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突圍與搏殺
- 新宋:從靖康之變開始
- 落葉凋謝
- 2334字
- 2025-03-17 01:25:03
“殿下,由末將等去搏殺金軍崗哨和巡衛,不必由您以身犯險。”
張伯奮握住趙榛的手腕。
雨水在他身上沖刷,長發也已散亂。
大宋立國以來,從沒有親王上陣殺敵的例子。
信王有勇敢之心,已值得他追隨護衛。
“昔日藝祖身先士卒,冒矢石沖鋒陷陣,以赫赫武功建立大宋。金兵敢南下欺凌漢人,是皇室丟棄了藝祖的勇敢。大宋欲戰勝金國,一雪前恥,需從我開始!”
趙榛要的是齊心協力。
只想著讓別人保護,不可能逃離虎口。
“末將明白!”
張伯奮重重點頭,并松開趙榛的手臂。
“走……”
趙榛不再猶豫,帶著張伯奮和十五勇士,踏步向西。
這一刻,宋人終于明白趙榛要趁雨夜逃跑。
他們在雨中凌亂。
趙佶近三十個兒子中,趙榛屬于存在感一般的。
以前因明達皇后的關系,趙佶愛屋及烏,會對趙榛關注多一些。
明達皇后花容月貌,非常得寵。她從一個侍女,一步步升為貴妃。
她去世的時候,正是受寵之時。
即便明達皇后去世三年,趙佶一直想念,他特意請著名道士林靈素入宮,設立祭壇召喚明達皇后的魂魄,希望如漢武帝一樣,能看到明達皇后“姍姍來遲”的影子。
即便如此,在聲名上,以及文韜武略上,百官心中根本就沒這號親王。
因為趙佶有幾個兒子,還是挺優秀的,又是偷偷考上狀元,又是能開一石五斗強弓。
最起碼是在表面如此。
趙榛的冒失,令人感嘆。
別看下這么大雨,想從金兵的布置下逃脫談何容易?
“信王萬金之軀,不惜性命嗎?”
一名宗室子弟言道。
趙榛的舉動,使周圍的宋人忽視現正在下雨。
顛覆他們的認知。
“好膽子,皇室竟有如此勇敢之人。”
宋人更多的是震驚。
畢竟趙桓、趙佶的懦弱行徑深入人心。一度使士大夫和將士心灰意冷,以為皇子也僅此而已。
現趙榛敢踏出這一步,無論死生,都將得到尊重。
“皇子異于常人,恐會牽連我等,今后更加艱難……”
也有人擔心這些。
但他們不敢大喊大叫去舉報,只希望鬧劇趕緊平息。
在他們心里,這就是一場玩笑……
一定是張伯奮這死兵賊忽悠年少無知的信王。
“也許正是時機!”
更有宋人躍躍欲試。
北上路途如此艱難,風吹雨打,食不果腹,八成會死在半路上。有可能趁亂逃離出去。
這類宋人多是一些被俘虜的士卒。
他們的家鄉在五湖四海,有妻兒父母,無邊的牽掛。
只要有一點苗頭,他們就會硬沖。
……
雨絲細密如針,趙榛的布衣在雨中沉重,踏著泥濘的鞋子也灌滿水,他穿梭在雨中,每走一步都咯吱咯吱地響。
金兵規定如廁的區域,在每一小隊的三十步多外。
趙榛所在的第四隊,被分為五十多個小隊。
信王便是這個小隊地位最高的俘虜。
趙榛漸漸來到如廁的區域。
他用手擦了擦臉,抹去蒙住眼睛的雨珠,然根本看不清金兵巡邏的崗哨在哪里?
管不了那么多。
他繼續向西……
“是誰……”
就在這時,一道喝聲響起。
是女真語!
