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差役如蠹
- 長生武道:從形意拳肝成活體天災
- 貳林
- 2185字
- 2025-04-10 20:20:00
前身爹娘窘迫,欠下些許外債,這事姜仁心里有數。
可張口便是五百兩紋銀,那就是睜眼說瞎話了。
這一家子連人帶屋,稱斤論兩賣了,怕還得倒找點零碎。
姜仁眉間微蹙,將心頭涌起那股火氣,硬生生壓下半寸。
片刻后開口,語聲涼如井水,字字頓得有棱有角:
“五百兩……委實不是小數目,煩請將當初立下的借據,取來驗看一二。”
“你還想看字據?”
那漢子聽罷,好似聽見了什么天大的笑話。
先是一怔,隨即仰脖一笑,一口焦黃牙渣子直晃:
“誰沒事揣著借據上街遛彎?少廢話!五百兩,拿錢!沒錢就拿這屋子抵!”
說著肩頭一晃,往前逼了半步,腕子一擰,骨節發出“噼啪”輕響。
看那架勢,是要替這不識趣的小子理理筋骨。
話音尚未落定。
原本靜立門檻邊的少年,身形卻忽地一晃,倏地沒了蹤影。
“人……”
那漢子剛吐出半個字。
忽覺后腰驀地一麻,像被鈍鐵狠狠杵了一記。
“砰!”
一聲悶響,夾雜著骨頭錯位的“咔嚓”聲。
百十斤的漢子,如斷線風箏般倒撞出去,砸翻了那張本就缺腿的桌子,又骨碌碌滾到門檻邊兒。
姜仁不知何時已回了原處。
立在門前,雙臂垂落,氣息不急不緩,眉眼平靜得像井底秋水。
姜仁不是個不講理的人。
但凡這漢子手里有字據,也算他占三分理。
可眼下這般空口白牙,就敢撬門砸鎖、翻箱倒柜。
那便是做賊了。
在自家門戶里,拾掇摸進來的毛賊。
放在哪兒都說得出理。
那漢子蜷在門檻邊,抱著后腰直抽涼氣,額角青筋跳得跟活了一樣,豆大的汗珠簌簌往下滾。
偏他還不肯消停,兀自強撐一口氣,扯著破鑼似的嗓子干嚎:“打人了!搶錢了!”
不出半盞茶工夫,左鄰右里便被驚動,呼啦啦圍攏了過來。
賣醬菜的、扛麻袋的、剃頭挑子剛收攤的,七嘴八舌往巷子口擠。
姜仁依舊立在門前,面上不見波瀾,只是微一抬下巴,往屋里那攤亂相一指。
話聲不急不徐,卻字字清晰:
“諸位鄉鄰都瞧見了,這毛賊撬鎖入室,翻箱倒柜,擱誰見著也受不住。”
街坊們探頭朝屋里一望,只見桌椅歪倒,箱籠翻得底朝天,連灶臺邊的灰都被刨松了。
眾人登時便有了譜,不住點頭附和。
說話間,街口傳來幾聲吆喝,兩個巡街的差人被鬧嚷聲引來。
“怎的?哪兒鬧賊?”
當先一個矮胖差役,撥開人堆走了進來,叉著腰高聲喝問。
“官爺!官爺給小的做主!”
地上那漢子一見官差,登時換了副嘴臉,連滾帶爬地湊上去,一把鼻涕一把淚:
“這姓姜的小子,欠了我們海蛇幫銀錢不還,反還下黑手傷人!您瞧瞧我這腰,這還直得起來么?”
“海蛇幫?”
那矮胖差役腳下一頓,原本嚷嚷著拿賊的氣勢,霎時斂去了七八分。
旁邊那個身量高些的,也是下意識眼角一跳。
目光在地上漢子與周圍義憤的街坊臉上一溜,忙擺手打著哈哈:
“這……也沒個憑據,是非曲直,還得慢慢問清了才好……唉唉,都先靜靜,別嚷別嚷……”
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卻也像稀泥和光,分不出青紅皂白。
街坊里有人嗤笑,有人撇嘴。
也有人聽了“海蛇幫”的名號,悄然拉著自家孩子往后縮。
姜仁瞧那兩名差役的模樣,心下早有數。
知曉強辯無用,便袖手站在一旁,任由街坊們七嘴八舌地替他分說。
這回能壓下聲勢,還多虧了這幫左鄰右舍,念著姜家老兩口平日與人為善。
要是換個光棍門戶,怕是這會兒早被指成個“惡少逞兇”,押回衙門候審了。
那漢子見情勢不利,腰眼處又針扎似的疼得厲害,心知今日討不到好。
惡狠狠往地上啐了口唾沫,眼里兇光畢露,咬著后槽牙道:
“姓姜的,你給老子等著!今兒這梁子結下了,爺回去就叫人來!你小子有種別挪窩!”
撂下句場面話,也顧不得旁人目光,扶著墻根,一瘸一拐地往外擠,身形踉蹌地鉆出了巷口。
方才還嘈雜紛紜的街坊們,聽了這話里的狠勁兒,議論聲不自覺低了下去。
有鄰人湊近一步,壓低了聲音急急勸道:
“姜小子,聽句勸,好漢不吃眼前虧,海蛇幫開罪不起,趁早出去避避風頭。”
話頭一起,周遭立時一片附和聲。
連那兩位差人聽了,也都默然不語,權當作沒聽見。
三三兩兩尋了由頭,不多時,街口便都散了個干凈。
只余幾片被秋風卷起的枯葉,在青石板上打著旋兒。
姜仁依舊立在門庭前,望著消失在巷陌拐角的人影,神色淡然。
“海蛇幫”三個字,在這瑯琊城西的地界上,確實是塊響當當、臭烘烘的招牌。
人多,其中不乏身手過硬的,還有不少刀頭舔血的亡命徒。
憑自己眼下這點手段,在這陸面上硬碰硬,估摸著是討不著好。
不過姜仁也不是愣頭青,方才出手時分,心底便已有了計較。
眼看巷口人影散盡,自顧自轉身回屋。
彎腰尋摸片刻,在一只翻倒的舊竹簍下,找出身帶了些褶皺的舊布衫。
衣上有股陳年樟腦味,倒還算干凈。
信手抖了抖,三兩下利落換上,徑直離了家門。
回身張望一眼,看屋里那狼藉光景,鎖不鎖也沒甚分別。
略一辨明方向,頭也不回地往城東南那頭去了。
瑯琊城三面靠海,自是少不得碼頭船泊。
正東面那一線水泊,駐的是商船漁艇,來的是客販腳夫。
日日車馬喧闐,酒樓飯莊挨著開,漁號船行擠著立,連吆喝聲里都帶著股熱鬧勁,沸沸揚揚。
可是往東南方向一帶,卻又是另一番光景,景致忽的清冷下來。
這一線也靠著海,也有碼頭泊位,昔年的木樁銹鏈俱在。
只是人影稀疏,連叫賣聲都稀稀落落,唯有鷗鳥自在得多,悠哉盤旋。
此處并非荒廢。
而是海疆重地,閑人免入。
自東南這角算起,整條蜿蜒的海岸線,連同那幾處不太起眼的碼頭,皆歸大乾鎮海司管轄。
鎮海司內轄三海,外領十三衛,扼守海疆萬里,據聞司內高手如云、異人如林。
其總司衙門,便設在這一片。
瑯琊城里,誰都曉得。
鎮海司的玄色大纛一展,只需在風中露個角兒,整座城便得靜三分。
尋常百姓難得靠近,卻是個避風頭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