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數字普惠金融及其原則

數字普惠金融泛指一切可以通過金融科技手段來促進普惠金融的行動,曾被排斥或服務不足的人口以數字化方式獲得和使用各類金融產品和服務(如支付、轉賬、儲蓄、信貸、保險、證券、財務規劃和銀行對賬單服務等),其核心內涵在于應用數字技術提高普惠金融水平。通過數字化或電子化交易,如電子貨幣(通過線上或移動電話發起)、支付卡和常規銀行賬戶,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可以大幅度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和成本,擴大普惠金融的覆蓋范圍,提高服務效率,優化服務體驗,并提升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性。

在過去一段時間中,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新興的金融科技企業以及傳統的金融機構,充分利用電商和社交平臺的規模化和網絡化效應,在商業模式、銷售渠道和產品等方面進行大量的普惠金融創新,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普惠金融由此進入了全新的數字普惠金融時代。

1.4.1 數字技術有利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銀行設立分支機構的成本很高,因為需要大量的投資來購租房屋、雇用人員、安裝設備,還要確保儲存和運輸現金及其他貴重物品的安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通信網絡的完善,通過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銀行可以推動無網點化發展,有效降低提供金融服務的成本,進而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例如,對物理網點沒有覆蓋的區域,銀行可以通過在零售店布放POS機、轉賬電話等電子機具,采取委托代理的方式為農民客戶提供取款、轉賬等金融服務,需投入的機具成本和對零售店的運營補貼,要大大少于對網點建設的投入。另外,作為技術創新和金融支付創新的產物,手機銀行業務的發展為銀行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創造了節約成本的方式,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客戶往返銀行網點的交通成本,并且信息技術在金融中的應用不僅進一步降低了顯性經濟成本,也降低了包括時間成本的各種隱性成本。

1.4.2 數字技術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

受銀行物理網點偏少、人員不足制約,在傳統金融服務模式下,銀行的金融服務無法突破空間局限,無法為那些遠離城鎮、居住分散的農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不能體現普惠金融普惠大眾的精神。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金融機構可以突破傳統金融服務模式的限制,延伸服務觸角,擴大客戶群體,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在肯尼亞,手機支付系統M-Pesa用戶超過1500萬,占全國手機用戶的60%,M-Pesa匯款業務總額已超過國內所有金融機構的總和,且已上線存貸款等金融服務。

1.4.3 數字技術有利于增加金融供給

一方面,信息技術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拓展電子銀行服務方式提供了條件,網上銀行、ATM、POS機、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在銀行業務中的廣泛應用,大大豐富了金融服務渠道,電子銀行已成為當前銀行業務發展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信息技術也促進了通信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公司、電子商務公司等非金融機構參與到金融服務供給中。手機支付業務帶動了通信運營商的積極參與,在很多非洲國家,通信運營商通過為客戶建立電子現金賬戶的方式甚至成為手機支付業務的主導方,而無需銀行參與。隨著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第三方支付公司、電子商務公司積極參與到網絡支付、網絡信貸、網絡理財等業務中,成為金融服務的供給方。據統計,2017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154.9萬億元,同比增長44.3%。其中線下POS收單和互聯網收單分別占比19.4%和16.8%。天弘基金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余額寶規模已達1.58萬億元,用戶規模達到4.74億人。

正是鑒于此,2016年9月,G20峰會發布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以下簡稱《原則》),數字普惠金融作為此次峰會的重要議題之一,首次進入了國際視野。在《原則》的界定中,數字普惠金融泛指一切通過使用數字金融服務以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行為。它包括通過部署數字手段,為金融服務缺失或不足的群體提供一系列正規的金融服務,匹配他們的需求,對客戶而言成本可負擔,對提供商而言商業可持續。數字普惠金融涵蓋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支付、轉賬、儲蓄、信貸、保險、證券、電子貨幣、付費卡以及常規銀行賬戶等。

《原則》是數字經濟時代普惠金融的行動綱領,包含了8項主要原則,66條行動建議。八個主要原則分別是:第一,倡導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數字技術有低成本優勢,并且有廣泛的應用,用數字技術來推廣普惠金融有重要意義。第二,平衡好數字普惠金融的創新與風險。任何創新都會使用戶獲得方便,但也會有一些風險,因此,要處理好兩者的關系。第三,構建恰當的數字普惠金融法律監管框架。第四,完善數字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數字金融不管是支付、征信,還是其他信息服務,都需要社會提供基礎設施。這一基礎設施需要中國人民銀行、監管當局以及有關部門一起建設。第五、采取盡責的數字金融措施保護消費者。在數字金融普及之后,要想方設法處理侵權、信息泄露等問題,平衡消費者保護和金融發展的關系。第六,重視數字技術知識和金融知識的普及。這是一種普及教育,讓消費者都知道風險在什么地方,知道有這種金融服務的存在,并且可以非常簡單、便捷地使用這種服務。第七,完善數字金融服務的客戶身份識別機制。在數字金融推廣中,客戶的身份識別是技術的關鍵,需要解決好這個問題。第八,監測并及時報告數字普惠金融進展情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招远市| 佛坪县| 揭西县| 澄迈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东兴市| 右玉县| 芦溪县| 南平市| 无锡市| 滁州市| 太仆寺旗| 容城县| 嘉兴市| 涟水县| 齐齐哈尔市| 辽宁省| 岑巩县| 晋宁县| 扬中市| 海盐县| 文昌市| 太仆寺旗| 珠海市| 营口市| 黄龙县| 台州市| 林芝县| 平顶山市| 宽城| 洛宁县| 普安县| 津南区| 准格尔旗| 十堰市| 唐山市| 明水县| 济南市| 苍溪县| 天水市|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