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表揚:不“內卷”的孩子也優秀,良言為親子關系加分》:有進步就要贊美
- 表揚和批評的父母話術
- 吳玉榮
- 6504字
- 2025-04-09 17:00:33
當孩子專注時:
“這火箭模型做得真精細,你一定用心了!”
表揚實例
經過幾天的努力,航航終于組裝好了火箭模型,他激動地說:“火箭即將發射……這艘火箭,同學們一定會喜歡的!爸爸,您看我的火箭……”爸爸很有興致地走過來,豎起大拇指說:“這火箭模型做得真精細,你一定用心了!看來做事情還是得專注啊!”
情緒分析
當孩子認真努力地復習了很長時間的聲樂知識,終于結束一場音基考試時,不管最終取得怎樣的成績,孩子都希望獲得父母的肯定與認可;當孩子用了很長時間,終于完成了一幅畫作時,無論畫作是否能得獎,孩子也都希望獲得父母的贊美與表揚。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每個人都渴望獲得肯定與贊美,因為大家都有被認可的心理需求。你聽過羅森塔爾效應嗎?它表明:熱切的期待和贊美可以帶來奇跡,因為贊美會產生無窮的力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力。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父母應該對孩子持不吝贊美、不吝表揚的態度,要知道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而不是批評出來的。也許有些父母會擔心,過度地贊美孩子,孩子會產生驕傲自滿的心理,不愿意繼續努力了。其實,只要父母掌握贊美孩子的方法,不僅不會讓孩子停滯不前,反而會激勵孩子勇往直前。因為對孩子而言,父母的贊美是一種莫大的鼓勵,會增強孩子前進的勇氣、動力與信心。
當然,父母在贊美孩子時也不要盲目夸贊,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話術原則。比如,多贊美孩子的努力過程與專注精神,多表揚孩子嘗試的勇氣、堅持的態度等。
錯誤話術
有的父母習慣贊美孩子先天具有的優勢,但是這類優勢不需要通過后天努力就已經存在了,所以對孩子不僅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會讓孩子的自我認知產生偏差。這種贊美本質上屬于欺騙,總有一天會被孩子識破。而過度的贊美則接近吹捧,是起不到激勵孩子的作用的。常見的錯誤贊美話術如下:
“你真是個運動天才,長大了肯定能當運動員!”
“你鋼琴彈得真好,真有天賦!”
“你就專心研究你的火箭吧,以后不用寫作業了。”
“今天的話劇的男主角太差勁了,你要是去演肯定比他演得好。”
正確話術
父母可以贊美孩子的堅毅與勇氣,還可以贊美孩子的耐力與意志力,這不僅會讓孩子獲得肯定與鼓舞,還會增強孩子繼續前進的信心與動力。當然,贊美除了要實事求是外,還要把握好度。大家可以參考下面的話術:
“攀巖是一項非常考驗人的體力與意志力的運動,沒想到你居然堅持了半年,真為你感到驕傲!”
“雖然你的樂感不是最好的,但很多著名的鋼琴家的成功并不是只靠天賦。你能這么認真努力地每天堅持練琴,一定會取得成就的。”
“你今天的作業做得太完美了!看來做事情還是得專注啊!”
