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蘭華僑華人史(全3卷)
- 杜繼東主編
- 623字
- 2025-04-08 17:28:46
第二章 種族關系的演變與排華立法的實施
新西蘭南島華工淘金熱形成以后,華僑群體的現實存在引起了當地社會的日益關注。初時華洋族群關系表現出相對和諧的一面,當地社會對于華僑的態度呈現多樣性。欣賞者有之,容忍者有之,戒懼、抵觸甚至敵視者亦有之。1871年新西蘭國會成立華人移民特別委員會。該委員會經過廣泛的調查取證,得出了對于華僑群體公正、客觀的評價,認為并無充分理由表明應該排斥華僑。然而,隨著經濟利益沖突、文化習俗差異在種族主義的旗號下形成排斥華僑的合力,加之以“白新西蘭”為指向的國家認同的構建,黃皮膚的中國人越來越令新西蘭社會中的許多人深感不安。在1870年代末的海外排華聯動中,新西蘭于1881年實施華人移民法案,終結了對于中國人自由移民的容忍。其后的數十年間,新西蘭國會不斷修正排華法案,對中國人入境施以日趨嚴苛之條件。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在排華立法趨于嚴苛的過程中,華僑形象脫離了正常的評判軌道,被一步步扭曲和丑化,華僑群體為此蒙受了諸多不公指責和肆意侮辱,他們被不可預知的變數所裹挾的命運,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中國國運的式微,都令人唏噓。在排華立法盛行的年代,新西蘭華僑多次上書國會請愿,試圖謀求有條件地放松對中國移民的限制,其結局不過是緣木求魚。本章將揭示新西蘭社會對中國移民從容納到排斥的轉換過程,展現華僑群體在歷史風云的無常變幻中所飽嘗的族群和個人命運的跌宕起伏,其中所反映出的家國命運的息息相關以及影響族群關系的諸種因素的相互糾纏,仍可留給今人無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