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腦科學3:打開學習動力的“腦開關”
- (日)上大岡留 (日)池谷裕二
- 3476字
- 2025-03-13 18:30:23
第2章 機制篇2







通過讓身體動起來的方式打開開關!
有一個有意思的實驗。我們需要準備一本漫畫(什么樣的都行)和一支筆(筷子之類的東西也可以)。
接下來,像下一頁圖那樣,分別用兩種方式將筆含在口中并閱讀漫畫。令人驚訝的是,閱讀同一本漫畫,有意思的程度竟然會因為含筆方式的不同而不同。那么,到底哪一種方式會讓人感覺漫畫更有意思呢?
正確答案是方式1——咬著筆讀。
這其實是一個有名的實驗,咬著筆讀的時候感覺漫畫更有意思。這是為什么呢?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咬著筆時的表情。
仔細觀察一下會發現,咬著筆時的表情是“笑的表情”,而銜著筆時的表情是一副“無精打采的表情”。也就是說,以一個笑臉的狀態去讀漫畫,會感覺漫畫更有意思。當然不否認不同內容的漫畫有不同效果。
這就是自我知覺1,大腦會受到身體活動的帶動。表情是個笑臉,大腦就會因此覺得有趣。大腦真的很容易上當。
1自我知覺:以身體的狀態作為線索來(向合理的方向)推測心理狀態。
因此,人應該盡可能笑起來,即使有點難也要這么做。心情特別低落的時候、沒有干勁的時候,只要能做出笑的表情,隨后大腦就會被帶動著“開心”,結果人就真的笑出來了。蒼白球隨之變得活躍,干勁也就出來了。俗話講“福臨笑家門”,實在笑不出來的時候,就咬上一支筆試試。

還有一個重大發現!咬著筆讀的時候,由于大量使用了表情肌,還可以達到瘦臉的效果!既能變開心,又能瘦臉,可以說一箭雙雕。

于是,就像前面漫畫里講的那樣,即使沒心思做事,也一定要先讓身體朝這件事而去,于是我出了門。先讓身體動起來,從而打開蒼白球的開關,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這就如同受到了好運的眷顧一般。差一點錯過的展覽會也去了,我也在那里得到了很棒的體驗。
這些雖然不能全部歸功于蒼白球,不過先讓身體動起來的行動方式,的確會給人帶來更多的邂逅與機會。
如果只是一味地等待,干勁也好,機會也好,都不會自己跑出來。別想太多,先嘗試讓身體動起來吧。









為打破常規,可以換一種與以往不同的做法!
這里所說的開關是海馬體。海馬體是大腦里主管記憶的區域,一旦開始活躍,額葉(開關 )也會被啟動,于是蒼白球也活躍起來。那么到底在什么情況下海馬體會活躍起來呢?
有一個用老鼠來研究海馬體活躍情況的實驗。將一只一直住在同一個籠中的老鼠放到別的籠中,這時這只老鼠的海馬體瞬間變得活躍起來。其實人類也是如此。要想讓海馬體活躍起來,可以嘗試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體驗一下沒有做過的事情,這些都不失為好方法。也就是說,通過這些嘗試,蒼白球會活躍起來。
所以,即便是一直堅持做的事情,也可以偶爾換一下場地,或者偶爾換一種不同的方式去做,如此一來,干勁就會再度出現。關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當稿子寫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會去附近的咖啡館坐一坐。只不過換了一個環境,就感覺又有了干勁。
話說學生時代換座位,大概也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旁邊的人和環境的改變,多多少少會喚起大家的干勁。不過我們依然很快就會習慣新座位,所以學校才會定期組織大家換座位。
其實也不需要有什么太大的改變,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偶爾改變一下看待事物的角度,就能夠得到與以往不同的體驗。為此,大家對于事物要有新鮮感,要擁有一顆柔軟的心、感動的心。
即便再新鮮的體驗,很快便習以為常,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這就是大腦。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們要不斷對著眼點做出調整,要時常做出一些改變,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好。







正確設定獎勵!
馬要給胡蘿卜,海狗要給魚,狗要給牛肉干,孩子要給糕點。在感到氣餒的時刻,如果有適當的獎勵,應該還能再堅持下去。如果在你努力堅持的時候給予你獎勵,那么你一定會向前走得更遠。
獎勵不受種族、年齡、性別等因素的影響,始終會發揮作用。需要什么獎勵,因人而論。不過,獎勵的時機和內容大有講究,我們必須得下功夫考慮,否則很快會再次陷入習以為常的狀態。
“得到獎勵好開心!”此時被刺激到的是大腦的腹側被蓋區。這里一旦受到刺激,就會產生非常強烈的快感。為了追求這種快感,你又會重復去做同樣的事情,這就是堅持的原理。不過這種快感相當強烈,甚至會讓你把其他所有事物都拋在腦后。舉幾個恐怖的例子,比如煙癮、酒癮等。
“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沉浸在戀愛中時,對方臉上的痘印也會被看成酒窩……另外,對待喜歡的人,即使再麻煩也絲毫不覺得煩,愿意為對方做任何事。
那么毫無疑問,我們要往好的方向對獎勵加以利用。
首先,我們來選擇一下給自己什么獎勵。大部分情況下會選擇好吃的、好喝的。在達成比較重要的目標時,也可以買一買東西。如果正在單戀某個人,則可以嘗試將“如果能到這一步,就主動給他打電話”作為獎勵。是不是特別能受到鼓舞呢?

