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古斯文
- 馮天瑜 何曉明 周積明
- 1197字
- 2025-03-28 09:28:27
第一節 “中華民族”釋義
中華民族是中國文化的創造者。
中華民族是現今中國境內由華夏族演衍而來的漢族和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總稱?!爸腥A”之得名,由來已久。華夏先民最早生活在黃河流域,四裔環繞,故自稱“中華”。“中”,意指居四方之中;又有“以己為中”之意,與“以人為外”相對立?!叭A”,本義是光輝、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蘊含著文化發達之意?!短坡墒枳h》中說:
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故謂之中華。
在漫長的歷史年代里,隨著疆域的拓展,民族融合的范圍日廣,中國境內各民族間的聯系紐帶愈益強化,民族共同體諸要素(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漸趨完備。進入近代,由于西方資本主義殖民勢力的侵入,中國境內諸族更增進了政治、經濟、文化上的整體意識,進一步形成自覺的民族觀念。到20世紀初葉,“中華民族”已成為包括中國境內諸民族的共同稱謂。在全世界范圍內,“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國人’之一觀念浮于其腦際者,此人即中華民族一員也”1。
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其種族的規定性。中華民族的種族主要是黃種(有的少數民族如俄羅斯族是白種,維吾爾族亦混有白種血統),黃皮膚,黑眼睛,是他們顯著的遺傳體質特征。但是,“中華民族”的稱謂,從來就不是以血緣種族為意蘊的重心。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西周時期,中華先民便有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念,并將其形諸文字,載入典籍2?!捌湫谋禺悺币徽Z,透露出中華先民此時已能從文化心理的特質方面自我確認的時代消息。進入20世紀,人們對此又做出更為清晰的闡發:
中華之名詞,不僅非一地域之國名,亦且非一血統之種名,乃為一文化之族名。故《春秋》之義,無論同姓之魯、衛,異姓之齊、宋,非種之楚、越,中國可以退為夷狄,夷狄可以進為中國,專以禮教為標準,而無有親疏之別。其后經數千年,混雜數千百人種,而稱“中華”如故。以此推之,華之所以為華,以文化言之可決之也。3
直到今天,數以千萬計浪跡天涯的華裔,有的已在異國他邦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有的已經加入別國國籍,但是他們的文化臍帶,仍然與中華母親血肉相連,在他們的意識與潛意識中,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已定居巴拿馬幾代,并且在政界取得顯赫地位的華裔這樣說道:“別看我們完全不懂中文,我們的思想、舉止都是非常中國式的?!?015年放棄美國國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也說:“我覺得中國傳統的社會制度、禮教觀念,人生觀,都對我們有極大的束縛的力量?!?a href="#annot6" id="ref6">4這種力量,正是中華民族久而彌堅的文化凝聚力的體現。
1 梁啟超:《中國歷史上民族之研究》,見《飲冰室合集》(影印版)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9頁。
2 《左傳》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p>
3 章太炎:《中華民國解》,載《民報》1907年7月第15期。
4 楊振寧:《讀書教學四十年》,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年,第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