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開口就王炸,降維打擊來了
- 年代:妹妹饞肉,我只好做學霸
- 貍叔狠高興
- 2212字
- 2025-04-23 08:03:00
黑板上那道省聯賽的中檔題,如同攔路虎,橫亙在眾人面前。
數字和符號交織,排列組合與容斥原理糾纏,看似熟悉的元素,組合在一起卻構建出異常復雜的邏輯迷宮。
十分鐘過去,教室依舊沒有學生抬頭,沒有人做出來。
筆尖劃過草紙的聲音稀疏而猶豫,那怕是競賽生也只能盯著題目發呆,少數幾個低聲和身旁同學討論。
真不怪這個些尖子生做不出來,實在是他們嘗試各種常規方法,分類討論、逆向思維、捆綁法、插空法,可惜每條路都走不通。
把顧學文當做“敵人”的李明宇已經急出了汗,不過為了心中執念,他緊咬著牙,草紙上寫的密密麻麻,他不信算不出這道題。
他依稀記得大舅講過解題思路,而且不止一種,只是每種都不簡單。他迫切地想在眾人面前,尤其在顧學文面前解開這道題,證明自己的實力。
可惜越是著急,思路越混亂,越混亂手都不聽使喚,明明抓住了些頭緒,卻總在關鍵時刻卡殼。
李明宇煩躁的搖了搖頭,眼角的余光下意識瞟向側后方。
他的“敵人”顧學文,還是那副死樣子,低著頭面無表情的在紙上寫個不停,看不出是真有思路,還是裝模作樣。
吳建國背著手,在教室里來回踱步,學生們的反應盡收眼底。他知道這道題的難度,對于這些剛接觸競賽或者基礎尚淺的學生來說,確實是個巨大的挑戰。
他要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想看看在壓力之下,這些尖子生所展現的韌性和思維的靈活性,那怕有一個學生有一個閃光點也是大有收獲。
掃了一圈,發現沒什么收獲,最終目光停在顧學文身上。
對于顧學文,吳建國其實抱著前所未有的希望,不過希望不是現在,而是一年或者兩年后。
沒有高中底子,想弄明白黑板上的題無異于天方夜譚,是不可能的。
令吳建國欣慰的是,顧學文從頭到尾專注,是平常心。面對這道真正的聯賽難題,他依然平靜如水。
不過,欣賞歸欣賞,他還是準備給自己的愛徒一點難堪,想讓愛徒知道奧賽和普通數學的區別。
“顧學文同學。”
唰……
下一秒,全班的目光聚焦在顧學文身上。
幾十個競賽生眼中滿是驚訝、疑惑、不解……
吳老師這是點他回答?這道題連高二的尖子生都做不出來,讓一個初中畢業生回答?
這不是故意這個顧學文下不來臺嗎?
不是傳說這個顧學文是吳老師的“關門弟子”嗎?
這么看好像不是啊!
李明宇更是精神一振,嘴角控制不住的向上揚起,心中冷笑。
來了,終于來了!他要看看,這個“滿分狀元”怎么應對。是直接說不會,還是胡言亂語一通,然后灰溜溜地坐下?!
顧學文聽到自己名字,也是一怔,他抬起頭,在眾人注視中平靜的站了起來。
幾十雙眼睛帶著玩味盯著他,這種情形,換成一般的鄉下少年,恐怕早都手足無措,但在顧學文臉上看不到絲毫慌亂,眼神依舊清澈鎮定。
抬眼看向黑板上的題目,顧學文思考起來,大概也就十幾秒,有些學生已經開始不耐煩。
“會就會不會就不會,磨嘰啥呢?”
“初中剛畢業,不會也不丟人,裝腔作勢才丟人!”
“就這?我以為多厲害呢!”
奧賽班里的都是尖子生,都有著自己的驕傲,誰也不想被一個初中生蓋住風頭,好幾個人小聲嘟囔著,發泄著自己的情緒。
聽到周圍的小聲議論,李明宇臉上笑意更濃,就當他以為所謂“天才”也不過如此,顧學文開口了,聲音不大卻清晰傳遍整個教室:“吳老師,我認為這道題直接用排列組合或者容斥原理硬算,情況比較復雜,容易出錯。”
開口就是王炸,所有學生先是懵了,然后集體不屑。
要知道今天講的知識點就是排列組合,你一個初中生居然說不對?!你憑什么?憑你那篇所謂《數學進展》上豆腐塊大的文章嗎?
幾十個尖子生冷笑不已,每個人都等著看“天才”鬧笑話,出丑。
然而,吳建國卻沒有露出一絲異樣,反而饒有興趣的點點頭:“你有什么想法,說說看!”
顧學文朗聲道:“我注意到題目給出的限制條件中,有一些數字特征,比如這個‘至少有一個元素不匹配’的要求,讓我想起了之前自學《組合數學初步》時,看到的一個關于‘錯排問題’的推導。”
“錯排問題?”
“那是什么?”
“初中課本有嗎?”
“怎么可能有?高中也沒有啊!”
瞬間,教室一陣喧嘩。
“排錯問題”這四個字,對大部分高中生來說,都是相當陌生。
李明宇一個初中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完全不知道顧學文在說什么。
吳建國眼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亮光。
錯排問題,也叫德·蒙莫爾問題,確實是解決這類排列組合問題最有力武器,但這通常是在高中競賽深入學習,甚至大學數學課里才會有的內容!
這小子,竟然已經自學到這個深度了?!
顧學文沒有理會別人的反應,繼續說道:“雖然這道題不能完全套用錯排公式,可解決這道題的核心思路,卻可以利用遞推關系來求解。”
似乎覺得光靠嘴說不清楚,顧學文在眾人驚訝的過目光中走上講臺,來到黑板前。
吳建國沖他鼓勵的點頭,遞上手中粉筆,顧學文笑著接過,他沒有直接寫公式,而是指著題目中的某個關鍵部分說道:“如果不直接計算符合條件的排列數,而是考慮n個元素時的排列情況 D n,然后找出它與 D n?1和 D n?2之間的遞推關系。比如,考慮第一個元素放錯位置的情況,它可以放在后面n-1個位置中的任意一個……”
他一邊口述,一邊在黑板寫著關鍵步驟。
所有人漸漸明白過來,顧學文用的是一種構建遞推關系的思路,利用“遞推思想”來簡化復雜計數問題的角度,這簡直是降維打擊。
原本心高氣傲,看不起顧學文初中剛畢業的尖子們,有了思路的同時,瞬間耷拉起腦袋來。
什么情況?真的被個初中生打臉了?雖然他們潛意識里有過準備,可怎么也沒想到來的這么快。
講臺上的吳建國,看到顧學文的解法,不停的點頭,這比他給出的“標準答案”不知要省略多少步驟。
【以后會上午連著發兩章,彥祖們追的不用那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