這么高密度的金句時,而且還都是這種能夠充分調動情緒的金句時。

就讓普通人覺得,有人替他們說出了心聲。

這個人,他懂我。

提供了滿滿的情緒價值。

而且張鹽的站位很高,可以說,小節大義都不缺。

于是這篇專訪,瞬間引爆了整個金市。

金市的街頭巷尾都在談論,他們金市出了個不得了的人。

---------

某個筒子樓里三口之家,父親正在邊抽煙邊看報,當他看到“......此后如果沒有炬火,我們便是唯一的光。”這句話時,擊節叫好,魯迅的話放在這里簡直太合適了!他叫過自己的兒子:“兒子,過來!把這篇報道好好讀一遍!對你有大作用。”

----------

向陽路派出所所長辦公室,張慈瑞正抿著濃茶,將《金市日報》有張鹽的那一版攤開在桌面上。

他一上午叫了不少人進來談話,但只談些閑茬,正經工作卻不怎么聊。

直到被叫進來的人看到桌上的報紙,他才裝作不在意地說:“哦,你說張鹽啊,嗨,小兒子就會耍耍嘴皮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對了,你走的時候把那個誰也喊進來!”

----------

金市工藝美術工業公司下轄的紡織二廠財務科,被一群人圍著的謝蘭女士手里拿著一張《金市日報》正滿面紅光講述自己的育兒經,講她是如何一步步把兒子培養的這么優秀的,在她看來,張鹽能有今天,主要是她養得好。當有人問張鹽有沒有對象的時候,謝蘭腦子里就浮現出了洪小巧那張俏臉,張鹽死孩子,怎么這方面就不隨我呢,寫詩有什么用,趕緊開竅讓我抱孫子才是正事......

-----------

金市是蘇省省會,因此省政府每天訂閱的報紙中就有一份《金市日報》。

惠正和往常一樣,翻閱著各類報紙。

內參雖然更準確,但他還是喜歡看報紙,畢竟是幾十年的老習慣了,而且報紙體現的社會情況也更加全面。

《金市日報》上一篇名叫《一個詩人和他的時代》的報道引起了他的注意,嚯,口氣不小啊,帶著好奇看完,惠高官放下報紙,沉默了良久。

惠生于1909年,蘇省人。29年秋,他赴桑海從事地下工作,被捕后堅持獄中斗爭7年。抗日戰爭時期,惠赴蘇中開辟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他隨解放大軍馳騁大江南北。80年,惠重新回到了sheng-長的位置上。

可以說,他的一生,是戰火紛飛的一生。

因此,當看到“如果你在歲月靜好,一定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這句話的時候,情不自禁地就想到了他從投身革命到現在的歲月,只不過他幸運,能夠看著東國成長壯大,而那么多老伙計都徹底長眠了......

自己,也是在替這些老伙計享福吧,要是他們能親眼看到就好了......

寫的好啊!

惠撥響了桌子上的紅色電話:“小于,你去把最新一期的《詩刊》找來我看看,另外,今天這一期的《金市日報》第三版,你安排一下,組織干部們學習......”

----------

金市第四中學,女老師許青正在批改著張絳的作文,正感嘆張絳沒有一點點哥哥的文采時,就聽到辦公室一個老教師說,這個張鹽了不起啊,這個采訪寫的也好......

許青一下竄起來,說,什么采訪,我看看。

看完之后,許青有些不舍的將報紙還給那個老教師。

原來,你是那樣想的嗎?怪不得能寫出那樣的詩。

許青打算晚上回家也買一份《金市日報》。

她的目光轉移到了桌上的一張紙,那是從張絳手里沒收的,張絳硬要說那是他自己寫的情書。

但許青可不相信,僅用三句話完成一首天真而不落俗套的情詩,說如果是張絳寫的,那狗也許會飛。

一定是你,張鹽。

----------

京城,《新華日報》編輯部,如顧長春所料,在看完《金市日報》對張鹽的專訪之后,《新華日報》也決定轉載,當下,太需要一個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活生生的人了,而不是雕塑。

甚至顧長春覺得,張鹽的這篇采訪,是對潘曉來信的回答。

1980年5月,《東國青年》雜志5月號發表了署名潘曉的《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一封來信。這封來信的發表,頓時在廣大青年中激起了軒然大波,一場共和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關于人生觀的全民大討論由此拉開序幕。

“潘曉”在來信中,真誠坦率地把自己在過去幾年中的彷徨、苦悶和思考和盤托出。在這封信中,潘曉歷數了自己受到的教育與現實相差太遠所帶來的困惑,理想從建立到幻滅的過程,在工作中因正直遇到的阻礙,尋求友誼和愛情時遭到的背叛,在尋找人生意義時感到的茫然……

來信最后懇求:“編輯同志,我在非常苦惱的情況下給你們寫了這封信,我把這些都披露出來,并不是打算從你們那里得到什么良方妙藥,如果你們敢于發表它,我倒愿意讓全國的青年看看。我相信青年們心是相通的,也許我能從他們那里得到幫助。”

“潘曉”來信發表后,立即在全國青年中引起了極大反響,各地青年的來信如同洪水一般涌進編輯部。從5月號開始一直到年底12月號,《東國青年》共收到6萬多件來信來稿,其中有不少信稿是幾十名、上百名青年聯名寫的。這個數字,打破了解放以來報刊主題討論來稿數量的記錄。

張鹽和潘曉年齡差不多,潘曉在思索人生的意義,而張鹽無疑是一個活生生的完美答案。

他根正苗紅,他也經歷過上山下鄉,他甚至還有個哥哥在前線,他對人生的思索是簡單的,就是認真兩個字,而且不管真假,起碼在采訪里,他是在貫徹落實認真兩個字。

顧長春預感,如果新華日報轉載這篇報道,將會在全國范圍內掀起巨浪......

但是顧長春覺得自己應該這樣做,這是他的歷史使命。

而根據《金市日報》后來的統計,拋開一些重要的歷史性事件,登有張鹽采訪的這一期,發行量創造了創刊以來的記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泉县| 普定县| 田阳县| 安国市| 永康市| 钟山县| 河源市| 安仁县| 兰坪| 富裕县| 曲沃县| 新巴尔虎右旗| 武隆县| 琼结县| 南澳县| 桦川县| 英超| 达州市| 双柏县| 灵台县| 肇庆市| 湖口县| 泽普县| 肥西县| 连山| 南丹县| 航空| 阿图什市| 香格里拉县| 柳江县| 饶阳县| 临汾市| 德格县| 穆棱市| 潢川县| 廉江市| 西青区| 如东县| 四会市| 临高县|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