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別丘仲良,彭剛背著從沿途墟集買的千層底布鞋、干果、芝麻糖、糖葫蘆進門,將這些禮物散給彭毅和彭敏。
彭毅和彭敏分別試了試鞋,鞋子稍微偏大,不過這不是什么大問題。
給小孩子買鞋只怕買小,不怕買大,鞋子偏大塞點東西,或者等腳長大后也能穿。
兩個弟弟妹妹歡天喜地地領取禮物,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彭剛又散了些干果和芝麻糖給舅舅們吃,三個舅舅都舍不得吃,不約而同地把干果、芝麻糖揣進兜里,想來是想帶回去給孩子吃。
他家的院子連同一應家具牲口都賣給了丘古三,丘古三許他再住一個月。
彭剛要趕在這一個月之內把家里的存糧處理干凈,在紅蓮坪搭建好落腳點。
時間不等人,山場和執照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只剩下人。
較之山場產權,人的問題相對要好解決一些,畢竟大清什么都缺,唯獨不缺人。
彭剛抓了兩把干果、芝麻糖塞進搭鏈,揣上他家長工韋守山未能償還刀耕錢抵押在他這里的田契去韋守山家。
韋守山在慶豐村不算窮,雖然常年給他家做長工,但韋守山名下有三畝薄田,還有兩間土墻苫頂的棚屋。
只是棚屋的土墻非常薄,墻面泥土剝落處隱約可見裸露在外的灰黑色干腐竹條。
兩間屋子,一間用來當倉庫,一間用來住人。
彭剛上門拜訪的時候,沒看到韋守山,估計已經外出春耕了,家里只有他的老婆趙氏在帶一窩孩子。
這里的一窩既是量詞也是形容詞。
幾個衣不蔽體的孩子就在一間鋪了破草席、黑漆漆的草屋子里摸爬滾打,渾身上下臟兮兮的,手掌處尤其黑。
趙氏一屁股坐在小院子里的一個草墩子上,腿上坐著個兩三歲模樣,肚子鼓囊囊的孩子,手里嫻熟地剝著筍皮。
剝完筍皮,趙氏又用柴刀將老的筍根削進裝筍根的曬籮里,嫩的筍尖則丟進另一個竹籃中。
估摸著嫩筍是拿去賣,老壞的筍根留著自己吃。
“守山嬸,守山叔在嗎?”
趙氏心無旁騖地忙著手里的活計,沒有注意到彭剛,彭剛叩了叩門柱問道。
聽到這個陌生的稱呼,趙氏不由得一愣,她早年是從河南一路向南逃荒,被她爹賣給紫荊堂的李堂主做妾。
后來趙氏和韋守山看對眼私奔,又繼續向南,逃到貴縣的慶豐村安家。
村里關于她流言蜚語很多,加之她又是外來戶中的外來戶,慶豐村人無論是土人、來人還是壯人,哪個圈子她都融不進去,幾乎所有人都將她排斥在外。
村人不是叫她河南趙,就是叫她大腳趙。而村里其他已婚婦女的稱呼多是某某媽、某某嫂就是某某嬸。
趙氏還是頭一回被人喚做守山嬸。這是一種認可和尊重,她非常受用。
“你守山叔布秧去啦,彭相公你先坐會兒,我讓二妹喊他回來。”趙氏停下手中的活計,一面沖屋子里的韋二妹交代了一句,一面搬來一個草墩子拍打一番后讓彭剛坐。
“不著急,我晚點再來找守山叔?!迸韯傉f道。
“不礙事,來回不到一里地的事情,我家就那么點地,誤不了事?!壁w氏進屋尋來一個干凈的竹筒,倒了杯水給彭剛。
趙氏是典型的北人相貌,她暴露在外的皮膚早已被曬得黝黑,瘦得有些脫相。
趙氏站起來后彭剛發現趙氏長得挺高,約莫有165公分左右,比村里的很多男人都高。
彭剛將所有的地都賣給了丘古三,村里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韋守山一家。
韋家原是彭家的佃戶兼長工,靠著彭家的幫襯才得以勉強維生。
彭家的田宅一賣,韋家的往后很難再佃到租子只要四成的地,也失去了長工這份較為穩定的收入。
韋守山一家現在正為日后的生計發愁。
彭剛從搭鏈里掏出果干、芝麻糖塞進趙氏手里,說道:“路過墟市時順道買的,拿點給孩子們解饞。”
“東家一家對我們已經很照顧了,嬸不能平白無故受你們家的東西?!壁w氏推辭道。
“怎么能說平白無故呢?要不是守山叔涉險進山為我家捎口信,我家早讓彭先仲一家吃干抹凈了?!迸韯傉f道。
聽彭剛這么說,趙氏這才心安理得地收下果干和芝麻糖。
不多時,韋守山扛著鋤頭從田間歸來,徑直走到彭剛身邊問道:“少東家,你外祖家的幾個阿舅已經找過我幾次,和我說了你要在平在山紅蓮坪開窯燒炭的事情,少東家今日可是為此事而來?”
“正是,阿舅們說燒炭要請好爐頭,守山叔以前就是紫荊山遠近聞名的好爐頭,故而冒昧登門想請守山叔當我的爐頭?!迸韯傸c點頭說道。
“燒炭的手藝我倒還沒有忘光?!表f守山有些顧慮地說道。
“我的事情你多多少少也聽到過一些,東家一家待人寬厚,能給少東家當爐頭我求之不得,只是我擔心我給少東家當爐頭,紫荊堂那邊會找少東家的麻煩?!?
“廣西的山場一山一個堂口,紫荊山的堂口還管不到平在山,我不怕?!迸韯倧男渥永锾统鲰f守山抵押在他這的田契。
“守山叔若愿當我的爐頭,我按照一天兩百二十文的工錢雇守山叔,每燒出一窯炭,再根據出炭多寡好壞給守山叔算抽分。守山叔前年欠我家的刀耕錢,就當是我雇守山叔的定錢,守山叔意下如何?”
韋守山正遲疑間,趙氏湊上前碰了碰韋守山的胳膊催促道:“當家的,你還猶豫啥?這么好的東家,上哪兒找去?
一天兩百二十文的工錢,不低了,你還指著咱們家里那四畝六分的薄田養活咱們一家六口?”
趙氏在紫荊山待過一年,山場的不同工種的工錢,趙氏還記得。
彭剛開出的工價很公道,尋常的山場不會給爐頭算抽分。
韋守山是一個極聽老婆話的人,有趙氏在耳邊吹風,韋守山很快同意了,不過他提了個條件。
“只要少東家能給我們一家在山場騰個住處,我愿意簽契書給少東家當爐頭?!?
趙氏在村里本就不受村人待見,不時還有村里的無賴上門耍流氓,韋守山擔心趙氏孤兒寡母留在村里遭人欺負,想帶妻兒老小一起去山場。
只有這樣,他才能安心在紅蓮坪給彭剛當爐頭。
“沒問題。”這要求合情合理,不過分,彭剛點頭同意了。
“這田契少東家先收著吧,待守山日后還清少東家的刀耕錢,再把田契贖回來。”韋守山推還彭剛手中的田契,繼續說道。
“少東家給我幾天時間,我把田佃出去后便隨少東家進山。”
紅蓮坪距離慶豐村有三五天的腳程,既然答應給彭剛當爐頭,自己的地肯定是沒辦法繼續耕種了,必須佃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