“今天的話劇演出非常有感染力,你把角色詮釋得很到位,與其他同學配合得也很好。”
請父母注意,那些沒有事實依據的盲目贊美,或者完全出于主觀想法的稱贊、表揚,對孩子來說無益。因為孩子知道事實真相并非如此后,會覺得自己只是天資平平甚至還不如他人,進而會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所以,贊美不僅要契合實際,還要充滿正能量,這樣才能讓孩子相信并接受,為孩子指明到達夢想彼岸的前進方向。
當孩子優秀時:
“你這次的表演很出色,特別是最后的高音部分。”
表揚實例
萍萍走上了匯報演出的舞臺,大方地說:“今天,我演唱的歌曲是……”
演唱結束后,媽媽高興地擁抱著萍萍,激動地說:“萍萍,你這次的表演很出色,特別是最后的高音部分,處理得很棒。”
萍萍也很開心,對媽媽說:“媽媽,我會繼續努力的。我長大后想做一名歌唱家。”
情緒分析
孩子就像是一座豐富的寶庫,等待著尋寶人去發掘其中的寶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需要父母去細心地搜尋。
也許有些父母會不以為然,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沒有什么特長,性格也不夠活潑開朗,沒有可圈可點之處。其實,父母這樣想是錯誤的。父母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父母不夠細心,沒有從更深層次著手去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比如,有的孩子雖然學習成績一般,但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熱心助人;有的孩子雖然性格比較內向,但情感細膩,善于觀察。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優點,父母需要發掘孩子的優點并給予肯定,以幫助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第二,父母用世俗或功利的標準來評價孩子。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拔尖,家長就會認為孩子沒有什么優點。其實,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評價時,應該把眼光放遠,評價標準應該更加多元化。
懂得表揚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如果父母能夠幫助孩子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就可以讓孩子在增強自信的同時,更好地認識自己,明確自我定位,進而使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和優秀。
錯誤話術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認可,如果父母盲目地將孩子定性為“普普通通”,那孩子就會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進而自信心受挫,產生悲觀心理。當孩子在某方面表現突出時,父母如果不能及時地給予肯定、夸獎與贊美,就可能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你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媽媽只希望你開心,做手工不要太累。”
“我看你就是千里馬,不用那么拼,也會被伯樂發現。”
“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在舞蹈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成就而驕傲!”
正確話術
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具有隱藏性,這需要父母細心觀察,用“放大鏡”去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孩子充分展現閃光點。尤其是在孩子有了出色的表現時,父母要給予及時且全方位的肯定和贊美。這有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得到鼓勵,從而將其自身的優點進一步展現出來。
“你真是個動手能力很強的孩子。這個小鳥模型做得栩栩如生。”
“酒香也怕巷子深。你只有多找機會展示自己,大家才會更加了解你的水平。”
“今天你在臺上的表演很精彩,你的舞蹈動作優美且富有感染力,觀眾的反響很好。我真為你感到驕傲!”
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孩子不僅能進一步認識自我,還能在外界的反饋中發現自己的優點。所以,父母要多鼓勵孩子進行自我展示,這樣孩子的優點才有機會得到展現并獲得廣泛認可,這有利于幫助孩子增強自信,進一步發揚自身的優點。
當孩子聰慧時:
“這么難的數學題你都做對了,真厲害!”
表揚實例
萱萱今天在學校被數學老師表揚了。在做第二單元的習題時,萱萱做對了一道很難的數學題,因此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她。萱萱回家后向媽媽炫耀,媽媽高興地說:“這么難的數學題你都做對了,真厲害!”
情緒分析
有些父母習慣給孩子潑冷水。比如,當孩子取得好成績被老師表揚,興高采烈地向父母炫耀時,父母卻未給予應有的肯定和表揚,反而打擊孩子。試想哪個孩子能不失落呢?
換位思考一下:當你興高采烈地拿著通宵寫出的方案交給領導時,滿心期待得到認可,卻被領導告知要重新做,你的內心是不是非常失望呢?相信你再多的熱情也被這盆冷水澆滅了。更何況,孩子的承受力無法與成人的相比。
那么,習慣潑冷水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呢?
1.使孩子失去嘗試的勇氣
當孩子被父母潑冷水的次數多了之后,就容易出現習得性無助。所謂習得性無助,是指在反復嘗試著做一件事卻無法獲得成功的情況下,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即“我多么努力都不會有用”。于是,人們會放棄嘗試,哪怕結局能得到好的變化,也不愿意再進行嘗試。父母對孩子一次次的潑冷水式的教育,最終會讓孩子出現習得性無助,失去嘗試的勇氣。
2.使孩子的自信受到打擊
當孩子在數學學習中取得突破的時候,他的心中充滿了喜悅和自信。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然而如果他得到的是父母的否定,甚至嘲諷,他學習的信心就會受到影響。有網友在微博上坦言,自己小時候在家庭聚會上鼓起勇氣唱歌,媽媽卻當眾嘲笑他“唱得太難聽了”,結果他再也沒有當眾唱過歌。即使長大以后,每當回想起這件事時,他依然很難過。
父母的打擊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深重的,并且這種傷害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如同一根針一樣扎進孩子的內心,無論任何時候,只要碰一下,就會很疼。
錯誤話術
很多傳統的父母都有類似的想法,他們一邊暗自為孩子取得的成績高興,一邊又用言語打擊孩子,因為他們害怕孩子驕傲自滿。在不少父母看來,給孩子潑冷水,其實是“為了孩子好”。明明是在呵斥孩子,卻聲稱這是愛孩子的表現,這對單純的孩子來說,實在難以理解。
“你趕緊去玩吧,凈給我幫倒忙。”
“就你這樣還想成為舞蹈家?我看你只有三分鐘熱度。”
“哎呀,您真是過獎了,他可沒有您說的那么優秀。”
“你不就考了個第三名嗎?有什么值得高興的,又不是第一名!”
