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西安事變大顯神威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蔣介石突然遠離了那風起云涌的政壇,跑去日本。這一舉動,在當時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測,尤其是在蔣介石還宣布,這一趟與政治無關,只是為了得到宋氏家族的同意,來成全他與美齡的婚事。這話說得輕松,可背后的玄機可不簡單。

當時,政壇的局勢已經變動不居。曾經起伏不定、逼迫蔣介石下野的桂系軍閥們,早已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而蔣介石呢,正是那時顯現出了他罕見的冷靜——他明白,想要再度掌控局面,絕不能著急,要穩扎穩打。這次的日本之行,儼然成了他當務之急。

這不僅僅是為了和隨母赴日的宋三小姐完成那些微妙的婚姻事務——這背后,是一場宏大的政治棋局。蔣介石還要通過這次機會,同日本的朝野建立更深的聯系,贏得未來的支持。而就在這番鋪墊之后,他的回國之路也顯得越來越順風順水。10月,蔣介石滿載而歸,12月,終于和宋美齡結成連理。

翌年2月,蔣介石在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上重新崛起,恢復了三把交椅——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幾乎是瞬間,他重新掌控了黨政軍三權,一切似乎都在他手中。

然而,蔣介石并沒有因此而放松。雖然權力歸位,穩了些,但暗流洶涌,風頭未必就此消散。特別是得到了宋美齡和宋家強有力的支持,他并未忽視局勢的緊張,反而趁機做起了大刀闊斧的調整。

首先,他聽取了內閣的建議,將舅舅宋子文扶上了財政部長的寶座。這個人,手腕了得,很快為蔣介石帶來了可觀的財政收入。宋子文利用家族關系,與江浙財團的高層打成一片,成功把財源引入了國民政府的金庫。為了支持蔣介石的軍事擴展,宋子文還以增加稅收、發行公債的方式,為政府籌得了大筆資金。而且,他通過宋家和英美的廣泛聯系,順利實施了對外國資本有利的稅制政策,一舉打通了與西方國家的外交渠道。

有了錢,又有了外交的支持,蔣介石在軍事上也如虎添翼。隔天他和唐生智打,后天又和李宗仁、白崇禧打,甚至連馮玉祥和閻錫山也都成了他的“目標”。關鍵時刻,他還不忘用錢來拉攏地方實力派人物,玩起了倒戈的把戲。幾番過后,蔣介石終于穩住了自己的腳跟,度過了那段風雨飄搖的艱難時刻。

有人說,蔣介石的成功不過是僥幸,總是能在關鍵時刻遇到“貴人”。他自己倒是很少爭辯,偶爾他提起自己結婚的那句“與宋女士結婚后,余之革命工作,必有進步”,總是帶著一絲得意。

但不可否認,宋美齡的政治手腕逐漸顯現,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許多人開始明白,原來牽動蔣介石命運的,不僅僅是他自己的謀略,背后還有那個才華橫溢的內助。西安事變時,宋美齡的堅定立場,更是其中最亮眼的一筆。

1936年12月12日,國民黨駐西安的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兵諫”,他們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合抗日,作為釋放的條件。消息一出,震動全國。

南京那邊,形勢緊急。12月12日晚11點半,中央常務委員會開了個緊急會議,大家激動得熱血沸騰,紛紛表示絕不能容忍張、楊這“劫持主帥”的行為。會議決定改組軍事委員會,暫時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軍政部長何應欽。馮玉祥被徹底架空,連會議主持的權力都失去了。而與此同時,南京方面也表態,要嚴懲張學良,并準備對西安發動軍事打擊。

可在西安,局勢則愈發撲朔迷離。張學良和楊虎城最初希望蔣介石能夠接受他們的條件,然而,蔣介石的反應卻出乎意料。他不但不接受條件,反而大怒,連連罵張學良。事態愈演愈烈,張、楊也轉而希望通過馮玉祥等地方實力派來為自己助力,然而,這個計劃并不如他們預期那樣順利。

就在形勢緊張時,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也開始蠢蠢欲動。第二天,黃埔系將領們便聯合發表通電,要求討伐張學良,簡直氣勢如虹。

西安方面,氣氛則愈加緊張。學生、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支持張學良和楊虎城,要求蔣介石接受八大主張,聯合抗日。整個國家,仿佛被這股力量推向了一個臨界點。

中央方面,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領導人徹夜分析形勢,商量對策。內憂外患,國將不國,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成為當務之急。各方力量,勢均力敵,局勢真是捉摸不定……

這場局面,簡直是僵持得像凍土般不見一絲生氣。張學良心急如焚,整日絞盡腦汁地思索,想要找到能打破僵局的辦法。于是,他決定偷偷地給宋美齡發了一封電報。電文里并沒有對蔣介石的剿共或媚日行為做激烈的指責,也沒有熱血澎湃地談論抗日救國,只有幾句簡單卻意味深長的慰問話:“學良一生未曾負人,心懷耿耿,天知地知,夫人請放心。”他心想,或許通過宋美齡,才能穩住南京政府,暫時拖延這場風暴。

然而,南京方面,特別是那些要討伐張學良和楊虎城的聲音,已經如狂風驟雨一般,壓得人透不過氣。宋美齡,身為一介女流,能憑什么力挽狂瀾呢?

