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刊發,引起轟動!
- 大文豪1980
- 港口飛人
- 2010字
- 2025-04-15 10:06:03
不同于雜志甚至出版書的慢流轉,報紙的及時性很強,王知暗采訪張鹽的這篇稿子,回去修改潤色之后,第三天,就見報了。
1980年11月中旬,很多老金市人都對那幾天有印象,他們往往把見證了大文學家張鹽的崛起作為談資——我看過張鹽的第一篇采訪,你看過嗎?家里還有呢,你有嗎?
王知暗在做采訪準備之前,草擬了很多的問題,但是當真正采訪進行中的時候,他發現,張鹽和他之前的所有采訪對象,都不一樣。
......他的思維的跳脫和敏捷,他時不時蹦出來的金句,甚至他一些超越了時代的觀點,于是王知暗干脆不按照采訪提綱走了,完全在和張鹽自由自在且暢快地閑聊。
回去之后,他覺得自己有很多東西想寫,有很多想法要表達,王知暗給張鹽的采訪擬的標題是:《一個詩人和他的時代》。
被放在了1980年11月17日《金市日報》的第三版。
“老板,來一份《金市日報》。”顧長春照例買了一份報紙,他今年47歲,已經過了激情燃燒的歲月,或者說,早就燃燒光了。
一人詩人和他的時代?這個名字起的大啊,《金市日報》這么有膽魄的嗎,顧長春撇了撇嘴,開始閱讀。
“如果說最近討論度最高的一首詩是什么,那毫無疑問,就是詩人張鹽的《鏡中》了,這首《鏡中》以優美的意象,出人意料的語言勾勒了一個詩中的王國,前幾天我們采訪到了這個年輕的金市詩人,和他聊了很多,包括他這首詩,他這個人,以及他眼中的這個時代......”
“......在沒有見到張鹽之前,我設想過他是怎么樣的一個人,但還是沒有想到,他竟然如此的年輕,只有20歲......”
顧長春也是《詩刊》的忠實擁躉,他自然知道《鏡中》這首詩,但是他還是為張鹽的年齡所震驚了,才20歲嗎......
“張鹽只有初中的學歷,上過山,下過鄉,目前正在金市白天鵝廠保衛科當干事,前不久,還和另外一個同事一起配合公安機關擒獲了兇犯,就是洛文選特大殺人案,如果沒有他們兩個,也許會多釀成幾起慘劇。所以他的本職工作做的相當不錯,他的同事們對他的評價都很好......”
只有初中學歷啊,唉,時代的陣痛啊,毀了多少人的前途......顧長春心想。
“見到張鹽,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把我鎮住了,起因是他們的廠長一直很努力地向我介紹白天鵝廠的情況,說他們廠如何如何,但其實我是來采訪張鹽的,張鹽說:‘當我們歲月靜好的時候,總有人在負重前行',我一下就沉默了,張鹽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生活的價值,不能因為你自己的想法而否定別人......”
歲月靜好,負重前行......顧長春的心中翻涌不停,他年輕時候也當過兵,如今兒女雙全,甚至有了孫子,每當看到白白胖胖的小孫子的時候,他就想這樣的日子如果能一直持續就好了,但是他也明白,這樣的日子離不開很多人的辛勤付出。
比如說他仍在部隊里的戰友們,正在交趾前線的將士們,正是他們用胸膛拱衛著我們的幸福生活......
“我就問他,我說,你這么小的年齡,本應該是享受生活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思考呢?張鹽說,我的想法很簡單,我們的廠長賀強是個認真生活的人,他的努力就是讓廠子越來越好,你也是一個認真工作的記者,我也許稱得上是一個認真工作的工人......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認認真真的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做好,那我們這個社會就一定會越來越好,教員不是說過嗎,凡事最怕認真!”
“關于寫詩,我就是很有表達欲啊,這種事情是沒辦法的,就是想寫,攔不住的。而且我覺得我自己很幸運吧,有很多人,也一直在寫,寫的也都非常的好,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并沒有被大家所熟知,所以我覺得我非常幸運,寫出來的東西有人愿意讀,愿意看......”
“當我問到你只有初中學歷,有沒有想過繼續深造呢,張鹽是這樣回答我的,我不覺得初中學歷丟人或者怎么樣,如果有機會能繼續讀書,那肯定也是好的,但是沒有,我也不會太焦慮,因為我天天都在學習,每天都有新的知識進到我的腦子里,我覺得很充實。而且,如果照你這種比較的想法的話,古代還沒有初中呢,我是不是比所有古代人都強呢......我一直覺得,比較是痛苦的重要來源,和別人比,不如和自己比,和自己比,不如不比......”
“接著張鹽說了他對于這個時代的看法:關于現在這個時代呢,我覺得有個最基本的事實就是,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東國,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我知道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浮躁的聲音,因此我想說,如果你覺得你的祖國不好,你就去建設它;如果你覺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務員去做官;如果你覺得人民沒素質,就從你開始做一個高素質的公民;如果你覺得同胞愚昧無知,就從你開始學習并改變身邊的人,而不是一昧的謾罵,抱怨,逃離。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東國;你怎么樣,東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東國便是什么;你若光明,東國便不黑暗。愿東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蟲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果沒有炬火,我們便是唯一的光。”
顧長春將手里的《金市日報》一攥,看完最后一段話,他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他決定了,要把這篇采訪轉載到他所在的報紙。
顧長春,是《新華日報》的編輯,目前正在金市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