“看看你的分數,你還好意思去踢球?”
正確話術
當孩子在某方面取得進步時,父母不要打擊孩子,也不要只是籠統地表揚一句。要明白,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進步,即便是很小的進步,也應當給予鼓勵和表揚,以達到正強化的目的,這樣才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太好了,你能主動幫媽媽做飯,我很高興。你來洗菜吧。”
“盡管學芭蕾舞很辛苦,但你一直有個跳天鵝舞的夢想,因此媽媽相信你肯定能堅持下去。”
“感謝您對孩子的稱贊。聽了您鼓勵的話,孩子肯定會更加努力的。”
“爸爸媽媽知道你這學期一直很努力,我們為你感到驕傲!”
“你考了第三名,祝賀你,進步很大,這是你每天認真學習的回報。”
“踢球是很好的運動,可以強身健體,媽媽支持你!但媽媽也希望你不要因此耽誤學習。”
父母既然愛孩子,那就應當用充滿愛的語言向孩子表達。比如,當孩子展現出做事的主動性時,父母一定要給予鼓勵,避免打擊孩子的熱情,這樣才能讓孩子有信心和安全感。當孩子被老師或者親友表揚時,父母要給予認同,而不是過分謙虛地回應,因為過分謙虛會讓孩子覺得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同,從而感到沮喪。畢竟,相較于其他人的看法,孩子更在乎的是父母的評價和認可。
當孩子善良時:
“你幫王爺爺提東西,真是個熱心的好孩子。”
表揚實例
鄰居王爺爺對依依媽媽說:“依依可真是個好孩子,每次見到我都陪我聊天,還幫我提東西!”
媽媽回家后,當眾表揚了依依:“王爺爺表揚了依依,說依依幫他提東西。依依,你真是個熱心的好孩子。”
爸爸說:“咱家里有個小雷鋒,依依真是個善良的孩子!”
奶奶說:“依依能主動幫助老人,真是個好孩子!”
情緒分析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然而,大部分青少年表示,他們的父母更加關注的是他們的成績或身心健康,而對于他們是否關心他人,是否善良、熱情,則不甚關注。其實,培養孩子善良、熱情、禮貌、負責任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品格對人一生的影響遠超過能力本身。
那么,父母究竟怎樣做才能培養孩子善良的品格呢?
首先,父母要善用正能量的語言來引導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其善良的品格,鼓勵孩子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主動伸出援手。比如,我們要引導孩子學會察覺身邊人的難處,在身邊人遇到困難時,及時伸出援手。
其次,當孩子做出幫助他人、關心他人等行為時,父母要及時給予贊美與肯定。對孩子的行為給予肯定,就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乃至社會的認可,讓孩子的內心受到激勵和鼓舞。
最后,教會孩子用正能量的語言與人交流,給他人帶去溫暖。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因此,父母不僅要在行動上引導孩子善待他人,還要讓孩子懂得當他人遇到困難時,可以用真誠的話語、暖心的安慰等來表達對他人的善意。
錯誤話術
當孩子做出熱情和善良的行為時,如果沒有在父母這里得到肯定、表揚和贊美,孩子的積極性可能會受到打擊。更糟糕的是,如果父母說出一些不恰當的話,很容易讓孩子失去責任感,甚至可能使孩子朝著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向發展。這樣不僅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還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
“你不就是送給同學幾張作文紙嘛,沒什么可表揚的,同學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
“你先把自己管好,再去操心別人的事。”
“你還是小孩子,管好自己就行了,大人的事情不需要你操心。”
“您別客氣,他幫助小朋友是應該的。”
正確話術
孩子的善良行為往往需要父母的鼓勵與指引,如果父母用正能量的語言向孩子傳遞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孩子就會認識到熱情、善良、樂于助人是被社會所認可的,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對孩子來說,自己的善良行為得到了父母的肯定與認同,這本身就是一種鼓舞,會讓孩子更加熱情地對待他人。話術建議如下:
“你把作文紙送給需要的同學,這種幫助別人的行為非常好,值得被表揚。”
“聽說今天足球課上,你主動送受傷的同學去了醫務室,你真是助人為樂的少年!”
