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匠哲:趙宋光學術思想研究文集
- 王少明主編
- 2171字
- 2025-06-04 10:50:12
序二
沉睡的思想終將被眾徒喚醒
由星海音樂學院王少明教授主編的《一代匠哲——趙宋光學術思想研究文集》即將付梓,可喜可賀!少明仁兄囑我寫序,我誠惶誠恐。然而,秉承中國文人“恭敬不如從命”的古訓,欣然提筆……
2023年3月29日中午,我收到趙宋光先生之子趙小剛的微信消息,說他父親要插鼻飼了,我心里頓生不安。不料,當晚就在微信群里得知,先生已經住進醫院重癥病房接受搶救。所有遠在千里之外惦記關愛他的朋友,唯有在默默的祈念中盼望生命奇跡的降臨。
半個月之后,4月15—16日,我專程赴廣州去看望他,他雖然表情很安詳,但雙目緊閉不見任何反應。
6月8日,我在惠州參加紀念音樂理論家青主誕辰130周年系列活動——青主音樂思想學術研討會之后,順道去廣州看望他。我還是像前兩次那樣在有限的三五分鐘探視時間里跟他說說話,突然發現他有了些許積極的變化。我跟他說“我又來看你了”,他左眼微微露出了一條細縫。于是,我就跟他說一些他平時最關心最愛聽的事情,諸如學校的動態、學問的長進、學科的發展等。臨走時,我跟他說,大家都很惦記他、關心他、愛他,我看他眼縫里滲出了些許淚水,甚至一下子有點激動,臉漲得通紅,那樣子簡直就像個小孩,充滿著傷情欲哭的委屈。我趕緊安慰他別激動,但心里有了一絲喜悅:趙老師快醒了……
無疑,之所以寫上面這段話,其實,就是想借題發揮:
一代匠哲趙宋光為數相當沉睡著的思想,行將通過這本文集被眾徒喚醒……
文集共23篇文論,分三個部分。上篇:哲學美學思想研究13篇;中篇:美育思想研究6篇;下篇:音樂形態思想研究4篇。
從文集的作者看,除極個別之外,都是由星海音樂學院師生撰寫。從文集的內容看,也都是跟趙先生一生所傾心與關注的理論和實踐密切相關。毋庸置疑,在星海音樂學院這塊園地里,無論是短時段的學歷教學,還是長時段的學術共事,大家都把趙宋光先生視為學業與精神上的導師。
于是,在我閱讀文集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始終有這樣一個問題不斷浮現出來:趙宋光先生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師呢?進而,作為老師的他,和中國古訓所言傳道、授業、解惑,又有什么關系呢?
在現如今中國高校的這堵圍墻里,一般有這樣兩種類型的老師——
一種是歷史老師,往往占多數,很顯然,這跟學校教師主要偏向授業與解惑有關。這種類型的老師,一般總是擺事實,通過引經據典來梳理事實經緯,并且有問必答。
另一種是哲學老師,大概可以算作偏向傳道的那種類型。因此,講道理是這類教師的常態,甚至不乏曲徑通幽來厘定邏輯因果,并且常常將“問—答”范式置于一再的探尋與追詢狀態當中。
孰重孰輕?孰強孰弱?當然,這無涉價值判斷,也無須贅論。況且,這本身就是不可比擬的,就如同德國哲學與法國文學、現實與虛構、夸張與想象、康德與雨果……個中的差異絕對性,僅取決于質料的確鑿可靠、理式的充分有效以及教師自身的品行與格調。
相比較而言,與其說趙先生是一個引經據典、偏于擺事實的詮釋型學者,我更愿意把他看作一個強行直徑、偏于講道理的原創型師者。雖然,他的為數眾多的尚未完全顯示出來的理念與舉措,常常會讓人產生錯覺,甚至被誤解。記得2001年,在星海音樂學院舉行的祝賀趙先生七十華誕的研討會上,有學者逼問他在不斷的理論創新過程中究竟有哪些可以作為范疇的概念來加以呈現,趙先生則明確以“立美”“構建”“遷躍”三詞回應。現在看起來,這三者還真是有一種深度的內在邏輯足以貫穿:從立美的合目的性出發,通過構建的合規律性行徑,達到思想的超常態遷躍。因此可以期待,他這樣一種深邃的學術思想一定會在后輩學者各自的持續解讀與詮釋過程中發揚光大。興許,本文集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見證。
誠然,趙先生作為年過九旬的長者,已入耄耋鮐背行列。毋庸諱言,人們在贊嘆與稱許他無可比擬的才華的同時(我曾經依此表述:他具有一種純熟駕馭音樂學所轄各分科乃至跨越別界的奇特能力),無不流露出某種深深的遺憾。因為掐指數來,除了極個別學人與趙先生有一些非正式的學緣之外,幾乎數不出在大學體制內真正歸屬于他名下的學生。作為教師,他并不是那種能說會道、滔滔不絕的人,甚至有時候他更像是一個看客,尤其在一伙人喋喋不休、爭辯好勝的時候,他幾乎總是以一種默默的方式注視著眼前發生的一切。然而,他一旦發言,則定是一語中的、一言九鼎。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講,講出來就是一個像樣的東西。記得2011年,在星海音樂學院舉行的祝賀趙先生八十華誕的研討會上,我說他就是這樣一個想怎么講就怎么講、講什么像什么、講出來就是一個東西的天才,而他并不認同,便用“‘天才說’有悖于人類通過工藝方式建構世界”的說法“懟”了我一下。為此,我更愿意把他看作一個體制外的“無業教父”(實際上更確切地講他是一個“全業教父”)。之所以這樣評說,是因為我相信,不光這部文集的所有作者,還有包括我在內的所有與趙先生或多或少有過接觸的人,一定都會異口同聲、理直氣壯地說:“我們是趙老師的學生!趙宋光是我們的先生!”
謹以此書序,感謝所有作者!由衷祝福趙老師安康!
并再次重復以上所述:
一代匠哲趙宋光為數相當沉睡著的思想,
一定會通過這本文集以及愈益增多的研究被眾徒喚醒……
2023年6月13日、27日,初稿
2023年6月28日,修訂稿
2023年6月30日,再修訂稿
寫在城中東方巴黎逸飛閣3002室租所
并汾陽路上音新教學樓北605室寫字間
(韓鍾恩:博士,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音樂美學家、音樂批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