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朱元璋秘密召見李方 王鉞

明朝洪武25年(公元1392年)4月25日,太子朱標去世,8月,朱標被葬于明孝陵的東側,謚號為“懿文太子”。太子朱標去世后,明太祖朱元璋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因為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已夭折)。朱允炆長得一表人才,風度翩翩,并且聰明伶俐、智力過人,勤奮好學[1],可以說朱允炆是一位不錯的皇位接班人,但是朱允炆和他的父親朱標的性格一樣都比較軟弱。朱標在世時,朱元璋對這位太子不太滿意,曾想過要換太子,立四皇子朱棣為太子。

朱棣(公元1360~1424年),朱元璋的第4個兒子,洪武3年(公元1370年),被朱元璋冊封為“燕王”,洪武13年(公元1380年),正式就藩于北平(今北京)。洪武23年(公元1390年),朱棣率軍打敗并降服了北元的將領乃兒不花,朱棣在朝中的聲望開始逐漸增長。建文4年(公元1402年),朱棣率軍攻破南京,隨后正式登上皇位,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朱棣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加強中央集權,并設置東廠;5次親征蒙古,占領安南(今越南);派遣鄭和下西洋,開展海外貿易,加強了海外的文化交流和對南海地區的經營,先后命“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縉和“黑衣宰相”姚廣孝主持編寫了“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同時,朱棣為了加強對北方的控制,疏浚大運河,遷都北京。朱棣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永樂22年(公元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師途中,朱棣病逝于榆木川,享年64歲,葬于長陵,廟號成祖,被后人稱為“永樂大帝”。

朱元璋覺得在所有兒子中朱棣的性格是最像自己的,而且朱棣是一位有魄力,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的人,如果讓朱棣當上皇帝,他肯定能成為一代雄主,而且朱元璋認為太子朱標悟信比較差,有點軟弱,如果讓朱標當上皇帝,他肯定是一位仁義的君主,而不會成為一代雄主,所以朱元璋曾想立朱棣為太子,但是因為遭到諸位大臣的反對,朱元璋只好放棄了這種想法,所以在太子朱標去世后,朱元璋也只能讓他的兒子朱允炆做為皇位的接班人。

朱允炆被確定為皇太孫后,朱元璋知道朱棣的野心大,以后可能要篡奪孫子的皇位,所以朱元璋秘密授意修建應天(今南京)城宮殿的工匠為以后朱允炆的逃生修建一條暗道。洪武29年(公元1396年)2月,暗道修建完成后,朱元璋密令錦衣衛都指揮使李方把所有參與暗道修建的工匠秘密處,緊接著朱元璋密召李方和侍奉自己的太監王鉞來到毓秀宮商量朱允炆以后的逃生方案。

錦衣衛是明朝時期的皇家的特務組織,專門搜集各種軍事情報和保護皇帝的安全,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把拱衛司改名為“錦衣衛”。

李方,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人,是朱元璋的老鄉,比朱元璋小10歲,朱元璋以前在紅巾軍時,因為李方武功高強被朱元璋安排擔任自己衛隊的衛隊長,保證朱元璋的安全。朱元璋當上皇帝后,李方又擔任皇家禁衛軍的大將軍,朱元璋并把服侍馬皇后的丫鬟月兒嫁給了李方。錦衣衛成立后,李方又被朱元璋任命為錦衣衛都指揮使。

朱元璋指著暗道的設計圖對李方說:“李方,朕知道老四的野心太大,以后可能要奪炆兒的皇位,所以朕讓工匠秘密修造了一條給炆兒逃生的通道,通道的入口處在‘鬼門’(指北門),出口就在清涼山(今江蘇省南京市的清涼山公園)下的一個小屋內,非常隱蔽,屋外就有一條河流,炆兒到時候逃出去后可以乘船逃亡。李方,你的兒子李瑞不是正好在清涼山上隱居嗎?而且朕早已派人把修暗道的這件事情告訴了李瑞,并且李瑞已經同意了這件事,同意到時候要和你一起保護炆兒,朕現在命你的兒子李瑞秘密搬到這個小屋,李方告訴你的兒子要替朕守護好這條暗道的出口,并且要讓他暗中造好幾條小船,給炆兒和你們到時候逃生用。”

李方回答:“臣遵旨?!?

