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蹲在窯口啃燒餅時,終于知道什么叫“冰火兩重天“。前胸烤得能煎雞蛋,后背讓穿堂風吹得直起雞皮疙瘩。張老頭說要看滿三晝夜的窯火,可才盯了六個鐘頭,我眼皮就開始跳探戈。
“火色發青了!“老頭突然從藤椅上彈起來,活像只炸毛的貍花貓。他抄起火鉤子往我手里一塞,“加柏木屑,要揚成鳳凰展翅的樣兒。“
我抓著木屑往窯口撒,火星子竄上來燎了劉海。焦糊味混著柏香在鼻腔里打架,熏得眼淚汪汪。老頭舉著銅制觀火鏡直跺腳:“撒勻!你當喂鴿子呢?“
凌晨三點鐘,窯頂的月亮凍成了冰盤子。我裹著軍大衣打擺子,看老頭往窯神碑前供了碟沙窩蘿卜。供品還沒擺正,胡同里忽然傳來引擎轟鳴,拆遷隊的挖掘機像頭鋼鐵巨獸卡在了巷口。
“完活!“穿貂皮大衣的包工頭啐了口痰,“這破胡同還沒我老家豬圈寬敞。“
老頭抄起煤鏟就要沖,被我死命拽住后腰。貂皮男突然指著窯口驚呼:“這破窯還冒煙?“話音未落,窯里“嘭“地炸響,熱浪掀飛他頭頂的貂皮帽,露出锃亮的地中海。
“窯王爺顯靈啦!“王嬸的尖嗓子劃破夜空。拆遷隊作鳥獸散,貂皮帽在泥水里泡成了水獺皮。老頭蹲在窯口扒拉出個紅陶罐,裂紋正好炸成個豎中指的形狀。
“火候過了三秒。“他摩挲著罐身,突然把罐子塞給我,“留著當夜壺。“
第二天我頂著黑眼圈調釉,發現王嬸往我飯盒里多塞了倆雞蛋。她抻著脖子往院里瞅:“張老頭昨晚使的什么法術?教教我,趕明兒防防我那賭鬼前夫。“
話音未落,老頭拎著個銅鈴鐺出來收晾曬的泥胚。鈴鐺缺了個角,系著褪色的紅綢帶,風一吹叮當響,跟王嬸手腕上的轉運珠合奏出荒腔走板的《好運來》。
庫房清點模具時,我踢到個鐵皮餅干盒。銹跡斑斑的盒蓋上印著莫斯科地鐵圖,里頭塞滿泛黃的信箋。最上面那張用藍墨水寫著:“爸,冬宮的穹頂有七十二種金箔貼法,但都比不上咱家窯變的紫金釉。“
窗欞突然投下道陰影。老頭攥著火鉗站在逆光里,身影佝僂得像尊開裂的泥塑。“那是小雅的...“他嗓子眼像堵了團棉絮,“她總說要把敦煌飛天捏進東正教堂。“
傍晚燒窯時出了奇事。我按配方調的霽藍釉,燒出來竟成了漸變黛青色。老頭舉著瓷片的手直哆嗦:“這叫雨過天青,我師父那輩就失傳的窯變!“
文化公司的人聞著味又來時,我正在給瓷片量體溫——老頭非說釉色會隨溫度變化。穿馬面裙的策劃總監踩著滿地泥漿進來,無人機在院子上空嗡嗡轉圈。
“老爺子,咱搞個非遺直播...“她鑲鉆的美甲還沒碰到瓷片,老頭突然抄起釉料潑向無人機。機械殘骸栽進醬菜缸的剎那,我仿佛看見王嬸的嘴角翹到了耳根。
深夜修胚時,我發現老頭在偷偷吞藥片。裝維生素的瓶子里,藥板背面印著俄文說明書。他耳后的疤痕在臺燈下泛著紅光,像條蘇醒的火龍。
雨又下起來時,窯火在雨幕里搖曳成跳動的琥珀。老頭忽然哼起段荒腔走板的小調,詞兒混著雨聲聽不真切。但某個瞬間,我確信他唱的是俄語版的《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