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 連俊華
- 1101字
- 2025-04-08 20:04:11
第三節 創新之處
本書在嘗試性探究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基礎上,通過理論與實證分析的方法,對其內在規律進行了分析,認為存在以下創新之處。
首先,跨學科研究和單一學科研究都是一種方法論,研究主題本身決定了對之進行研究的方法論。研究主題的綜合性、復雜性、邏輯性要求對主題進行多學科、跨學科的分析、揭示,在學科分野日益明晰、細化的當代,跨學科研究更有其必要性。本書綜合了管理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相關理論,分析了北京市(以中關村為主)的人才政策何以能夠實現的機制。利用了社會學的形象管理理論,區分了人才政策的“前臺”和“后臺”,以及人才背景下的人才主體性。
其次,研究方法的選擇上,本書并非只選用單一的闡述方式,而是采用了多種研究方法相結合,更加突出研究主題,凸顯文章內涵。本書總結了中關村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本和產業結構、科技創新相匹配的人才政策,將具體的案例分析與復雜的模型分析相結合,既注重問題分析的信度又注重問題解釋的效度。
最后,關于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分析,實證研究和理論研究雖多有涉及,但將二者進行深入結合的情形并不多。本書期望可依靠理論與案例分析,建立人力資本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分析環節中采用外部性和空間溢出作用兩種機制對區域經濟發展所產生的積極作用進行分析,并通過實證分析檢驗人力資本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國外相關研究基本是從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入手,而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來分析,則具有中國特色。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
[2]鄧小平:《要發展就需要人才,不用人才不行。要鼓勵用人才,出人才》,鄧小平紀念網-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2/c69113-30970835. html,最后檢索時間:2020年6月7日。
[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
[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
[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6]江澤民:《論科學技術》,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7]胡錦濤:《胡錦濤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6。
[8]《習近平人才觀的核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民網,http://theory. people.com.cn/n1/2017/0629/c40531-29370538.html,最后檢索時間:2020年6月7日。
[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
[10]習近平:《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滾動新聞_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18-03/07/content_5272045.htm,最后檢索時間:2020年6月7日。
[11]〔美〕西奧多·W.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吳珠華等譯,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
[12]Harbison,F.,“Human Resources as the Wealth of Nations,”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28(1975).
[13]沈波瀕、劉榮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才政策的歷史演變》,《實事求是》2009年第1期,第19~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