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那時候的愛情
- 宋韻杭州故事
- 蹲點守候
- 3336字
- 2025-03-17 13:47:58
第二篇那時候的愛情
總是這樣美麗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小橋流水、秋水伊人……煙雨江南是非常適合愛開始的地方,誰不想在春天的杭州談一場戀愛呢。
喜歡一座城,可以是因為一首詩,當然也可以是因為一個忘不掉的人。宋韻杭州里,永遠不缺浪漫的愛情故事。
一
陌上花——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十國春秋》記錄了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镠和他的嫡妻——莊穆夫人吳氏的愛情故事。王妃每年寒食節(jié)都會回臨安探親,直到陌上花開才返回。有一次,王妃又去了臨安,錢镠在杭州忙于政事。一日,他走出宮門,看到西湖邊桃花盛開,柳枝輕拂,心中涌起思念之情。回到宮中,他提筆寫下一封書信,信中只有九個字:“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這九個字平實溫馨,情意綿綿。
錢镠私鹽販子出身,“目不知書”。文化水平不高的大老粗、位高權重的統(tǒng)治者,能夠寫出這樣纏綿的文字,相信一定是發(fā)自內心、出于真愛。而真愛無敵,就如清代學者王士禎稱贊的那樣,此句“艷稱千古”。所以即便才高如蘇東坡,在得知此事后深感其情寫下的三首《陌上花》,知名度和傳播率也遠不如這九個字。
真愛都是有原因的。吳小姐是高干子弟,爸爸做過高級官員,與錢镠的婚姻算是下嫁。難得的是她嫁過去后沒有擺大小姐架子,“及歸室,閨門整肅,孝敬盡禮”。史書記載她去奉國寺游玩,作為典型的三八節(jié)送老婆“隨便花”“盡管花”的二十四孝老公,錢镠立馬準備一百匹絹帛讓她布施。但吳小姐感動之余還能顧全大局,充分考慮公務員家屬的形象問題,說“如果因為游玩觀賞就大肆浪費財物,這可不是體恤百姓的做法。”把絹帛都退了回去。
從史書記錄的蛛絲馬跡中八卦錢镠和吳小姐的恩愛,還有一點也可以佐證。《十國春秋》和《吳越備史》對吳小姐的記錄,最后一句都是“有子十三人”。在遙遠的兵荒馬亂的五代十國,多子多福的背后一定是家庭的和諧、夫妻的恩愛。
二
長相思——深情便該不朽
西湖斷橋煙雨濃時,四面八方聚過來的游客不約而同想到的應該就是白娘子借傘的掌故。“白蛇傳”的故事早在南宋時就開始流傳于民間,直至今天成為家喻戶曉的國民級神話IP。
每個中國人都會哼上兩句的“十年修得同船渡”唱詞,來自明末馮夢龍所編《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所載《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這個故事寫到法海將白娘子鎮(zhèn)在雷峰塔下時就結束了。
千年蛇妖甘舍通天神力,偏要向人間討一段煙火情緣。這樣的愛情不管是不是合法,勞動人民一定是充滿同情的,總盼著白娘子能有個美滿的結局。馮夢龍大概也聽到了群眾的呼聲,所以在故事的最后他留偈云:“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算是給哪個年代的讀者保留點希望。想不到的是一語成讖,金山寺的鐘聲敲不散癡心,雷峰塔影更壓不住愛情,《警世通言》成書300年后,馮夢龍的預言竟真的應驗,雷峰塔轟然倒下。
錢塘潮信依舊,或許連老天都認為,既許相思,白娘子的深情便該似西湖四季青碧,永遠不朽。
三
鷓鴣天——撩人的情話說到天亮
北宋朝選人用人的標準還是挺高的,歷任宰相中前文提到的蘇頌是科學家。晏殊則是神童、著名詞人,還培養(yǎng)了一個和他一樣有名的詞二代晏幾道。父子倆的創(chuàng)作風格差不多,情調感傷,風格婉麗,多追懷往昔歡娛之作。
晏幾道經(jīng)常在朋友沈廉叔、陳君龍家中飲酒聽歌,和一班歌女混得很熟。多年后他與其中一個歌女不期而遇,久別重逢,又驚又喜,藝術家感情豐富,熱衷表達,于是就立馬揮筆寫就《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盡顯詞藝水平真是大大的高。
現(xiàn)代劇作家徐進寫越劇《梁山伯和祝英臺》樓臺會時,為表現(xiàn)梁祝相思之苦,讓演員連續(xù)對唱了9個“我想你”,簡單直白。比起晏幾道的“天天想你,常常夢見你,今天遇見你,真擔心是不是又在做夢”,把妹水平還是差了一截。久別、相思、不期而遇的驚喜之情,似夢卻真,利用聲韻的配合,宛如一首樂曲,使聽者也仿佛進入夢境。浪漫多情的人設一下子就立住了。現(xiàn)在的小情侶不管相隔多遠,手機視頻都能天天見,反而體會不到這種小驚喜小確幸。
四
并蒂蓮——此恨何時已
