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為高校加快建設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的育人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大學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在大力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進程中,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始終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學校優質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北大學科人才優勢,推出了一批既有政治高度和情感溫度,又有學科寬度和理論深度的精品項目,更加鮮明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北京大學學生工作部于2014年3月25日推出的“北大教授茶座”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北大教授茶座”是學校進一步健全多維度、寬口徑、厚基礎的“三全育人”體制機制的重要探索,是拓展“大思政”格局的一次全新實踐。 “茶座”于傳統的“第一課堂”之外另辟蹊徑,邀請北大知名教授分享其成長經歷與治學體悟,與青年學生共話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解答學生的人生之惑和時代之問,在輕松溫馨而又深入心扉的師生互動過程中教育、引領、感染和熏陶青年學子。突出北大之“大”、青年之“學”、教授之“博”、茶座之“雅”,將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貫穿其中,是“茶座”的鮮明特色。

“茶座”以北大之“大”為支柱,兼容并包。北大之大不僅在于校舍之宏偉、風物之綺麗,更在于思想之自由、胸懷之廣大。百余年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在北大發榮滋長、生生不息。 “茶座”名家薈萃。在“茶座”,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千種博論、萬般視角解讀千古名篇、漫談中西古今、探尋生命真理、領悟創新源泉。 “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的情懷流淌在每一代北大人的心中,“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早已成為北大的不朽靈魂。在“茶座”,談學術,更談人生,既發揚潛心治學、篤行求真的學人氣質,也傳承與國家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的精神底色。

“茶座”以青年之“學”為導向,勵志言思。 “用問題答問題” “用學術啟學術” “用人生談人生”, “茶座”不同于常規授課與講座,名家學者與同學們圍爐品茶、促膝談心,從對學術初心的找尋到矢志不渝的堅守,從年少懵懂的莽撞至歷盡千帆的從容,從求索征程之沉潛論及家國天下之大義。 “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教授的學者風范、長者氣度在青年的心中春風化雨,為在學術道路、人生之路上孜孜以求、奮力前行的后輩點亮一盞明燈,指明前行之路。

“茶座”以教授之“博”為肌理,通才達識。 “師者,人之模范也。”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北大廣聚英才而用之、善任英才而成之,海納百川、博采眾長。 “茶座”以此為基礎,充分發揮北大雄厚師資力量的優勢,邀請多領域專家學者,打造沉浸式交流平臺。教授們博古通今,以充足的知識儲備引領參與的學生針對特定主題展開深入、全面的討論。從科研創新到文化傳統、從學術熱點到民生所系、從人生命題到時代責任,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北大學者的治學經歷,充分領略前輩大家的人生風采,增長專業知識、提升人文修養、領悟人生哲理。

“茶座”以茶座之“雅”為體韻,論今談古。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敝袊栉幕催h流長、博大精深,品茶品味品人生的習慣深深印刻在中國人的文化記憶中?!安枳睆膫鹘y文化中汲取創意,將會場巧置為溫馨的茶室,教授與學生圍坐其間、談天論地、暢所欲言。一方茶座即一方雅興,把盞品茗,操持雅好,思緒在茶香中融合,思想在味蕾中共鳴。師生共飲一壺清茶,以茶表德論道,傳道授業解惑便不再是枯燥的“填鴨式”教育;師生共赴一場茶敘,以茶養性明志,修身齊家治國便轉化為具體的使命擔當。

半盞清茶,品茗對談,“茶座”發生于一閣之間,教授的治學箴言卻不應隨茶香飄散,而應惠澤社會、啟發世人。自項目啟動以來,已有包括兩院院士和長江學者在內的115位知名教授做客“茶座” 。學生工作部定期整理“茶座”內容,精心提煉其中的“微語錄”,并通過“燕園學子微助手”微信公眾平臺向校內外及時推送“茶座”精華;2016年、 2022年又先后結集出版了《北大教授茶座 (第1輯)》 《北大教授茶座 (第2輯)》,使更多人從北大教授與燕園學子有關學術追尋、社情民生、人生哲理的探討中汲取精神養分。

