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摘要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農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與發達農業國家相比,中國農業發展存在效率低、專業化和規?;潭鹊汀H競爭力弱、發展的可持續性差等問題。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強調,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從國外農業發展的經驗來看,無論是生產組織單位規模較大的美國農業還是規模相對較小的日本農業,都注重依靠專業化分工形成的各種生產性服務,生產性服務業促進了農業效率的提高,加速了農業現代化的實現。要改變中國農業傳統的生產方式,完成小規模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重在構建一種社會化生產性服務方式,提高農業產業化、市場化、標準化、規?;蜋C械化水平,作為一種以工促農的產業路徑模式,改造傳統農業的實踐需要從專業化分工、產業鏈整合、價值鏈提升多個層面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

目前,中國有關生產性服務業的研究主要是圍繞其與制造業的關系展開的,不論是從理論的角度還是從實踐的角度,有關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農業發展影響的研究文獻都相對較少,涉及實證分析的研究文獻更少。本書對于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探討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農業外溢效應的經濟解釋,以及對其外溢效應形成機理和外溢渠道的認識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本書借助翔實數據進行了研究,或許對于從實證的角度來研究該問題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對中國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提出了一個解決框架,因此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

本書基本觀點如下:①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一種以工促農的產業模式,改造傳統農業的實踐需要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重點是提升其對農業發展的外溢效應;②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既是社會分工的結果,又能促進農業分工深化和農業產業鏈整合,提高農業附加值;③現階段,中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外溢效應主要體現在可以加快中國現代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體系創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民收入提升、提升農業價值鏈、促進農業關聯產業集聚、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提升農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等幾個方面;④農業技術與產業化發展水平、農業專業化程度、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城鎮化水平、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程度、政策環境水平等是影響農業外溢效應發揮的主要因素;⑤中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和結構問題并存,提升其對農業的外溢效應需要擴大規模和優化內部結構。

在分析中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規模及結構特點的基礎上,本書總結了影響中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制約其外溢效應發揮的具體因素,認為當前制約中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外溢效應發揮的因素既有長期重城市輕農村的政策障礙,也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內部構成不合理、生產性服務的需求與供應不協調、專業化的服務人才嚴重缺乏、發展水平較低、主體缺失、市場不規范、服務價格較高等市場因素。

借鑒發達國家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經驗,結合項目組農戶微觀調查數據,本書研究構建了一個較為系統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框架,提出擴大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外溢效應、加快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性建議如下:①加大對農業生產性服務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優化農業生產性服務發展政策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②創新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機制,使農民真正從生產性服務中得到利益;③優化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④建設農業生產服務專業人才隊伍,提高農業生產性服務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水平;⑤培育多元化生產性服務主體;⑥加強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的科技支持,優化農業生產性服務資源配置。

本書的創新之處有三個:其一,搭建了一個從提升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外溢效應這一視角展開的較為系統的研究農業問題的框架。嘗試從促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角度,提出加快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新思路。本書運用新經濟增長理論,結合分工、交易成本和產業鏈整合理論、新興古典超邊際分析方法,借鑒Bretschger(1999)內生增長模型和Arrow(1962)的干中學思想,通過構建一個數理模型,解析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和農業的關系,給出了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對農業發展外溢影響的分析視角,這在國內尚不多見。其二,運用分工、交易成本、產業鏈整合理論,多角度解析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和農業的關系,全面研究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外溢效應的形成機制、外溢渠道、效應測算,部分彌補了該領域實證研究不足的缺陷。①通過構建一個面板數據模型,利用中國2004~2011年統計數據,從農業效率損失的角度,實證檢驗了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存在較為明顯的外溢效應,并從實證結果中得到結論:城鎮化加速、農業政策環境改善、農業技術水平提高等因素對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外溢效應發揮有著積極的作用。②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系統地分析了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體系影響農業技術進步貢獻的機理,并利用2004~2012年中國31個省份的數據,實證檢驗了農業生產性服務對農業技術進步、農業增長的影響。③基于Hansen門限回歸方法,建立模型,利用2005~2013年中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得出,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使其發展指標跨過某個門限值時,會對地區城鎮化建設起到明顯的外溢正效應,并就此提出加快發展中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以促進城鎮化建設的政策建議。其三,結合微觀調研數據,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提升中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外溢效應的系列對策。對比國外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深入探討在轉型過程中中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內部結構、生產率變遷以及供給現狀、需求影響因素,構建了一個制度分析框架,從制度角度分析制約中國農業生產性服務體系外溢效應發揮的主要因素,在總結中國農業生產性服務體系的特點和對農業生產性服務分類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基于技術接受模型和計劃行為理論的農戶農業生產性服務內容及組織形式選擇模型,并利用來自全國4個省份1172份農戶的調查數據,使用多值無序響應模型(mlogit模型)分析了影響農戶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模式選擇的因素。從具體實證中觀察總結出擴大中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外溢效應的路徑,有針對性地構建了新時期農業生產性服務體系的運行框架,并對其運行機制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時期農村生產性服務體系的基本運行機制,包括引導激勵機制、市場規范機制、合作創新機制、共享分擔機制,提出了建設中國農業生產性服務體系、促進其外溢效應發揮的制度安排,使對策更具可行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農業生產性服務業 外溢效應 溢出機理 外溢渠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兴县| 贺州市| 共和县| 正蓝旗| 台湾省| 志丹县| 平塘县| 韶关市| 南康市| 桓仁| 富蕴县| 宜宾县| 通州市| 永平县| 丹东市| 衡南县| 舟曲县| 安国市| 阳东县| 历史| 丹阳市| 潜江市| 延川县| 文水县| 砀山县| 米易县| 思茅市| 乌鲁木齐县| 中西区| 潞城市| 五大连池市| 西充县| 平利县| 丹巴县| 当雄县| 临潭县| 华蓥市| 汝城县| 合肥市| 女性| 福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