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泄密行蹤
- 新宋:從靖康之變開始
- 落葉凋謝
- 2103字
- 2025-03-24 20:55:57
“能得到你們的幫助,恢復山河,指日可待!”
趙榛將陳玄靖扶起來,鏗鏘有力地說道。
勇士們在遇見趙榛后,被趙榛的情緒調動,皆有夢想。
休整片刻,吃了一個餅,他們繼續趕路。
走過一道道溝壑,穿梭一條條荒無人煙的小道。
一直到太陽下山,他們才看到一塊半丈高的碑石。
碑石之上,刻著一個“白”字。
這是白土坳的記號碑。
陳英虎說過,只要看到記號碑,順著道路東南再走三里,就能下山。
下山后二十余里為欒城。
趙榛吩咐麾下保持警惕。
若發現金軍巡邏兵,由張伯奮追擊,將其除去,以免暴露行蹤。
一旦發現大量金軍,則重新逃回山中。
他們會沿著丘陵地帶南下,以確保隨時上山。
夜幕降臨。
趙榛等人終于下山。
他們在山腳的原野上點燃篝火,烹煮粟米。
吃飽喝足后圍繞著篝火,互相枕著彼此的身體入眠。
天剛亮,趙榛等人開始出發。
為確認五馬山的路線,他們準備找一個途經的村子打探情況。
以免像無頭蒼蠅一樣,尋錯方向。
于正午時分,他們發現一個緊挨著封龍山的村子。
這個村子煙火氣很旺盛,周圍阡陌縱橫,看起來沒有受到金兵南下的影響。
面對不速之客,他們也如白土坳村民那樣緊張。
“老丈,我們只是途徑此地,想問一下路,不會打擾貴村?!?
趙榛向村里的一名老者說道。
他們在這里稍微停腳歇息后,就繼續南下,不浪費時間。
“郎君從哪里來,要前往何方?”
此村子以保長為首,還是大宋的制度。
保長警惕地看著趙榛,并向趙榛詢問道。
他們坐落在封龍山麓,一般情況下,很少會有人來到這里。
“我們是中原的商人,因戰亂滯留?,F金兵已離開,我們準備返回中原。只是迷失方向!”
趙榛向保長回答道。
“到處都是金人,特別是官道上,你們恐怕不容易回去……”
保長對趙榛的話將信將疑,他出于好心,向趙榛提醒一句。
“敢問老丈,在不行官道的情況下,該從哪里到達贊皇。”
趙榛一拱手,繼續問道。
只要到贊皇,一切就好辦了。
五馬山義軍能讓金兵在行進的時候警惕,其規模一定不小。
“一路朝南走,途徑兩條河流,過一丘崗,穿一谷地。元氏縣西的原野丘陵可以通行。前提是沒有金兵和土匪……”
保長知道一條小路。
他們這附近本就屬于太行山區。自古以來,千溝萬壑的太行山最便于隱藏行蹤。
當然,也是盜賊橫行之地。
“多謝老丈!”
趙榛行禮感謝。
他們暫時不缺食物,沒必要打擾這些村民。
完后,趙榛退避三舍,在村子一里外的樹下休息,順便為馬匹喂草。
保長派遣幾個村民盯著趙榛。
趙榛等有馬,有兵器。村民們擔心趙榛是馬匪,必須防備。
“你覺得他像不像通緝令上的人?!?
村口處,兩名青年竊竊私語。
“很像!八成就是他!”
“通緝令上說,只要發現他的蹤跡,賞賜一百兩黃金。我們立刻去官府稟告,屆時我們各得五十金?!?
“通緝的是大宋皇子,如此會不會大逆不道?”
“狗屁皇子,現在是金人當家。聽說太上皇和皇帝都被金人抓了,哪還有什么皇子?有五十兩黃金,我們就可以榮華富貴,不必待在這窮山惡水之中?!?
“有道理!我們快點去欒城,別讓他們跑了……”
說著,兩名青年悄悄離開村子,向東北方向快步而行。
他們是村里的潑皮無賴,一個叫李義,一個叫張忠。
平日游手好閑,不從事農耕,與周圍鄉里的潑皮無賴勾搭在一起,做一些見不得人的營生。
前幾日他們在欒城,看到一張通緝令。
金人宣讀通緝令時,他們還開玩笑若得到一百兩黃金,該去哪里瀟灑。
在他們心里,錢財至高無上。金人沒有搶到他們的村子,他們認為金人和趙宋朝廷沒什么區別。
……
張忠和李義剛到官道上不久,就發現一隊金人輕騎。
“軍爺且慢……”
這隊輕騎即將馳過官道時,張忠和李義趕緊橫在官道上。
“大膽……你們想死嗎?”
“啪!”
為首的金兵見宋人敢攔他們,一鞭子抽在張忠身上。
張忠疼得哇哇叫。李義立刻跪在地上大喊:“軍爺饒命,我們發現通緝犯,特來向軍爺稟告?!?
不久前,金國皇帝完顏晟下達詔書:
自黃河以北,現在已經劃開,深念有的百姓因為見城池被摧殘才抗拒命令進行堅守,傳下指令要招集他們給予安撫保全。倘若堅持不改,自然就要進行征討。如果各軍中有人敢于俘虜掠奪獲取私利,肆意毀壞,應當受到懲罰。
這意味著明面上,不再允許金兵奸淫擄掠。
金人也開始治理河北的州縣,制定規則。
希望能徹徹底底地將河北州縣吞并。
而事實就是,金兵不可能因為完顏晟的詔書而秋毫無犯。
金兵將領也不會去約束軍紀。嘗過這種滋味,強行約束軍紀,定會讓金兵不滿。
不過金國皇帝的詔書使金兵有所收斂。否則就不是一鞭子這么簡單。
為首的金人聽不懂漢語,還欲鞭撻。
但隊伍之中恰好有生活在燕云的胡人,他能聽懂漢語,連忙用女真語向金兵頭領說道:“勃堇且慢,他們說發現通緝犯的蹤跡……”
“快問他,是不是趙榛?”
金兵頭領收起鞭子,迫不及待地問。
“是欒城中張貼的通緝令,大宋的皇子?!?
李義聽到轉述后,向金兵頭領回答道。
“他們現在在何方?”
金兵頭領振奮,追問道。
“在我們村子附近,他們有十三人,還有十余匹馬……”
李義補充道。
“就是他們,終于找到了!”
金兵頭領一拍大腿。
“軍爺要趕緊過去,他們只是在村子旁邊休息,隨時會離開。”
李義怕得不到賞金,向這些金兵催促道。
在他看來,這一隊金兵有三十多騎,抓住趙榛易如反掌。
“速速帶路,隨我逮捕宋人皇子!”
金兵的頭領是一名蒲輦,立功心切。
蒲輦是五十夫長,屬于金國最低級的將官。
只要逮住趙榛,從蒲輦升遷到謀克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