“聽過‘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句話嗎?在王爺爺需要幫助時,你及時伸出了援手,我相信你的行為會獲得大家的表揚。”
“那個穿紅色外套的男孩怎么了?他怎么一個人在哭?是不是和家人走散了?我們過去看看吧。”
關心和幫助他人,不僅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還是讓自身得到鍛煉的途徑。父母引導孩子表達善意、幫助他人,能幫助孩子獲得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滿足和社會認可,有利于孩子逐漸培養出優秀的品格。
當孩子自信時:
“你今天收獲了勇氣,戰勝了不想爬山的自己!”
表揚實例
周末,凡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登山。沒一會兒,凡凡就開始抱怨:“好高啊,我害怕!”“好累啊,我們回家吧!”爸爸鼓勵凡凡:“挑戰一下,這是你重新認識自我的機會。”媽媽說:“加油,你一定能登頂!”
最后,凡凡堅持爬到了山頂,爸爸對凡凡說:“你今天收獲了勇氣,戰勝了不想爬山的自己!”
情緒分析
社會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得到贊揚、理解和尊重,能收獲生活的動力和自我價值感。對于孩子而言,來自父母的肯定與贊美尤為重要,這些正面反饋不僅能增加孩子的信心與勇氣,還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生活和學習保持動力。
當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短板或缺陷時,他們就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或自卑的困境之中。這時,假如孩子能夠勇敢進行嘗試,那么無論結果如何,父母都應該對孩子勇于嘗試的精神給予肯定和贊美。要讓孩子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鼓勵他們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假如孩子的嘗試和努力沒有得到及時的肯定,孩子可能會失去自信和勇氣,不愿意再繼續努力。
我們周圍不乏這樣的孩子:他們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逐漸對學習失去了信心與勇氣。孩子放棄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習方法不當,加之父母沒有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久而久之,孩子便容易產生自我懷疑,進而自我否定,最終陷入自卑的狀態之中。
有些孩子會有一些先天或是后天的“短板”,比如恐高、怕黑、怕水、害怕與人相處等。如果父母能夠經常給孩子加油打氣,孩子將會增強信心,進而勇敢面對并戰勝困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父母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優缺點。特別是看到孩子的進步時,父母一定要對孩子進行鼓勵、稱贊,這樣才能使孩子信心百倍,勇敢地面對人生。
錯誤話術
當看到孩子用行動克服心理短板時,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對孩子進行恰當的贊揚,孩子會覺得自己努力戰勝自我、戰勝困難的行為沒有得到明確的認同和肯定,從而使孩子逐漸失去戰勝自己的動力。不恰當的話術如下:
“你成功登頂也沒什么可驕傲的,以后要多鍛煉身體。”
“你這不是能晚上自己去衛生間了嗎?以后都自己去。”
“等你考到班級前三名,媽媽就給你獎勵。”
“你是哥哥,要有哥哥的樣子,要好好照顧弟弟。”
正確話術
實現自我、超越自我需要一步一步來進行。父母可以將“優秀”這一目標逐步分解,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點都給予肯定、贊揚,為孩子奮勇前行增加動力。父母作為最了解孩子實際情況的人,要及時發現孩子的長處,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鼓勵和稱贊,以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
“雖然你身體不是很強壯,但今天能堅持攀巖并成功登頂,你真是一個有勇氣、有意志力的孩子。媽媽為你感到驕傲!”
“如果你今天晚上敢一個人去衛生間,就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自我挑戰,就值得被表揚。”
“你這次測試的成績和上次相比有了進步,媽媽決定獎勵你一本新書,你真棒!”
“我看你和可樂弟弟交流得非常愉快,你的人際交往能力真的是越來越強了,你越來越會跟朋友相處了。”
當孩子展現出渴望尋求改變、戰勝自我、取得進步的想法或行動時,父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孩子進行肯定和表揚,在“量”的積累階段多多鼓舞孩子,會讓孩子早日實現“質”的飛躍。切記,父母要重點表揚孩子戰勝自我、取得進步的具體細節,這樣孩子會更加清楚地知道父母一直在關注自己的努力,而其進步的速度也會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