12月12日晚上,正在上海的宋美齡突然從孔祥熙口中得知,蔣介石被扣在西安的消息,這猶如晴天霹靂,嚇得她愣了好一陣,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反應。

她試圖通過電報了解西安的情況,但無奈通訊中斷了。急忙搭上專車,和孔祥熙連夜趕回南京。13日清晨,宋美齡終于抵達南京,和大姐夫孔祥熙以及私人顧問端納商量對策。這時,何應欽趕來,一邊遞給她張學良和楊虎城的電報,一邊告訴她昨晚中央常委會的決定。宋美齡這才明白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兵變的原因,心里不禁為丈夫的安危擔憂。就在這時,張學良的電報傳到了,告訴她蔣介石安然無恙,宋美齡這才稍微松了口氣。

她開始冷靜地理順自己的思緒,思考局勢。她從自己想到國家,從丈夫想到全局,心情時而低沉時而激憤,無法平復。她對中央常委會的決定深感不滿,立即指出:“中央的決策太過急躁,幾小時之內就決定了張學良的處罰,根本沒有弄清楚真相,況且此時立即動員軍隊討伐西安,這簡直是非理性的行動!”何應欽根本不理會她的意見,依舊按中央的決定調兵遣將。

戰云密布,西安的天空仿佛隨時都會被炸成廢墟。宋美齡焦慮萬分,再去找何應欽理論。兩人在辦公室里爭執不下,一個堅持討伐,一個反對動武。最后,何應欽不耐煩地說,宋美齡不過是婦人之見,只顧著為丈夫擔憂,把家事攙雜到國家大事中。宋美齡卻毫不退讓:“委員長的安危與國家的生死息息相關,難道不應該考慮嗎?沒有了委員長,這個國家還會有統一政府嗎?”何應欽滿臉不屑,宋美齡怒不可遏,指著他說:“我雖然是婦人,但絕非只顧私情。如果委員長的死能為國家帶來利益,我一定會勸他為國捐軀!”

雙方爭執不下,宋美齡只得轉身去找其他中央大員,然而無一人支持她。戴季陶更是火冒三丈,堅決主張立刻開始討伐。連平日里不太言辭的居正也站了出來,大聲喊道:“不趕緊行動,豈不是要坐視國家滅亡?”于是,討伐的命令正式下達,何應欽也開始做作地舉行了個誓師儀式,仿佛是為了蔣介石戴上孝,激起士兵的悲憤情緒。

宋美齡眼看局勢越來越緊張,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趕緊撥通電話給洛陽,要秘書端納盡快去找蔣介石,爭取一紙停戰令。終于,蔣鼎文帶著蔣介石的親筆手令趕回南京,停戰三天,暫時中止了對西安的進攻。

然而,即便是如此停戰,蔣介石依舊態度堅硬,拒絕與張學良、楊虎城和中共代表談判。宋美齡深知,若想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必須有一個人能在兩方之間斡旋,而這個人,正是她。

她開始為親赴西安做準備,決心以自己的身份和智慧,幫助丈夫度過這次生死危機。為了避免南京方面不顧停戰令而貿然行動,宋美齡隱瞞了蔣介石在信中的態度,頂住了眾人的質問,穩住了何應欽。同時,她還讓宋于文以私人名義急飛西安,并帶去了第二封信,聲明若三天內不見到丈夫,她定將赴西安與蔣介石生死共赴。

蔣介石看到信后深感觸動,感慨萬千,卻依舊認為西安可能是他的死地,不想讓妻子也陷入絕境。急忙催促宋于文趕緊回南京。

第二天,宋于文果然回到了南京,帶來了蔣介石安然無恙的消息,也帶來了中共的最新動向。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中共代表周恩來、葉劍英等人積極調解,達成了統一意見。然而,蔣介石頑固的態度卻讓一切進展停滯不前。

宋美齡在聽完這些消息后,更加堅定了親赴西安的決心,她相信,這才是唯一能夠拯救丈夫、拯救國家的希望。

12月22日,宋美齡帶著宋子文、端納和蔣鼎文一行,飛往西安,迎接一場意義非凡的“拜訪”。她剛到西安,就迫不及待去見蔣介石了。由于沒提前通知,蔣介石一見到她,既驚訝又有些憂慮,他看著妻子說:“你真來了,這可是虎穴啊!”

