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絲綢之路:8港口志
- 李一鳴主編
- 1878字
- 2025-03-24 16:32:49
1.溯源訪古:從河姆渡先民的木槳到句章古港
在遠古時代,先民們?yōu)榱松畋憷矚g找水草豐美之地居住。他們鉆木取火,用石錛、石鑿等原始工具打獵捕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先民們生產(chǎn)與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就是舟楫,在《易經(jīng)·系辭》里就有“刳木為舟,剡木為楫”的記載。
有船只就需要停泊的地方,隨著捕魚和原始運輸活動的開展,對港口的需求也應運而生,先民們就會有意識去選擇天然的港灣來停泊,慢慢形成了港口的雛形。
這并非想象的場景,而是有據(jù)可尋的。在1973年和1977年的發(fā)掘中,中國已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的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木槳就有8支——用原木制作,細長扁平,做工精細,樣式跟現(xiàn)在的木槳差不多,只是形體稍微小一些。另有一些海生動物遺骨,它們像一條條線索,為后人留下走近和了解遠古先民生活的指引。這些幾千年前的物件告訴我們,當時人們的捕撈范圍不只是在附近水域,還有近海海面,他們已經(jīng)開啟了最早的航?;顒?。
隨著獨木舟的廣泛使用,河姆渡文化開始向四周輻射式傳播,逐漸東進,最后跨海東渡,到達了舟山群島,在那里留下眾多遺址。當然,河姆渡文化傳播和影響的范圍不只是這些區(qū)域,長江以南廣大地區(qū)的古代文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滄海桑田,千年光陰也不過是彈指間。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浙東地區(qū)經(jīng)濟的開發(fā)和技術的進步,甬江流域出現(xiàn)了最早的港口,那就是句章古港。
說到句章古港,就要提到歷史上有名的“臥薪嘗膽”典故。那是公元前494年,吳國攻打越國,越國戰(zhàn)敗,勾踐被俘。3年后,吳王夫差放勾踐回國,越國成為吳國的屬國。為了復仇,勾踐一方面在國內(nèi)加緊發(fā)展生產(chǎn),另一方面訓練士卒,打造作戰(zhàn)用的船只。據(jù)《越絕書》記載,越人習于航海,視汪洋如平地,“水行山處,以舟為車,以楫為馬,往若飄風,去則難從”。經(jīng)過10年的“臥薪嘗膽”,越國終于建立起了一支擁有300多只戰(zhàn)船的水師部隊,越王勾踐在不動聲色地等待著復仇的機會。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正當吳王夫差率大軍北上,爭盟主之位時,他沒有提防手下敗將勾踐會在他的后院放一把火,越軍迅速攻入?yún)嵌?,越水師自海道入淮,生生斷了吳軍的歸路。
到了周元王三年(前473),勾踐滅吳后,向周天子呈貢,周元王賜勾踐胙,并命以“伯”(諸侯之長),越王稱霸。勾踐為向子孫表彰滅吳封伯之功,就將原越之南方邊地句余擴大而改句章,而那港口就為句章古港。
據(jù)《寶慶志》記載,句章的具體地理位置在今寧波市江北區(qū)慈城鎮(zhèn)南15里,面江為邑,城基尚存,故相傳曰城山,傍著城山渡。城山在余姚江江邊,東邊是三江口,西去是河姆渡,溯姚江可以直達余姚縣城,順流入甬江經(jīng)鎮(zhèn)海大浹口出海。從這里可以看出,句章是越國的通海門戶,也是中國最古老的海港之一。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搞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航?;顒?,他將大越地方的人民強迫遷徙到江、淮、徐、泗各地,又把全國罪犯囚徒遷到大越,并將大越更名為山陰,以防備東海外越。這一活動即為防范沿海內(nèi)越逃到海島外越之地的人圖謀反攻所采取的強硬措施。
秦始皇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前222—前221),甬江流域置句章、鄞、三縣,隸屬于會稽郡。
西漢時期,漢武帝為了征服百越和控制海上交通線,派莊助和朱買臣等建立海上武裝。閩越出兵進攻東甌,武帝派莊助從會稽發(fā)兵航海救東甌。西漢元鼎六年(前111)秋,東越王余善反叛朝廷,武帝派橫海將軍韓說率領軍隊,從句章乘船出海,于次年冬攻入東越。這是見諸史籍最早的一次從句章出海的大規(guī)模海上軍事行動。
句章對于會稽的重要性,在《后漢書》中有記載:“海賊曾旌等寇會稽,殺句章、鄞、三縣長,攻會稽東部都尉”“詔沿海各屯兵戍。”
《三國志》中記載,吳景帝永安七年(264)四月,“魏將新附督王稚浮海入句章,略長吏及男女二百余口。將軍孫越徼得一船,獲三十人”。句章作為長江以南重要的港口之一,吳國已派有水軍駐守。
從史籍記載來看,句章古港自周秦至六朝,基本上偏向于軍用,起著一個“軍港”的作用。三國、兩晉時期,句章至各地的海上航路已北至渤海灣,南及臺灣、海南島、交趾。故晉人陸云稱,當時處于甬江口的縣是“泛船長驅(qū),一舉千里,北接青徐,東洞交廣”。
句章古港除了在軍事上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對近海的貿(mào)易活動也開展得比較早。《十道四蕃志》就有山“以海人持貨于此,故名”。這里的“海人”,指的是島上或居住在濱海地區(qū)的居民,他們駕著滿載海產(chǎn)品的船只,從??谶M入小浹江來到廓,以交換當?shù)厣a(chǎn)的糧食和其他農(nóng)副產(chǎn)品。只是后來由于秦始皇對越人南北的大遷徙,使得甬江流域的生產(chǎn)力遭到嚴重破壞,產(chǎn)品交換不活躍,港口自然也就冷清了。
句章古港自公元6世紀后,隨著港址的遷移,漸漸被廢,最終湮沒在歷史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