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正當化過程與正當性來源

在組織研究中,一些學者則將正當性定義為權威、規則、秩序、信念等被個體接受、服從和支持的集體性社會過程,重點考察正當化(以及去正當化)如何發生(Berger et al.,1998;Stryker,2000;Kelman,2001;Johnson et al.,2006)。另一些學者將正當性定義為“對組織的文化支持程度”,把正當性看作一種狀態,重點關注正當性的來源和結果(Meyer & Scott,1983;Zelditch,2004)。

1.制度變遷與正當化過程

表1-2 組織領域的主要制度變遷研究

制度變遷一直是組織研究的重點話題,不同學者對于制度變遷的動力和路徑給出了自己的解釋(見表1-2)。制度經濟學學者認為制度變遷的動力來自相對價格的根本性變化(Nortth,1990),組織分析的新制度主義理論則主要關注文化認知等制度壓力的影響(Scott,1995;Hoffman,1999;Sherer & Lee,2002;Washington & Zajac,2005)。這些研究探討了具體的制度變遷路徑:路徑依賴(North,1990),規制過程、規范過程和文化—認知過程(Scott,1995),同構性過程(Hoffman,1999),適應性機制(Sherer & Lee,2002)和馬太效應(Washington & Zajac,2005)。其實這些路徑可以歸納為兩種機制:物質利益上的路徑依賴和文化制度上的同構性。

從本質上說,制度變遷就是一個正當性變化引起的過程和結果(Weber,1978;Scott,1995;Hoffman,1999)。韋伯把人類理性分為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前者屬于選擇領域,人們根據利益原則來判斷或接受權威機構的影響力。相反,后者屬于義務領域,人們覺得自己有著道德上的義務服從權威機構提出的要求(Weber,1978)。正當化涉及某個行動、政策、系統、群體、組織的重新分類過程,比如以前不正當的現在變成正當的,或者以前是選擇現在變成義務。簡而言之,正當化就是使得接受成為道德上的義務。另一方面,去正當化涉及重新分類的相反過程,以前正當的現在變成不正當的,或者以前是義務現在變成選擇,因而去正當化就是取消了道德義務(Berger et al.,1998;Kelman,2001)。因此,正當化或去正當化是一個調整社會行動者與社會結構之間關系的社會過程(Berger et al.,1998)。在社會行動中,正當化過程和去正當化過程共同推動制度變遷。

2.組織正當性來源

表1-3展示了組織領域主要文獻對正當性來源的研究。以外部視角為主的新制度主義理論主要從組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來探討組織正當性,認為組織正當性主要來自組織與外部環境在組織形式和組織行為上的同構性。因此,他們一般都是采用區分構成成分的策略探討組織正當性的來源,從外部視角探討具體的正當性類型。

表1-3 現有文獻的組織正當性來源

續表

與新制度主義理論的外部視角不同,權威理論和戰略權變理論則從組織內部視角來考察組織正當性來源。權威理論從組織內部尋找維持權威結構穩定性的力量,認為其主要來自組織內部兩個層次的支持:上級的授權和下屬的認可。戰略權變理論認為各個部門的正當性來源于它與組織戰略權變的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江县| 荣昌县| 钟山县| 阿克陶县| 新泰市| 双柏县| 澄城县| 白朗县| 樟树市| 郧西县| 崇左市| 阳山县| 石阡县| 广安市| 泸西县| 浦县| 盖州市| 平顺县| 玛曲县| 永顺县| 余干县| 江城| 潞西市| 重庆市| 淮阳县| 高平市| 垫江县| 应用必备| 隆德县| 新乡市| 民乐县| 绥棱县| 宜阳县| 洛浦县| 武川县| 益阳市| 宜宾县| 伽师县| 鄱阳县| 邵阳县|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