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反內耗解壓筆記
  • 柳柳
  • 2561字
  • 2025-03-13 18:26:10

000 你的內耗來自認知維度低

你認為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你如何面對和解決問題?

這些都源自你的認知。

阻礙你變強的是認知

認知反映了一個人認識事物、獲取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認知過程包括學習、注意、思維和記憶等多個方面。

認知是我們在內心形成的對“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看法,包含我們對以下幾個方面的看法:

? 對自己的看法;

? 對他人的看法;

? 對世界的看法。

在本書中,認知可以理解為想法和信念,信念是我們根據自身經歷形成的一套對外界和自己的心理表征。因此,信念就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這就是因為信念的不同。

不難看出,信念是一種極為主觀的東西,它本質上沒有對錯之分。然而,一旦我們相信并認同某個信念,我們便會完全接受它。你可以從以下例子中發現一些端倪,如圖1-1所示。

圖1-1 你的內在信念是什么

你的想法更傾向于上面哪一種呢?

根據認知行為理論,正是由于認知的不同導致了不同的情緒和行為。著名心理學家貝克曾說過:“適應不良的行為和情緒,都源于適應不良的認知。”每一種內耗的情緒,都來自一種內耗的認知方式。

一件事好與不好,完全在于我們如何看待它。這種看法決定了我們會產生怎樣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你在內心深處相信某種觀點時,你會將其視為真理,并按照這種認知去行動和感知世界。

例如,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能力很強的人,那么在工作場合中,你會表現得很自信,展現出積極的行為,比如主動與人攀談,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相反,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不夠優秀,你可能會表現得有些退縮,比如避免與他人眼神接觸,不發表任何觀點,等等。這里的重點就是“你認為”,你如何看待自己,會直接影響你做出的行為。

注: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你的反內耗解壓筆記作品,帶上話題#反內耗解壓筆記。

認知差距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是帶著這些想法出生的嗎?不是。

這些想法是通過后天的經歷和教導形成的。

認知主要來自家庭的養育方式、成長環境和早期經歷。越早經歷的事情,越容易影響認知的形成。正是這些從小到大堆積的經歷,塑造了我們對自己和世界的看法。

也許你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下面讓我舉例說明。

有一對父母實行“打壓式”教育,對孩子十分挑剔。一旦孩子犯錯,他們就狠狠地批評,指責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給大人帶來麻煩;而當孩子做得好或取得成就時,他們卻很冷漠,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

家長的挑剔和憤怒讓孩子逐漸形成了“是我不好,我沒有價值”的認知。這種認知會伴隨著他進入成年,并影響他今后的人生。

未來的他可能對自己缺乏自信,不敢為自己爭取機會;當遇到像父母一樣強勢、蠻橫的領導時,他可能只會服從或逃避。也許有一天,他會因為從事不喜歡的工作、拿著不滿意的工資而感到失落,心里憤懣,卻對這樣的生活無能為力。

人生的現狀往往源于你的認知和信念。學習成績如何、拿著多少薪酬、住什么樣的房子、和什么人相伴,都與你的信念體系密切相關。你的信念塑造了你看待和回應世界的方式,驅動著你的一舉一動,最終引領你走向特定的生活。

認知來自過去,別讓過去制約你的未來。

很多時候,我們難以辨別他人行為的真實意圖,便認同了對方的態度,將其內化為自己的問題,認為是因為自己犯錯了、自己不夠好,才導致對方如此不合理地對待我們。但實際情況可能并非如此,那些喜歡操控他人的領導是想通過讓你產生內疚和自責的方式來更好地控制你;而那些發脾氣的人也許是因為無法忍受自己的無能,所以把對自己的不滿發泄到他人身上。

難道信念一旦形成就無法改變了嗎?當然不是。本書的核心就是幫助你改變這些負面的信念。

讓我們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數學是令很多學生頭疼的科目。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或者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會給自己貼上“我數學不好”或“我就是學不好數學”的標簽。這種標簽讓他們更加抵觸數學,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甚至一看到數學就煩,更別說靜下心來專心學習了。結果是他們越不學,成績就越差,成績越差就越不想學,最終“我數學不好”變成了一種自我驗證的預言。

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對了一道數學題或取得了一點進步,有人對其進行鼓勵說“你看,你的數學其實學得很好”,那么學生對數學的看法可能會改變,從對數學無能為力的感覺轉變為“我有能力學好數學”,從而找到學習的動力,樹立信心。

不自信的根本原因

也許你讀過許多關于自我提升的文章或提升自信的書籍,但你是否感到改變只是暫時的?或許在短期內,你會感到煥然一新,充滿動力,但從長遠來看,生活并沒有真正改觀,你依然在原地徘徊。

因為認知來源于過去的經歷,不自信的一個原因就是缺乏足夠的正反饋,就是成功的經歷太少了。因此,如果不改變經歷,我們就無法改變根深蒂固的信念。

如果你希望建立自信,那就要增加那些能帶來自信的經歷,從而塑造自信的自我認知。如果你想克服社交恐懼,那就要多積累愉快、輕松的社交經歷,最終形成“社交是一種享受”的信念,如圖1-2所示。

圖1-2 自信是如何形成的

早年的成功經驗,無論在比賽中獲獎還是獨立完成一項任務,抑或是任何拔得頭籌的體驗,都會給我們帶來勝利感和成就感。除了這些大的勝利,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家長若能在孩子取得進步和成就時給予合理的表揚,也是一種重要的正向反饋。這種正向反饋幫助我們從小樹立“我可以”“我做得到”的信念,建立對自己能力和努力的穩定認知,并增強對自己的信任。

然而,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這種正向反饋。這種成長氛圍會讓孩子產生無力感,覺得努力了也未必能獲得好結果。

如果你在過去缺乏正向反饋,不必擔心,你可以通過后天來創造這樣的經歷。

你可以在任何領域通過大量科學的練習來取得一些成績。找到一個適合你的領域和方向,無所謂大小,任何技能、樂器、健身活動、穿著打扮、早起等,然后開始學習和練習,慢慢地,你會取得一些收獲。隨著時間的沉淀,你會逐漸和他人拉開差距。這個領域上的成就和積累就是你信心的基座。

其間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很多人之所以不自信,一個原因就是總半途而廢,這反過來又會加重自己的不自信,認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因此,堅持非常重要。

即使進度緩慢,只要你不斷前進,今天的你就會比昨天的你進步一點。在前進的過程中,你的行動和積累的小成就將逐漸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當量變達到質變時,你的小成就將帶來切實的成果,那時你將發現自己已經蛻變成了一個和從前不同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青海省| 浦县| 永嘉县| 康马县| 元谋县| 永平县| 麻栗坡县| 辉南县| 乐都县| 唐河县| 永定县| 巴林右旗| 九龙城区| 景德镇市| 临泉县| 云和县| 巴青县| 杭州市| 三原县| 咸丰县| 鄯善县| 左贡县| 上犹县| 耿马| 湘潭县| 奇台县| 温州市| 兴山县| 南靖县| 汉中市| 公主岭市| 泸水县| 九寨沟县| 通州市| 潜江市| 罗定市| 贵阳市| 潜江市| 朝阳县| 阿荣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