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打不罵,讓孩子自覺寫好作業
- 秋言
- 874字
- 2025-04-17 19:06:25
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到底有多重要
孩子的內驅力源于熱愛,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孩子內心主動想要的需求。而父母監督孩子學習、催吼責罵的行為會直接毀掉孩子的內驅力。
喚醒內驅力,孩子才會主動想要學
真正懂教育的家長,只會維護甚至捍衛孩子的內驅力,但90%的家長更習慣運用外驅力逼迫孩子服從。
小明的媽媽認為彈鋼琴的孩子很優秀,就給小明買了鋼琴,請了老師,花費了大量精力和金錢在挑選鋼琴和聘請優秀教師上。小明開始嘗試學習彈鋼琴,但覺得很辛苦、很難,學不會,便不想學了,媽媽覺得:“我為了你變得更優秀而費心費力,你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怕苦怕累,對得起我付出的心血嗎?!”于是催吼、責怪小明不用心、不努力,使得小明越來越討厭彈琴。
小麗的媽媽帶小麗去參觀“小小鋼琴家”主題演出。小麗看到臺上的小鋼琴家指尖在黑白琴鍵上飛揚,演奏出動人的旋律,臺下觀眾的贊嘆和響起的掌聲讓小麗由衷地羨慕,她也想成為這樣優秀的小鋼琴家。學習彈琴的過程無疑很辛苦,但種在心里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小麗愿意為此努力堅持。
這就是外驅力和內驅力的差別,前者是壓迫,后者是自發。聰明的家長會先帶孩子推開一扇門,讓孩子自己欣賞門外的風景。
孩子喜歡的可能是苦思冥想后終得出答案的成就感,或父母在旁一個肯定的眼神,但絕對不會喜歡父母的責怪和埋怨。
父母越是想掌控,就越容易失控
當你與孩子都埋頭于他的學習這件事情時,你想掌控得越多,孩子掌控得就會越少,而掌控力意味著自主權,孩子的自主權無形中被剝奪,本該是他的學習,在他的意識里卻變成了為你學習、被逼迫寫作業。
再好玩的游戲,失去了自主探索的樂趣、通關的成就感、即時的獎勵,也會變成枯燥的負擔,更何況學習。如果非要橫插一腳,動輒打罵,無異于親手毀掉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到底是什么?是孩子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孩子擁有內驅力,才能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更加熱愛學習,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樂趣。
激發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形成良性循環,是培養孩子自律性、責任心、自信心和獨立性的基礎,也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高效地完成作業的好習慣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