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僑批 見黨百年(短視頻)
作品信息
1.故事梗概
僑批真實地反映了近現代海外華僑華人與僑鄉的互動。僑批中僑匯的主要作用是贍家,是眾多眷屬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來源;此外還有捐獻、投資等功能,促進家鄉經濟繁榮發展,實現報效桑梓的心愿。僑批中的家書,是國內親屬與海外華僑華人聯系的主要媒介,維系了海外僑胞與家鄉親人的情根。僑批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僑批體現了廣大華僑的愛國主義精神。例如抗日戰爭時期,用戳印來表現愛國熱忱,層出不窮,聲聲高昂:“抵制日貨,堅持到底。臥薪嘗膽,誓雪國恥?!薄澳阗I日貨,日人賺你的錢,便造子彈來殺你和你的同胞,你該當何罪!”“抵制日貨,誓雪國恥。”“振起鐵血精神,堅持抵制仇貨。”……上述此類僑批無形中成為一種媒介,起到了傳播愛國主義精神的作用。當然,不僅是抗戰時期,還有革命時期、新中國成立時期、改革開放時期,海外僑胞都通過僑批往來昭示著對故鄉、祖國和親人的一片深情。一封封僑批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國家的壯大。這便給了影片一個創作靈感,以建黨百年來的僑批為切入口深入挖掘華僑華人與黨的故事。
2.作品截圖/海報

3.創作人員分工
導演:黃超宏
文案:楊玉其
攝像:鄒艷婷
后期:李玲鈺
4.獲得的主要榮譽
黨媒平臺展播:光明日報公眾號、視頻號;
中共廣州市委網信辦主辦“廣州百年紅——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網絡短視頻大賽”短視頻大獎(2021.7);
廣東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辦“傳承紅色基因,爭當時代新人”作品征集大賽一等獎(2021)。
推薦語
建黨百年之際,《風雨僑批見黨百年》這部作品,聚焦于僑批這一特殊載體,從暨南大學華僑學生的視角,透過百年歷史回顧,講述了僑批中華僑華人與我黨的故事,用真切的情感活化厚植于僑批中的家國情懷,表達建黨以來海外華僑華人對祖(籍)國的熱愛。
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獻禮作品,《風雨僑批見黨百年》標題中的“見黨百年”也帶有同音的“建黨百年”之意,創作者之用心可見一斑。作品構思精巧,角度別致,內涵豐富,以僑批串聯黨史這個創意尤其令人拍案叫絕,以華僑的角度再現黨史,展現了華僑華人在黨的百年征程中所做的貢獻。
該影片雖為學生作品,鏡頭語言和內容呈現還有稚嫩之處,但因僑批年代久遠,相關資料大都以史料居多,想要在有限的歷史文獻中表現出故事的豐富趣味,確實有一定難度。如若單純以歷史資料配合旁白解說的形式呈現,未免顯得乏味。作品最終采用了“紀實+扮演”的手法表現僑批在歷史長河中的變遷,倒也能看出同學們在作品的可看性上下了不少功夫。
《風雨僑批見黨百年》鏡頭細膩,內涵深刻,雖是表現重大歷史主題卻少見宣教意味。該團隊花費了數月時間傾力為之付出,在搜集相關歷史資料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障礙。籌備階段同學們去了很多博物館和文獻館查找史料,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整理出可供使用的素材宛如大海撈針,但大家還是克服了重重困難,找到了許多符合鏡頭闡釋需要的僑批,從客觀真實的情形出發去詮釋歷史,這種對歷史的尊重態度也十分值得肯定。這幾封僑批,不僅寄托了華僑對故鄉的一片深情,更見證了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壯大。前期的資料累積為最終作品的呈現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更為片子增添了足夠的歷史厚重感,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推薦者:謝毅)
作品闡釋
作為百年僑校,暨南大學秉持“以僑為橋”的理念不斷探索發展,僑批對于暨南學子而言,不僅是歷史的熱忱見證,更是現在的珍貴寶鑒。2021年,正值建黨百年之際,本片聚焦于僑批這一特殊的載體,從暨南大學華僑學生的第一視角出發,透過百年歷史進程,挖掘出僑批中華僑華人與黨的故事,表達建黨以來海外華僑華人對祖(籍)國的熱愛與自豪,用真切的情感活化厚植于僑批中的家國情懷。
突出暨南大學的僑校特色,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打好‘僑’牌”理念,是我們影片創作的出發點。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心系海外僑胞,深情寄語華僑華人?!叭A僑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愛國、愛鄉、愛自己的家人。這就是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人的精神、中國心。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建設跟我們有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國的華僑是分不開的?!蔽覀兺ㄟ^閱讀大量文獻和影像資料后發現,分布在世界各地的6000多萬海外華僑華人,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各個時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谷諔馉帟r期,他們在全球各地成立抗日救亡愛國組織,以各種方式為中華民族奪取抗日戰爭勝利貢獻力量;新中國成立伊始,他們不顧列強封鎖,或堅持與祖國進行貿易,或毅然回國效力;改革開放以來,他們利用融通中外的天然優勢,或參與到祖國日新月異的建設中,或推動中華文化與各國文化交流互鑒、交相輝映??梢哉f,國家的發展始終離不開海外華僑華人的大力支持。
