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意義

一 研究背景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取得了巨大成就,農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糧食產量更是實現了十二連增。但不可否認的是,與世界發達農業國家相比,中國農業的獲利能力、生產效率、專業化和規模化、可持續發展能力嚴重不足。傳統農業“小生產,大市場,總量大、質量低”的矛盾仍然較為突出,現代高效農業所占比重較小,農民收入偏低的實際狀況并沒有從根本上發生改變。現階段,在國民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的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國農業的競爭力,特別是如何通過改善農業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中國農業的生產效率和國際競爭力,是調整現代農業產業結構,實現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協調發展亟待解決的命題。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強調,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

從國外農業發展的經驗來看,無論是生產組織規模較大的美國農業,還是規模相對較小的日本農業,都注重依靠專業化分工形成的直接或間接向農業生產過程提供的各種專業化服務,生產性服務業加速了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農業現代化。在中國,由于長期的“重工業,輕農業”思想,人們更多地注重探討生產性服務業與工業的關系,對生產性服務業在改造傳統農業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實際上,作為為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環節提供中間服務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現代農業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農業生產的整個過程,其發展對農業產業鏈的價值提高、提升農業效率有著重要作用。

二 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理論上,基于規范的理論分析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與農業互動的機理,闡述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外溢效應的具體表現及作用機理,結合實證檢驗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外溢效應的存在性及溢出渠道,可以深化現有的服務經濟理論,尤其是加深對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重要性的認識。

實踐上,本書結合調研數據,論述了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產生外溢效應的條件及微觀影響因素,提出了促進外溢效應發揮的農業生產性服務體系發展機制與框架,對如何發揮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外溢效應,如何利用農業生產性服務提升農業效率、改造傳統農業、促進農業現代化,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從而衍生出了較為豐富的政策含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尔| 普洱| 龙胜| 成安县| 怀来县| 明星| 五台县| 长宁区| 黎川县| 务川| 静安区| 平塘县| 中卫市| 建平县| 寿阳县| 江口县| 白朗县| 崇明县| 泰宁县| 耒阳市| 西盟| 九寨沟县| 西乌| 鹤庆县| 防城港市| 伊川县| 黔南| 龙岩市| 开原市| 湘潭市| 华池县| 灵璧县| 芦山县| 沾益县| 察隅县| 溧阳市| 台北县| 焉耆| 叙永县| 仪陇县| 郴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