宋美齡淡定一笑,回道:“你在這里,我怎能不來?”蔣介石嘆了口氣,似乎有些無奈,他告訴妻子,自己現在真的是左右為難,什么承諾也不能做。

宋美齡溫和地說:“我們得從大局出發,既要考慮國家民族的利益,也得顧及你個人的安全和前途。你是黨政軍的首腦啊!”接著,她又告訴蔣介石,張學良和周恩來都表達了他們的立場——張學良明確表示,兵諫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地盤,唯一的要求就是蔣介石同意抗日;而周恩來則希望蔣介石停止內戰,聯手抗日,甚至表示中共可以支持蔣介石作為全國領袖。這真是一個改變局勢的機會,周恩來也勸蔣介石千萬別錯過。

蔣介石聽完后,輕輕哼了一聲,似乎不置可否。可至少,他沒有再提“玉碎”的話。

自西安事變以來,這是蔣介石第一次放下心來,完全聽完宋美齡轉述的中共立場和他們的解決方案。之后,宋美齡還與周恩來有了長時間的交流,她知道楊虎城對放蔣依然心存疑慮,于是希望周恩來能去說服他,而周恩來也很爽快地答應了。

周恩來的大義和誠懇打動了宋美齡,她也堅定地表示會全力勸說丈夫停止內戰:“我們是黃帝的后裔,不能自相殘殺,任何內政問題都應該通過政治解決,不該動用武力。”周恩來也深表同意。

會談結束后,雙方握手告別,各自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繼續努力。

宋美齡和宋子文聯手勸說蔣介石,蔣介石的態度逐漸有所松動,最終同意了中共和張學良、楊虎城的要求,決定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然而,他還是堅持只由宋美齡和宋子文出面,談判的協議不簽署書面文件,只有以“領袖人格”作擔保。

中共和張、楊方面表示理解并同意。于是,經過兩天的談判,最終達成了八項主張:孔祥熙和宋子文負責組織行政院,務必讓各方滿意并清除親日分子;中央軍撤出西北,宋子文、宋美齡承擔責任;蔣介石回南京后釋放“七君子”,西安方面可以先行通知;紅軍的名稱保持不變,停止剿共,張學良負責接濟紅軍;召開國民黨中央全會,開放政權;政治犯分批釋放,具體與宋慶齡商定;抗戰爆發后,共產黨可公開活動;聯合蘇聯,并與英美法保持聯系;蔣介石回南京后自責,辭去行政院長職務;西北軍由張學良和楊虎城負責。

到了24日晚上,宋美齡應周恩來的請求,未經蔣介石同意,將他帶進了蔣介石的居室。蔣介石看到周恩來進來,一時有些措手不及,勉強起身打了個招呼,寒暄過后才恢復常態。他對周恩來說:“你曾是我的部下,應該聽我的話。”

周恩來不慌不忙地回應:“只要蔣先生同意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我不僅可以聽蔣先生的話,紅軍也能聽蔣先生的指揮。”蔣介石微笑了。

接著,周恩來又提出了一個問題:“蔣先生為什么不肯停止內戰?”宋美齡知道這是關鍵問題,立刻在一旁替丈夫開口:“以后不會再剿共了。”接著,她轉向周恩來:“這次真的多虧了你,千里迢迢從延安來調解,我們深感感謝。”

蔣介石也感慨萬千,思考片刻后,他作出了三點承諾:第一,停止剿共,聯紅抗日,統一中國,并由自己指揮;第二,宋氏兄妹和張學良代表他與周恩來解決此前的商談內容;第三,回南京后,周恩來可以直接上門談判。

矛盾的各方開始逐步緩解,局勢也逐漸轉向平穩。最終,張學良應宋美齡的單獨請求,將蔣介石送回了南京。

一念之差,蔣介石從生死邊緣走了回來,國內局勢也開始恢復秩序。每每回憶起這段歷史,蔣介石都感慨不已。他曾告訴陳布雷:“我每天念圣經,圣經上寫著,上帝會派一個女人來救我。”這是慶幸自己死里逃生,還是表達對宋美齡的感激呢?

五年后,宋美齡應邀訪問美國,蔣介石在給羅斯福總統的信中寫道:“內子不僅是我的妻子,也是過去十五年我共同生死、患難的同志,了解我的心意,絕非他人能及。”這些簡短的話語,傳達了宋美齡不僅是蔣介石的伴侶,更是他背后的堅強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稷山县| 炉霍县| 赞皇县| 牙克石市| 宜宾市| 双江| 海阳市| 嘉峪关市| 富川| 平度市| 通海县| 安泽县| 宽城| 文安县| 枞阳县| 千阳县| 木里| 镇原县| 武川县| 太仆寺旗| 西盟| 莱阳市| 瓦房店市| 达州市| 泰顺县| 阿拉善左旗| 普陀区| 措美县| 贵南县| 拜泉县| 启东市| 色达县| 晋州市| 东兴市| 正蓝旗| 安陆市| 隆子县| 宾川县| 陇西县| 贵德县| 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