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坤寧宮。
惠妃府。
朱由檢佇立在前,驀然看著這座曾經來過的府邸,一時間竟有些陌生。
他深吸了口氣,腳步緩慢走進府邸,推開門后那位惠妃娘正慵懶的躺在木椅上,一旁的紅鯉見朱由檢來了,立馬起身行禮。
“奴婢見過信王殿下。”
朱由檢點頭,眼神有些詫異,當然他是認識眼前的丫鬟的,之前在康妃府邸還見過面,不過他怎么來到了惠妃府邸當丫鬟了……
惠妃抬眼,慢條斯理:“信王來了……隨便坐府邸寒舍簡陋,請勿見怪……”說完,她繼續仰頭休憩,不再理會朱由檢。
朱由檢找了一處空地,默默看了眼惠妃:“想來……惠妃娘早已知曉本王要來……”說完,他拿過紅鯉端過的茶水,小口抿了一下。
惠妃閉著眼回答:“知道。”
“不就是信王丫鬟的事……其實這件事情,本宮早就知道。”
“而且可以肯定告訴你……她的死確實是本宮在幕后謀劃的,不過……本宮沒有親自殺死她……她是倒在了雪地里……昏死過去的……”
朱由檢不解:“為什么……”
惠妃回答:“為什么……世間瑣事繁多,哪有那么多的為什么……要說有個目的……本宮便是想讓信王成長一步。”
“至于……信王想問是誰指使的……這個本宮不方便透漏,本宮答應過那個家伙,替他保密。”
話音未落,一個熟悉身影,急匆匆般沖入惠妃府絲毫沒有規矩……
來人正是王承恩,王公公……
只見,他看了眼朱由檢,在他耳邊輕聲耳語幾句后,朱由檢變色大改。
猛然一下子站立:“王公公,可曾說的當真!”
王承恩脫口:“當真,還請殿下隨咱家過去看看……”
王承恩率先走出一步。
朱由檢扭頭看了眼惠妃,語氣不悅:“惠妃娘……您是否早就知曉了一切。”
惠妃驀然,轉移:“看來,信王還有別的要事……恕本宮不遠送……”
朱由檢跨步而出,離開了惠府。
見朱由檢走后,紅鯉憋著通紅臉,瞬間松了口氣。
惠妃扭頭:“怎么……本宮看你有何局促……”
紅鯉解釋:“不瞞惠妃娘,奴婢曾在康妃府上見過信王殿下,如今再次重逢難免有些激動,最近又聽聞信王的丫鬟走了,這讓奴婢心里更加驚恐了。”
惠妃聽后,呵呵一笑:“做好你本職事情,不該插手的事情不要管,不該問的事情更不要隨意開口。”
“這樣……本宮保你無恙……”
“喏,娘娘。”
紅鯉俯首低眉,一副恭敬的姿態,身為賤籍奴役,他們沒有自由可言,一生便要服侍主子到老死,更有不慎者直接被人活活打死……
她見過太多的血腥,無故而亡的丫鬟,她不想成為下一個……
心中有同情不假,但保命求生是真。
這便是她來到惠妃府中,學到的第一個最簡易,最通俗,也是最重要的道理……
一直遵循著這條鐵律,便是她生存下去的根本……
與此同時。
京城。
“兒啊——我的兒啊——”
“是娘對不起你——兒啊——是娘對不起你啊——”
兩個披麻戴孝的身影,游蕩在街頭中央,嚇得周圍人紛紛回避,生怕沾染了邪祟氣運,從而導致霉運纏身。
兩個白衣身后,是一群人抬著一口棺材,正慢吞吞前進……嘴里還不斷呢喃著什么稀奇古怪的咒語,像是在悼念死者,又像是祭奠英魂……
場面極度的詭異且清冷。
讓本該是初春正午的溫煦,都顯得格外冰冷,不由讓人毛骨悚然……
隨著送葬的前行,白紙紅人也飄落空中,片片落在街頭,抬棺之人一邊嘴里念念有詞,一邊揮灑白紙露出悲切……身后的紅色紙人,也跟著上下蠕動前行……
走在最前面的兩人。
一個枯槁老人,一個嬌嫩少女。
一老一小。
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老人高亢悲鳴吶喊,少女欲哭無淚……
如果朱由檢在此,定然認識這位女子。
眼前女子,便是與他參與秋闈。
也是周師的妹妹。
周心。
而走在前面的老太太,便是周師與周心的母親。
明明只是三十幾歲,卻顯得非常老態。
已然有了七八十歲,才該有的模樣,佝僂的背永遠直不起來,頭發骯臟且冗長,一嘴黃牙咧嘴開笑。
給人一種生人勿近……
少女抱著一木盒,里面裝滿了哥哥遺物,櫻桃小嘴止不住橫跳,一滴滴眼淚滴落在木盒之上,濺起片片淚花。
不知過了多久。
一行人已經離開京城,來到一處埋骨之地,荒涼的森林映照著腳下寸寸血土。
如果仔細觀察,便可以發現,厚實的土地上埋葬著寸寸尸骸,白骨尸骸格外的森然醒目,鮮血從骨骸中滲出,浸染了一方土地。
眾人放下棺槨:“就這里了……”
“這里原本是一處荒廢的土地,之后竟然變成了埋葬尸骨的葬地……”一個人放下棺槨,掃視一周后開口解釋。
周心與老人,最后看了眼棺槨,點燃了早就準備好的陰紙錢幣。
算是最后的一種送葬,更是一種安慰。
周心看著火苗蔓延,眼中閃過一絲恨色,她不知道周師發生了什么事情,當她得到消息的時候,周師已然身亡。
據一個名叫蘇繡姑娘的人解釋:“她是死于金人手中……他是為大明捐軀,為大明獻身……他死的光榮,死的其所……”
周心緊緊攥著手,堅硬的指甲都掐出血色,刻骨銘心的疼痛感直逼心頭。
也就從這一刻開始。
凝望著那升騰的火光,一個決定從心中悄然而至。
她要棄文從武。
也就在幾個月前,秋闈告示榜中,她毫無意外一招中舉,成為舉人。
更是以解元的身份,出現在榜單魁首,令圍觀眾人不禁感慨女子的文學過人……
也是在幾天前,她準備春闈的時候。
哀悼不幸傳來……
如今。
她想要報仇,給哥哥報仇。
還她一個公道,還世人一個公道!
注1:送葬,指把死者遺體送到埋葬或火化的地點,語出《左傳·襄公二年》:“齊侯使諸姜宗婦來送葬。”
注2:春闈,會試是科舉考試方式之一,為較鄉試高一級的考試、較殿試低一級的考試。
因士子會集京師參加考試,故名。又因在春季由禮部主持,亦稱“春闈”、“禮闈”。
相當于唐宋的禮部試(省試)會試之稱始于金朝,元、明、清沿用。
錄取者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考試內容重經義,輕詩賦,明清各省鄉試中式的舉人,于次年二月(清乾隆以后改在三月)入京參加由禮部主持的會試。
以往各屆會試中,未中的舉人也可一同應試。
若鄉試有恩科,則次年也舉行會試,稱會試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