再有,孝敬父母或參與志愿者活動,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獎勵。這是因為在看到對方的笑臉時,會感到自己的付出很有價值,這也是一種快感。對方歡喜,自己也開心,可謂一箭雙雕。

看得見的獎勵固然也會令人開心,不過我覺得最棒的快感是成就感。它并不來自于他人對你的贊揚,而是來自于達成所設目標的時刻。一旦體驗過這種快感,就會如上癮一般,一個接一個地進行挑戰。這樣的話就太好了。為了堅持到這個階段,就先用布丁、巧克力、大福,或者喜歡的藝術家舉辦的音樂會這些看得見的獎勵來助力吧!
在獎勵(成就感)里面,其實還包括一種完全相反的獎勵法,那就是故意將自己置于困苦的境地,然后從那里開始。
例如去闖鬼屋,故意去尋求驚悚的感覺,在到達出口的那一刻,瞬間放松下來所獲得的快感。再比如,心愿實現之前,故意不吃喜歡吃的東西,當心愿實現時,將最愛吃的東西放入口中那一刻所獲得的快感。這些都是故意從更壞的情況出發最后回到現狀的獎勵法。
其實所謂獎勵就是現狀與目標終點的差距。越過了這個差距,也就得到了快感!
不過,最開始時如果這個差距過大,達成目標的難度一定會驟增。建議大家先從小目標入手,去逐步實現,這樣做效果應該會好得多。
到底選什么作為獎勵呢?僅僅想一想就讓人感到振奮。想象一下目標達成后,得到獎勵開心不已的自己,然后再接再厲吧!








沉浸在想要實現的目標中!
吊橋效應是大腦容易上當的一個好例子,在這里池谷先生還告訴我另一個有趣的例子。在生氣的時候如果是心跳很快的狀態,那么此時的反應一定會比心跳相對平緩時的反應激烈。

心跳過速的時候,大腦會認為心跳這么激烈,一定是遭遇了(比實際)嚴重的事情。如果是在吊橋上或者鬼屋里惹怒了別人,那么對方要比平時的反應更加激烈。剛剛運動完等情況也是如此。因此,要惹人生氣時,千萬要選好地點。尤其是分手之類的情況,一定要多加注意。

說起大腦容易上當這件事,還有個話題,那就是吃藥。
堅信“只要服下這個藥,病就能好轉”,結果病真的好了,即使這個藥是維生素。這種事相信不少人聽說過。話說我讀小學的時候,媽媽每天都會給我吃一種藥。這個藥裝在大瓶子里,說是治肚子的藥(其實是維生素)。不可思議的是,只要我早上吃了這個藥,肚子就真的很舒坦。大概是因為我吃藥的時候堅信只要喝了它就不會鬧肚子,所以才有這樣的感覺吧。
沉浸其中→上當→深信不疑
棒球比賽的啦啦隊也是這樣的。“一發本壘打!”“雙殺,接住!”等加油聲,能越過意識來對選手們的蒼白球施加影響,從而激發選手們的干勁。
當選手們沉睡的力量被再度喚醒,有時果真能打出本壘打或者取得雙殺。也就是說,加油聲的確可以提高打出好球的概率。啦啦隊的橫幅也好,隊旗也好,絕對不是用來虛張聲勢的。加油聲能夠越過意識引導蒼白球產生干勁,所以即使讀中學的兒子覺得難為情,不讓給他加油,也最好前去支持。
考生的標語和頭帶也是如此。雖然看習慣后,逐漸就不當回事了,但是不受控于意識的大腦會時時刻刻認真地看著。墻上貼一個“考上了”的貼紙,并且想象自己考上時的場景,如此一來,考上的概率可能真的會提高。不、不,報考的學校有校服的話,不如弄一套來穿著它學習。
沉浸在你想實現的目標里可以使額葉活躍起來,蒼白球也會隨之活躍。大家都嘗試這么做吧。

機制篇2小結
使蒼白球活躍起來的4個開關。
開關
(Body,讓身體動起來)
◎ 該開關通過身體活動來控制。
◎ 越是沒有干勁的時候越要嘗試走出門去。
開關
(Experience,換一種與以往不同的做法)
◎ 該開關通過換一個新環境或換一種新方式來控制。
◎ 即使是新鮮的事物,用不了多久,大腦也會習以為常。哪怕是細微之處也好,調整一下著眼點,改變一下方式,轉換一下心情,一定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開關
(Reward,給予獎勵)
◎ 該開關通過獎勵(快感)來控制。
◎ 因快感而受到刺激的腹側被蓋區具有很大的能量,成為能夠堅持下去的原動力。
開關
(Ideomotor,沉浸其中)
◎ 該開關通過沉浸到想實現的目標中來控制。
◎ 越深信不疑,大腦越容易上當,干勁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