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著電吹風給泥胎烘干時,總覺得這玩意比張老頭的嘴還毒。熱風掃過的部位突然“咔“地裂開道縫,活像老太太笑歪的牙床。門外傳來王嬸中氣十足的吆喝:“爆米花——新米舊米都開花嘞——“
“又廢一個。“老頭捏著開裂的泥胎冷笑,“知道為什么叫觀音土嗎?“他忽然把泥塊塞進我嘴里,“當年饑荒時這么一咽...“我滿嘴腥澀,突然瞥見泥胎裂縫里夾著片藍釉紙,俄文花體字寫著“尼古拉二世加冕禮紀念“。
拆遷隊的挖掘機又在胡同口突突冒黑煙。我抄起晾衣桿要沖,老頭卻往我懷里塞了筐柿子:“去,給師傅們解解渴。“黃澄澄的柿子砸在挖掘機履帶上爆漿時,包工頭跳腳的姿勢活像踩了電門。
“老東西你等著!“貂皮男抹著滿臉柿漿罵街。老頭蹲在門檻上啃秋梨,汁水順著下巴淌進中山裝領口:“小陳,記著這叫聲調值,比喜鵲報喪還準。“
深夜我被凍醒,發現老頭蹲在窯口燒東西。火光映著他手里的鐵皮盒,正是裝著小雅信件的那個。我想沖過去搶救,卻聽見他啞著嗓子哼:“三套車飛奔向前方...“燒了一半的信紙在風里翻卷,像群折翼的白鴿。
第二天調釉時我故意打翻朱砂罐。艷紅的粉末潑了滿地,老頭抄起掃帚要打,突然盯著滿地朱砂發了怔:“那年小雅把口紅抹在泥娃娃臉上...“他蹲下身用手指蘸著朱砂畫圈,“非說這才是中國紅。“
文化公司派來無人機偷拍時,我正跟野貓搶半截臘腸。老頭突然扯開棉襖露出腰間綁的摔炮,活像老年版自殺小隊。無人機俯沖的瞬間,他甩出摔炮的姿勢堪比天女散花,空中炸開的紅紙屑混著野貓的尖叫,嚇得無人機撞進王嬸的泡菜壇子。
“賠我的洗澡泡菜!“王嬸舉著撈泡菜的漏勺追了三條街。我跟在后面撿無人機殘骸,發現存儲卡里全是工坊的釉料配方。老頭把存儲卡塞進正在揉的泥團里,捏出個四不像:“這叫甕中捉鱉胎。“
梅雨季來臨時,庫房的泥胚長了層綠毛。老頭指揮我搬出祖傳的紫檀木匣,里頭碼著七十二枚銅錢。“乾隆通寶鎮邪,順治通寶防潮。“他往每摞泥胚下壓枚銅錢,“你們年輕人就知道放干燥劑。“
我蹲在房梁上除霉時,摸到個油紙包。展開是張泛黃的《真理報》,頭版照片里穿工裝褲的姑娘正在捏伏爾加河纖夫像——雖然打了馬賽克,但那支莫斯科大學的鋼筆正插在她鬢角。
“那是小雅第一次上國際版...“老頭的聲音突然在背后響起。我手一抖,報紙飄進正在熬膠的陶釜,俄文字母在魚鰾膠里載沉載浮,像群溺水的蝌蚪。
雨停那日窯爐出了異象。本該出窯的青花碗通體血紅,碗底釉裂成蛛網紋。老頭捧著碗的手直顫:“這叫祭紅,要用人血...“他突然扯開衣襟,心口處猙獰的傷疤像條蜈蚣,“當年小雅的骨灰盒...“
胡同外突然響起推土機的轟鳴。我們沖出去時,只見王嬸橫躺在挖掘機前,懷里抱著整壇泡菜:“要拆先拆了我這把老骨頭!“她腳邊的泡菜水在陽光下泛著詭異的紅光,跟祭紅釉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