黨和國家的發展與華僑華人的聯系,具體由什么來體現和承載?這便是我們創作團隊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本片的內容核心。通過閱讀大量史料,我們把目光對準了“僑批”?!皟S批”是海外華僑華人寄給國內僑眷的書信與匯款的合稱,又稱“銀信”“番批”,廣泛分布在廣東省潮汕地區,以及福建、海南等省份。當地方言把書信叫“批”,潮汕、閩南華僑與家鄉的書信往來便是僑批。紙紙僑批,寄托著僑胞濃濃的鄉愁。其中,有對家人的牽掛,有對家鄉的眷戀,更有對祖國繁榮昌盛的祝愿和希望。
為了用僑批串聯黨史,我們選取了黨的發展歷程中關鍵的四個時期:建黨初期、抗戰時期、建國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每個階段選擇一封僑批,以“讀信”的方式講述各個階段海外僑胞與黨的聯系。如何選取每個階段的代表性僑批,就成了我們第一個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于是,我們團隊四人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和精力,去了很多博物館和文獻館查找史料,但相關的文獻還是不夠豐富,我們又專門采訪了相關專家學者。辛勤的付出終有所收獲,前期的資料積累為最終作品的呈現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為影片增添了不少歷史厚重感。盡管最后僑批的選擇上稍有遺憾,但也大體解決了這個難點。第二個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呈現僑批這個創意?由于僑批年代久遠,相關資料大都以史料居多,若單純以歷史資料配合旁白解說的形式呈現,作品未免顯得乏味。為了不讓片子過于枯燥單調,我們也設計了很多拍攝方案,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最終敲定了“紀實+扮演”的方案。在人物設計方面,我們特意找了暨南大學的華僑學生擔任影片的主角,以她的口吻講述這段歷史,最后以“回信”的方式表達新時代暨南學子的責任與擔當,既保留歷史質感,又能彰顯青年學子對歷史的追尋,體現年青一代的愛國情懷。
片名“風雨僑批見黨百年”實屬靈光乍現,頗具意味,“見黨百年”暗含著“建黨百年”之意,簡單的八個字彰顯著影片宏大的主題思想,而我們又將如此大的命題用了較為合適的方式演繹出來,影片最終所呈現的效果還是符合預期的,也得到了學校、社會多方的支持與肯定。作為“中國第一僑?!钡膶W子,用影像傳播僑批文化、展現華僑華人的家國情懷、獻禮建黨一百周年,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榮耀。
文稿
【旁白】
僑批,俗稱“銀信”,專指海外華僑匯寄至國內的匯款暨家書,曾經是海外華僑與祖國、與親人的重要牽連。
我是印度尼西亞華僑后人,回到大陸求學的同時,也在追尋前輩的足跡。數十年前他們離開故鄉去到東南亞,通過僑批往來昭示著對故鄉、祖國和親人的一片深情。同時,一封封僑批也見證了黨的誕生與壯大。
(一)
【字幕】那一年,內憂外患
【旁白】
1927年南昌起義,黨第一次拿起自己的槍桿子。革命軍南下潮汕,但遭到敵軍頑強抵抗,地方革命政權僅存7天,隨即全面撤退。
【同期聲】
汕頭四處平靜,叫弟下汕付十七日之輪,但奈揭中四處荒亂,不便于行。故候平靜些,等廿出之后,如是平靜,才要下暹。
【旁白】
信中這位急于前往泰國、署名再德的先生極有可能是當時的革命者,革命局勢的嚴峻讓他們不得不流離海外。
(二)
【字幕】那一年,奮勇當先
【旁白】
同樣是戰爭年代,面對日寇侵略,華僑華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同期聲】
君哲親愛的妻:
讀你來書,知道你為慎重起見再行信調查確實才能把三百元取給三嬸作家費。親愛的,你如有便,當全數取給她,因我已告訴她了。那三百元,我按要作一年家費,因為在此抗敵時期,除起捐助戰費外,生活要力求簡單,所以那數目并不大。
附上貳元,到收。
祝你快樂!
你的章嶙
九月廿四日
【旁白】
如章嶙先生一家一樣,捐款是華僑在抗日戰爭期間支援祖國最主要的方式。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民族抗戰的結果,自然離不開海外華僑華人的強力支持。
(三)
【字幕】那一年,時代在召喚
【旁白】
新中國成立后,海外華僑華人倍感振奮。回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成為時代的召喚。
【同期聲】
親愛的大哥大嫂:
解放后的新中國,在短短的三年當中,全國一切的一切都煥然一新。
中國人民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正確領導下獲得了徹底的解放。中國人民成為真正的主人翁了。不能否認,海外的華僑都一批一批地投入祖國的懷抱里。
(四)
【字幕】那一年,翻天覆地
【旁白】
社會主義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迎來轉機,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同期聲】
祖國廣筑公路,交通方便,大興水利、農工發展、國家強盛、國泰民安。況實施四個現代化,國際地位高昂,威震遐邇,華僑沾光不淺,引為快慰耳。
【旁白】
這是泰國華僑羅堯大在1979年4月20日寄給廣東豐順縣的侄兒羅培衡的一封僑批,字里行間充滿了海外華僑對祖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嶄新面貌無比自豪之情。
(五)
【字幕】這一年,不忘初心
【旁白】
這是一封給歷史的回信:
回首百年路,綿延家國情。
無論是戰爭還是建設,華僑華人的前輩們始終用實際行動支持著故土的發展。如今,新一代的華僑華人已經可以放心地向前輩交出答卷。面對未知的艱難,我們有信心與黨站在一起,有能力做出自己的貢獻。正如新冠肺炎疫情中,華僑華人捐款、捐物資,強大的凝聚力傳遞防疫正能量的同時彰顯國際擔當。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歷史是奮斗的歷史,今天的中國是前行的中國,未來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