聚水成涓,涓涓不壅,終為江河;集人成事,事事有恒,必能大成。讓我們倍感欣喜和振奮的是,在全國上下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學生工作部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再次擇精華而聚美文,在北大出版社的支持下推出《北大教授茶座 (第3輯)》,將更多新的“茶座”精華收錄其中,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本輯分為三部分:

一、學有所長,術有專攻。發揮“學有所長,術有專攻”的特色,“茶座”建立育人創新機制,談學論道。收錄于此部分的文章,著眼于教授自身所從事的學術研究,或將業界最前沿的成果深入淺出地展現于世人眼前,或將自己多年鉆研下的珍貴心血悉數娓娓道與聽者。教授所言,雖學術卻非乏趣,雖專精卻非艱澀,雖易懂卻非淺顯,我們在此中行行文字之間實可盡覽北大通識教育之智慧、綜合學科之風采,又將深感于學術的魅力,反叩心門回歸最初對知識本身的渴望。

二、業精于勤,上下求索。發揚“業精于勤,上下求索”的精神,“茶座”引導青年各從其志,無問西東。收錄于此部分的文章,以教授們苦心孤詣、皓首窮經的求學經歷與學術經驗為主線,希望給正在學術探索征途上的后輩以激勵和指引。千百次碰壁卻澆不滅心中渴求真理的火苗,重重的迷霧中也能通過蛛絲馬跡找尋正確航向,看似孤寂的冷板凳卻使專注發揮出最大能量。教授們云淡風輕的話語背后是一場場與謬誤的鏖戰,是一個個顫動社會的發現,是一張張問心無愧的答卷,是在告訴每一個走在同一條路上的人——你,并不是孤軍奮戰。

三、未名博雅,家國天下。傳承“未名博雅,家國天下”的使命,“茶座”培養青年責任意識,無忘山河。學學問以濟世,執一筆為天下。五位教授對自己心中的北大精神做出詮釋,講述北大人于社會、于國家、于世界責任之感悟,引導青年學生理解自身既是求真問學之學子,又是擔當大使命之棟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學以致用,教授的諄諄教誨引導我們將自身專業底色熔鑄貫通于實踐的每個環節,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征程中成為有格局有氣魄的棟梁之材。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新時代的偉大事業需要我們接續奮斗、久久為功。以文化人,希望讀者們能將終身學習作為一種貫穿人生旅途的生活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眴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修煉好自我成長這個終身課題,就要堅持將學習和思考作為一種自覺的追求,將奔跑和攀登作為一種人生的常態,不斷培養勤學的習慣、善學的能力,塑造虛懷若谷、不恥下問的姿態,以學修身,明德正心。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技術、新概念、新產品層出不窮,新產業、新業態、新職業不斷涌現,這些都要求我們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視野,錘煉與時代同行共進的過硬本領。新時代新征程上,亟待我們激蕩新氣象、成就新作為,以實踐的奮進姿態讓終身學習的習慣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不斷涵養尊重知識、崇尚學習的社會風氣,構建真正“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文以載道,希望讀者們能在閱讀中厚植家國天下的情懷與擔當。家國同構的觀念深深植根于我們的民族血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中華兒女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的情感基礎,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北大一直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愛黨愛國是一代代北大人始終如一的精神底色。因此,“茶座”的講授者不僅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教學能力,更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他們是學問淵博、 “魚” “漁”并授的“經師”,更是觸動心靈、引領價值的“人師”。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我們要傳承好這種心懷“國之大者”的境界與追求,發揚好這種潛心耕耘、堅毅前行的精神與志氣,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匯聚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

本書編委會

2024年5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将乐县| 巢湖市| 鄄城县| 衡阳市| 遵化市| 马龙县| 班玛县| 铜川市| 云南省| 桓台县| 乃东县| 昭平县| 牙克石市| 调兵山市| 东方市| 彭阳县| 辽源市| 保康县| 白银市| 镇安县| 神农架林区| 黄骅市| 双峰县| 文成县| 托里县| 通辽市| 府谷县| 通道| 屯留县| 阳西县| 米林县| 民权县| 东乡| 卓尼县| 盐津县| 龙游县| 墨江| 岑溪市| 新田县| 简阳市| 武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