“孤山不孤,斷橋不斷,長橋不長”被稱為西湖三絕。其中位于西湖的東南角的長橋下就是西湖入水口之一,站在長橋上西湖幾個著名景點盡收眼底:不遠處就是雷峰夕照,看的遠一點還能看到湖中三島。但天南海北來的小姐姐們如果去打卡出片,到的地方已經(jīng)不是古代長橋遺址,現(xiàn)在長橋公園貼著水面連在一起的三座石板小拱橋和一個精致小亭子,是2002年西湖南線改造時新建的。新長橋也不長,三五步就能走完,所以小姐姐們不用專門穿上平底鞋。
長橋的出名除了景美,也和愛情有關。不同于其他杭州愛情故事的美好,這里見證的是陶師兒和王宣教愛而不得的凄涼往事。相傳南宋淳熙年間,美麗聰慧的陶師兒和書生王宣教是青梅竹馬的一對,但不幸的是,陶姑娘有個貪圖錢財,一心逼良為娼的黑暗系后媽。接下去的就是傳統(tǒng)的愛情悲劇戲碼。后媽發(fā)現(xiàn)了兩人熱戀,使盡各種手段使壞,終于把這對小情侶逼上絕路,相約在長橋雙雙投水殉情。“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作為凄美愛情的見證,長橋下開出了枝枝并蒂蓮花,千百年來在嗚咽琴聲中控訴著人世間的不公,展示著愛情的忠貞不渝。
杭州人是懂浪漫的,王宣教與陶師兒投水殉情的埋情冢取名叫長橋,表達的應該就是人生苦短,唯愛情長久的意思吧。當然長橋還有另一個合古意的直白名字,就叫“雙投橋”。
五
眼兒媚——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宋室南遷定都杭州對江南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影響是深遠的。舉個例子,杭州人朱淑真、松陽人張玉娘、湖州人吳淑姬與大名鼎鼎的李清照并稱“宋代四大女詞人”,三位女中豪杰都是浙江人。這種巧合與南宋時文化中心的南移應該有緊密聯(lián)系。三位才女留下的故事都與愛情有關。
張玉娘與沈佺的故事號稱“松陽梁祝”,青梅竹馬的中表之親因男方家道中落,導致女方父親想要悔婚。于是寫信給沈家:“欲為佳婿,必待乘龍。”沈佺不得不與玉娘別離,赴京應試。雖然金榜題名高中榜眼,然而天不佑人,在趕回松陽見心上人的路上不幸得了傷寒去世了。五年后一代才女受盡相思的煎熬,絕食殉情。
吳淑姬家貧,貌美,不幸被當?shù)匾粣荷匍L期霸占,還誣告她有偷情的行為,幸虧她“慧而能詩詞”通過即席寫詞“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從何處回?”博得了湖州太守王十朋的同情,開脫罪名還了清白之身,后來嫁給了欣賞她才華又情投意合的周公子。
朱淑真的愛情故事則最富傳奇色彩,堪稱古代敢愛敢恨的奇女子代表。宋朝的風氣開放,對女子的寬容度也前所未有。事實上,程朱理學在宋朝晚期出現(xiàn),且長期被主流所排斥,并非宋朝的主論。朱淑真出生于南宋首都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讀書,按今天的話說小資得很。她老公是個小官吏,從志趣上來說明顯跟不上朱才女的腳步。相傳剛結婚時朱淑真也想和丈夫調調情,所以給出門在外的老公寄了封信。信上無字,只畫了一頁紙的圓圈。可惜那時候沒有豆包和百度,木頭腦袋的老公自己研究了半天,始終不明白這其實是一首情意綿綿的《相思詞》“相思欲寄無從寄,畫個圈兒替。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里。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會圓,月圓了會缺。整圓兒是團圓,半圈兒是別離。我密密加圈,你須密密知我意。還有數(shù)不盡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兒圈到底。”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近在咫尺,卻仿佛遠在天涯,彼此都無法走進對方的世界。所以朱淑真和丈夫不可避免的漸行漸遠,發(fā)展到后來,丈夫開始視她為無物,甚至為了羞辱朱淑真納歌妓為妾。而朱淑真則只身去往京師汴梁,投奔閨蜜——宰相曾布妻子魏玩,并主動給丈夫去信,要求解除婚姻關系。
寄居汴梁的日子,朱淑真徹底放飛了自我。對她當時真實生活狀態(tài),她有一首著名的《會魏夫人席上》為證:“占盡京華第一春,清歌妙舞實超群。只愁到曉人星散,化作巫山一段云。”核心就是唱歌跳舞談戀愛,并且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也不怕別人看見在背后嚼舌頭,公然在大庭廣眾之下躺在情人懷里,熱情奔放的有點過了頭。自然就被當成有違婦德的典型。
傳說靖康之變后朱淑真與戀人失散,只身回到了家鄉(xiāng),死后葬在青芝塢。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原因也很好猜,就和她在汴梁的事跡一樣,她的作品太驚世駭俗,“非良家婦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