模糊的雨幕之中,有四道身影,迅速向趙榛靠近。
在最關鍵的時刻,趙榛沒有一絲恐懼。他全神貫注,等待金兵的身影靠近。
完顏宗望治軍嚴謹,金兵夜間巡邏,最少四人一起,防止出現意外。
他們見趙榛走出規定的界限,認為趙榛想要逃跑,直接拔出環首鐵刀。
一旦宋人在夜間亂跑,特別是這種下雨天,可以視為不臣,直接處死。
趙榛等人想無聲無息地解決周圍的崗哨屬于異想天開。
他手無寸鐵,沒有選擇與金兵硬剛,金兵又靠近一些,他按著來時的路線,轉身往回跑。
“大膽……能跑到哪里去?”
金兵已經認定趙榛是想逃跑者。又見趙榛只是一人,準備上前將趙榛大卸八塊。
他們人多,又有兵器在身,從未將俘虜放在眼里。
哪怕是宋人的皇子,也經常被他們嘲笑。
雙方你追我趕,踏過一灘灘水跡……
轉瞬之間,就跑了二十多步遠。
他們離趙榛也近在咫尺。
“啪……”
就在金兵以為要追到趙榛時,一名金兵被什么絆了一下,整個人面朝地,摔在淤泥之中。
“殺金賊……”
另外三名金兵見隊友意外,頓下腳步。
只見張伯奮率領十五勇士,從淤泥中大呼而起。
他們一直趴在地上,由趙榛去吸引金兵注意力。
雨夜不仔細看,無法發現他們。
那名金兵就是被張伯奮絆倒的。
“喝……”
張伯奮雖虎背熊腰,但非常矯健。
他絆倒一名金兵后,起身的瞬間,就直接向另一名持刀金軍撞去。
“嘭!”
一聲悶響,猝不及防的金兵被撲倒在地。
金兵的刀都未舉起,就被張伯奮死死地勒住脖頸。
一名有武藝的勇士離一名金軍士卒最近,他一記鴛鴦腿踢出。
將那名金軍踢倒,眾勇士一擁而上,拳腳向他身上招呼。
“快來人,宋人要逃……”
還有一名離得較遠的金兵有機會呼喊援兵。
但他沒注意身后還有一名勇士。
這名勇士撲到他后面,抱住他的手臂,使他無法出刀。
“噗嗤!”
又一名機靈的勇士一個箭步沖上來,奪過他的鐵刀,一下砍在他的脖頸上,鮮血飛濺。
趙榛則瞄準最先被張伯奮絆倒的金兵士卒。
很不巧,此金兵落地的地方離趙榛僅有數步。
他還沒起身,趙榛一躍至他身上,抓住他的辮子,用鋒利的瓷片往他大動脈上刺。
整個瓷片全部進入他的脖頸中,血水與雨水混合在一起,在他的身下綻放出妖艷的死亡之花。
他下手干脆利落,不拖泥帶水。
在生死之際,不會因為殺人而感到不適,更沒有負罪感。
張伯奮硬生生將那金兵的脖頸錮斷。
最后一名金兵也被勇士們重擊頭部而死。
“已驚到金賊,拿上兵器,快走……”
趙榛再下命令。
有兵器在手,已完成第一步。
四具金兵尸體上,除了四柄環首鐵刃以外,還找到兩柄靴刀。
趙榛和張伯奮各持一柄環首鐵刀,剩下的兩柄和靴刀交給其他四名勇士。
必還會遭遇金兵。
持刀者需第一時間沖上去,與金兵搏斗,殺出一條生路。
雖是雨天,但趙榛等人所在的小隊附近也有三波巡邏士兵,還有四名哨崗。
一共二十余人。
已殺死四人。
剩下的十幾人聽到呼喊聲,迅速跑過來。
雨夜為趙榛做掩護,使金兵沒有太放在心上,也沒有呼叫支援。
他們循著聲音,來到之前發生戰斗的地方。
其中有一隊金兵,與趙榛的隊伍正面相遇。
“我逃敵追,但不是這個時候,殺死他們!”
趙榛大喝一聲,身先士卒,持鐵刀向金兵沖去。
面臨追擊是一定的,但他們路過多重區域,會與巡視其他小隊的金兵碰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