朱元璋對李方說完后,又把一個紅色的箱子交給太監王鉞,然后對王鉞說:“王鉞,你把這個箱子藏到奉先殿的隱蔽處,這個箱子是給炆兒逃生用的,里面有三張和尚的度牒,這三張度牒上面分別寫著‘應文’、‘應能’和‘應賢’,還有三件袈裟、三件僧帽、一把剃刀和白銀十錠,以及一件道士穿的衣服,意思是說到時候你讓炆兒假扮成和尚,法號應文,并保護好炆兒,和炆兒一起從暗道逃跑,應能指楊應能,應賢指葉希賢,程濟要打扮成道士,這幾個大臣對朝廷是忠心的,到時候他們會和你、李方父子一起保護炆兒的安全,一起逃亡?!?

楊應能(?-1412年),明河南杞縣人,建文帝22名亡臣之一,曾擔任過吳王府的教授,法號應能。

葉希賢(?—1412年),號雪庵,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處州府松陽縣懷德里(今浙江省松陽縣赤壽鄉葉川頭村)人,明朝洪武年間擔任監察御史一職,法號應賢。

程濟(生卒年不詳),曾擔任明朝洪武年間翰林院編修,一直跟隨著建文帝逃亡。

朱元璋吩咐完后,李方問朱元璋:“皇上,那到時候太孫和臣等人成功逃脫后,應該在那里避難呢?”

朱元璋回答:“炆兒和你們到時候中途可以在四川崇慶州(今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鳳棲山的常樂寺(今崇州市的光嚴禪院)里躲避一下,常樂寺的方丈是朕的幺叔朱五六,朕御賜徽號‘悟空’,但是只能待幾天就走,因為到時候老四肯定要派人來查看,接著你們還可以去投奔云南英兒(指沐英)的兒子沐春那里,炆兒到時候可以借助沐春的力量東山再起?!?

光嚴禪院,位于今天的成都市崇州市街子古鎮旁的鳳棲山上,是一座千年古剎,始建于晉朝,原名常樂庵,唐武宗年間,因為“會昌滅佛”的事件被毀,唐懿宗咸通5年(公元864年)由善思和尚重建,改名為常樂寺。后歷經多次被毀和重建,明朝永樂年間,為避明成祖朱棣的年號“永樂”的諱,蜀獻王朱椿上奏把這座寺廟改名為“光嚴禪院“,當時光嚴禪院已分為上、下兩座寺廟,僧、徒達到1000多人。

朱五六,出家后法號為“法仁”,明太祖朱元璋的幺叔,在朱元璋當皇帝之前就出家當和尚了,曾云游西藏和印度等地,同西游記中的唐僧一樣也取回了一本真經,回來后轉輾到了崇慶州的常樂寺,并擔任寺廟里的方丈一職。朱元璋做了皇帝后,當時在成都的蜀獻王是朱元璋的第11個兒子朱椿,朱椿造訪寺廟,得知父親的幺叔法仁在此出家,便上奏朱元璋請賜朱五六徽號為“悟空”,后人就稱呼朱五六為“悟空禪師”。

沐英(公元1345~1392年),字文英,安徽鳳陽定遠人,明朝開國功臣,8歲時被朱元璋收為養子,后被封為平西侯,太子朱標的發小。洪武14年(公元1381年),沐英和傅友德、藍玉一起率兵三十萬征討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鎮守云南。洪武25年(公元1392年)4月,因為太子朱標的去世,遭受打擊而生患重病,兩個月后病逝于云南,年僅48歲,朱元璋下旨把沐英安葬于南京,并追封沐英為黔寧王。

沐春(公元1363~1398年),字景春。鳳陽府定遠縣(今安徽省定遠縣)人。明朝初年的著名將領,黔寧王沐英長子。洪武25年(公元1392年),沐英去世,沐春襲封西平侯,鎮守云南,洪武31年(公元1398年),沐春病逝,年僅36歲。

朱元璋回答完后,就命李方和王鉞下去準備了。

[1]張宏杰:《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10頁。

版權:創世中文網
同類熱門書
重生之女將星
會員
唐磚
極品家丁
漢鄉
窮鬼的上下兩千年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西区| 崇礼县| 剑川县| 化德县| 宁城县| 道真| 武汉市| 永安市| 宜君县| 闵行区| 错那县| 赤峰市| 荔浦县| 陇南市| 灵宝市| 赞皇县| 遂宁市| 响水县| 绿春县| 永安市| 阳谷县| 贡觉县| 锦屏县| 日土县| 岑巩县| 罗江县| 邮箱| 本溪市| 东光县| 即墨市| 安图县| 东乡县| 泸定县| 秀山| 孝义市| 柳河县| 临西县| 青铜峡市| 静乐县| 山东|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