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起于南朝:古泉州港的肇始

漢代的閩中(今福建)是偏僻的邊疆,人煙稀少。東漢末年,中原戰亂,漢人開始大批入閩。漢人入閩的高潮發生在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后,史稱“衣冠南渡,八姓入閩”,開始了北方漢人與閩人的大融合。東晉和南朝又不斷有北方漢人南遷泉州,至南朝時期,泉州已居留了大量的中原漢人。中原漢人從北方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融合了南北文化,促進泉州社會經濟的發展,泉州海外交通開始初步發展,以梁安港為中心的交通港口初見雛形。

梁安港故址在今福建南安的豐州。當時,豐州是閩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豐州境內的九日山三峰環抱如鉗,最高峰海拔112.8米。晉人南遷時定居晉江兩岸,每年九月九日重陽節,南遷的晉人登九日山遙望家山,沿襲中原習俗,飲菊花酒避災。豐州的延福寺因“九日”而興建,成為禪林名剎。

印度高僧真諦(拘那羅陀)是西天竺優禪尼國(今印度烏賈因)人,擅長經、律、論佛典三藏,尤其精通大乘佛法。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間(535—546),真諦受邀來華,于大同十二年(546)抵達南海郡(今廣州),太清二年(548)到達梁朝首都建康(今南京)。梁武帝對他禮遇有加,命其翻譯佛經。后來真諦輾轉江西、浙江等地,于永定二年(558)來到晉安郡(今福州),研討佛學,翻譯佛經。天嘉二年(561),真諦乘小船至梁安郡(今泉州),住在南安豐州九日山延福寺,翻譯《金剛經》等佛經。九日山現存的“翻經石”,就是為了紀念真諦翻譯佛經的功績。天嘉三年(562)九月,真諦從梁安港出發,乘船西歸,不料竟漂流至廣州。后來他留在廣州宣揚佛法、翻譯佛經,歷時七載,于太建元年(569)圓寂。真諦在華的二十多年時間里,翻譯了大量有價值的佛經,同時還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弟子,對中國佛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南遷的中原漢人對泉州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們把北方犁耕和牛耕的先進技術傳入福建,普遍采用了糞肥,改變了過去火耕水耨的半原始耕作方法,提高了水稻的栽培技術水平,并開始種植麥、菽等北方作物,擴大耕地面積,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他們的到來,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促進了泉州的紡織業、陶瓷業、造船業等手工業迅速發展。經過100多年的開發,到南朝時,泉州的社會經濟已相當繁榮,為海外交通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南朝時,泉州已是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西| 抚远县| 浏阳市| 隆德县| 邹平县| 铁岭市| 内乡县| 西乌| 府谷县| 榆林市| 竹山县| 长沙市| 林芝县| 林周县| 锡林浩特市| 青冈县| 桃园市| 东兴市| 秦安县| 时尚| 甘肃省| 唐海县| 潼南县| 广灵县| 浑源县| 常熟市| 金湖县| 汾阳市| 米泉市| 东平县| 根河市| 长武县| 济源市| 英山县| 胶南市| 绥中县| 海城市| 钦州市| 开江县| 喜德县|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