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認為,“國之所以存者,禮義也。民無禮義,傾國危主”(《論衡·非韓》),儒生是維護禮義的堤防,禮義是治國的綱紀,并提出“治國之道,所養有二:一曰養德,二曰養力”(《論衡·非韓》)。“養德”指“養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賢”(《論衡·非韓》),具體的做法是尊重儒生,尊重賢才。因為儒生可以用“禮”來引導不知“禮”的人,以“義”來激勵不懂“義”的人,從而使百姓變得善良,并且熱愛君主。“養力”指注重武力,...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王充認為,“國之所以存者,禮義也。民無禮義,傾國危主”(《論衡·非韓》),儒生是維護禮義的堤防,禮義是治國的綱紀,并提出“治國之道,所養有二:一曰養德,二曰養力”(《論衡·非韓》)。“養德”指“養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賢”(《論衡·非韓》),具體的做法是尊重儒生,尊重賢才。因為儒生可以用“禮”來引導不知“禮”的人,以“義”來激勵不懂“義”的人,從而使百姓變得善良,并且熱愛君主。“養力”指注重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