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緣起

軍政關系一直是許多發展中國家政治發展中關涉重大現實利益、復雜而敏感的議題。2019年初,伴隨著阿爾及利亞和蘇丹民眾抗議運動,這兩個阿拉伯國家再次上演了軍人接管政權的大戲,由此引起各界對軍政關系諸問題的重新審視和思考。

早在半個多世紀前,當反法西斯戰爭取得重大勝利之時,廣大亞非拉國家紛紛擺脫列強控制,宣告獨立,開啟了20世紀新的歷史進程。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現象是軍人集團成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關鍵角色。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階段,軍事政變頻繁發生,軍人干政此起彼伏,相繼出現了許多軍政權,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20世紀70年代,這一時期被西方一些學者稱為軍人政治的“黃金歲月”。[1]阿拉伯國家也不例外,在1952年埃及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之后,阿拉伯世界出現了顯著的軍人政治現象,這也確立了軍人和軍隊在這些國家的重要政治地位。

軍政關系是政治治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不僅關系到一國對外軍事行動的能力,而且關系到一國內部的政治發展。軍隊是作為國家進行對外進攻與防御的工具而建立起來的,但它又是一國內部的機構。軍隊兼具國內和國際政治角色的特征帶來了現代軍政關系中的兩難悖論:為了應對其他群體的威脅,政府需要建立擁有強制能力的機構(即軍隊)保護自己,但隨后政府發現,用來保護自己而創建的強制機構也可能構成對自己的威脅。[2]因而,如何構建軍政關系,保證軍隊既能有效應對外部威脅,又不對內部政府構成挑戰,就成為重要問題。

一戰導致奧斯曼帝國被歐洲列強肢解,在它的領土上裂變出許多新的阿拉伯國家,這些國家在英國和法國的主導下開啟了民族國家的構建過程。[3]對于這些國家來說,軍政關系成為擺在政治領導人面前的一道難題。顯然,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并未解決好這一問題。20世紀中葉,軍事政變和阿拉伯民族主義、反對殖民主義運動一起成為阿拉伯世界重要的政治現象,[4]政變帶來的重要結果之一是共和制成為阿拉伯世界一種重要的政體形態。根據阿盟官方網站的資料,目前22個阿盟成員國中有14個共和制國家,包括阿爾及利亞、埃及、巴勒斯坦、吉布提、科摩羅、黎巴嫩、利比亞、毛里塔尼亞、蘇丹、索馬里、突尼斯、敘利亞、也門、伊拉克。[5]阿拉伯共和制國家在建立初期,大多由不同形式的軍政府領導,軍官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主導性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國家的軍政關系基本都展現出文官控制軍隊能力增強的特征。同時,由于各自的歷史境況不同,不同國家的軍政關系也表現出不同特點。而且,這些國家的軍政關系帶來了軍隊戰斗力弱、軍隊團體利益明顯、軍隊專業化程度低等問題。

顯然,軍政關系這一議題在阿拉伯共和制國家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在不同時期展現其差異性和變動性。例如,埃及自共和制度確立以來,軍政關系的變化經歷了軍政府、威權主義文官政府控制軍隊、“一·二五”革命以來的軍隊地位提高等階段;伊拉克共和國經歷了軍政府時期反復的軍事政變到復興黨控制軍隊,再到伊拉克戰爭之后民選的文官政府控制軍隊等階段;也門共和國經歷了軍人政權、極短暫的民選政府控制軍隊、威權政府控制軍隊,再到軍隊分裂和多重武裝力量崛起等階段;黎巴嫩建國之后,整體維持民主的文官政府控制軍隊的局面。

綜觀阿拉伯共和制國家軍政關系的演變,我們發現:一方面,這些國家的軍政關系表現出明顯的文官政府控制軍隊的趨向;另一方面,這些國家的軍政關系演變也顯示出不同的特征。由此引出一系列值得思考的問題:阿拉伯共和制國家軍政關系演變的方向是什么?阿拉伯共和制國家軍政關系演變的內在機理是什么?不同國家軍政關系演變的模式和影響是什么?本書以埃及、伊拉克、也門和黎巴嫩四國為主要案例,探究阿拉伯共和制國家軍政關系演變的歷程和特點,概括軍政關系的類型和特征,總結軍政關系對這些國家政治發展的影響,預測軍政關系未來的發展方向。

本書以埃及、伊拉克、也門和黎巴嫩為主要案例來進行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這四個國家軍政關系的演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深度研究四國的軍政關系演變有助于我們得出一般性的結論。從整體上看,阿爾及利亞、蘇丹等國家的軍政關系發展與埃及有較強的相似性;伊拉克的軍政關系演變歷程和敘利亞等國有不少的相同點;也門的軍政關系變化與利比亞等國比較類似;黎巴嫩是相對獨特的案例,從建國之初就整體維持民主的文官政府控制軍隊模式。

第二,這四個國家軍政關系的演變除了具有文官控制能力增強的相似性之外,還展現出一定的多樣性、差異性和復雜性,有助于我們加深對整個阿拉伯共和制國家軍政關系演變的理解。這些國家的軍政關系演變原因相對復雜,既包括外部原因,也包括內部原因;既包括物質原因,也包括觀念原因。這些國家不同時期的軍政關系類型也相對多樣,既有軍隊占據主導地位的類型,也有文官政府控制軍隊的類型,還有軍政協調的類型。這些國家軍政關系演變的方式也相對多樣,既包括急劇演變,也包括緩慢演變;既包括根本性演變,也包括微調性演變。

第三,這四個國家在阿拉伯世界具有重要地位,對于這四個國家軍政關系演變的考察有助于加深對這四個國家的研究。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且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此外,埃及的發展模式對其他阿拉伯國家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伊拉克作為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國家之一,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是中東地區族群、教派、地緣矛盾中心,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之后備受世人關注。也門作為阿拉伯半島上唯一的共和制國家,長期經受戰亂,發展落后,并以其獨特的部落社會而著稱。黎巴嫩長期被視為阿拉伯世界的“例外國家”,主要是因為它高度開放、包容和民主,其也因中東地區的“沖突旋渦”屬性而聞名。

毫無疑問,建立一種穩定、有效率、有效力的軍政關系是世界上所有國家普遍追求的目標,[6]阿拉伯共和制國家也不例外。這些國家在軍政關系的發展中面臨一些問題,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對于它們的政治發展、社會繁榮、軍隊高效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國際政治和比較政治研究中,政府控制軍隊(或者缺失)都是重要的研究主題。軍政關系對于軍隊改革和軍隊戰斗力、外交決策、政治發展、民主化和民主鞏固、族群沖突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正因如此,我們觀察和探究阿拉伯共和制國家軍政關系的演變及其問題,通過對軍政關系演變的深入分析,廓清這些國家軍政關系演變之路徑——演變的方式、演變的類型及相關因素,揭示軍政關系演變的影響以及軍隊在政權建設和政治發展中的作用,等等,不僅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旬阳县| 元朗区| 江城| 新闻| 东港市| 灵璧县| 仁化县| 老河口市| 泽普县| 大荔县| 耿马| 沿河| 施甸县| 宁强县| 渝中区| 绿春县| 祥云县| 汶川县| 嘉禾县| 灌阳县| 鲁山县| 襄城县| 乌拉特后旗| 南昌县| 三原县| 万安县| 塔城市| 鹿邑县| 宁化县| 陕西省| 敖汉旗| 湘潭市| 得荣县| 呼玛县| 奎屯市| 兰坪| 遵化市| 盱眙县| 忻城县| 双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