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京津冀區域教育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協同發展

作為國家宏觀發展戰略之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并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通過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的協同發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新格局。為此,北京、天津和河北始終堅持京津冀區域整體發展目標,加快京津冀優勢互補和體制機制創新,并繼續以教育為切入點進一步推進三地之間協同發展與合作。

一、京津冀區域發展進程

從歷史和地理角度上看,京津冀區域自元代以來就是一個聯系密切的城市群,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地共同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計劃委員會和北京市計劃委員會提出關于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的相關構想——“首都經濟圈”,而后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了《北京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成立了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確定了北京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和建設方向,在組織領導、方針政策等諸多方面,為實施總體規劃提供了堅實保障?!笆锥既Α敝饕蓛热屯馊M成,其中內圈由北京、天津兩直轄市和河北省唐山、廊坊和秦皇島三個地級市組成,外圈包括河北承德、張家口、保定和滄州四個地級市。1986年環渤海圈的概念開始形成?!鞍宋濉睍r期開始提出京津冀地區產業發展生產力布局相關實施方案,對京津冀地區的產業發展進行了分工。1996年河北省提出“兩環開放帶動戰略”進一步發揮河北環抱京津、瀕臨渤海的區位優勢。

進入21世紀后,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相關研究開始日益增多。吳良鏞院士及其團隊先后于2002、2006和2013年出版了一期、二期和三期《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報告》234,提出“首都地區”的觀念,構筑“一軸三帶”的空間骨架。以京津兩大城市為核心的京津走廊,充分發揮天津濱海新區的作用,與北京共同建設世界城市地區。2004年北京市發改委提出“3+2”首都經濟圈及“一軸、兩核、三區”為框架的發展戰略構想,京津冀都市圈作為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部分,逐步成為21世紀帶動我國區域經濟增長的“第三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逐步上升為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區域經濟文化發展與教育發展密切相關,因此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給京津冀地區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二、京津冀區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

盡管目前京津冀三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產業結構各異,但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5 此外,為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促進環渤海經濟區建設、帶動北方腹地發展,也需要全力推進京津冀區域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因此,自2014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一直主導京津冀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強調北京、天津和河北按照區域一體原則,優先推動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動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

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總體方針。其中,戰略的核心是要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調整空間結構和經濟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6 此外,規劃綱要還對未來京津冀整體發展和三地自主發展設置了明確的戰略定位,如京津冀整體功能定位是形成“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而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功能定位分別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以及“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傮w上,該規劃不僅體現了三省市各自特色和區域優勢,還從戰略上保證了京津冀整體的協同發展和功能互補。

三、京津冀區域教育發展戰略目標

京津冀地區的協調發展必然要求三地全方位、寬領域地開展協助和互補,從而有力保障區域發展的整體性和實效性,進而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解決北京“大城市病”。教育領域作為區域社會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不僅有助于提高地區人力資源供給水平,還在引領和支撐區域科技創新中發揮巨大作用。與此同時,區域經濟發展也能為教育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因此,當前推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首要任務是要實現三地教育領域的聯動、整合和互補,并在此基礎上出臺助力京津冀區域教育協同發展的相關政策,以進一步明確戰略目標和總體方針。為此,2019年1月,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廳聯合印發了《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提出要高水平配置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資源,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完善津冀教育承接平臺,優化提升教育功能布局,推動基礎教育優質發展,加快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2019年9月,北京市委、市政府發布了《首都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的規劃、建設和發展,并整體提升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水平,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區教育發展,促進京津冀區域基礎教育優質發展,加快京津冀區域職業教育融合發展,并推動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創新發展。7

2 吳良鏞.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一期報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

3 吳良鏞.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二期報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

4 吳良鏞.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三期報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

5 魏和平,伏蓉.應用“三個課堂”助力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研究:基于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的實踐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22(02):15-20.

6 裴丹,趙蓓蓓.北京奧運會促進了京津融合嗎? [J].當代經理人,2021(01):36-42.

7 中國教育報.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發布[EB/OL].(2019-01-24)[2023-06-12].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8n/2018_zl15/201901/t20190124_367949.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公市| 襄垣县| 二连浩特市| 松潘县| 贵港市| 定日县| 松溪县| 永和县| 武安市| 福海县| 崇礼县| 大关县| 深州市| 美姑县| 罗山县| 盐津县| 宿迁市| 商洛市| 文安县| 肇东市| 海南省| 许昌县| 中西区| 青海省| 康保县| 赣榆县| 鄂伦春自治旗| 灵川县| 和林格尔县| 上林县| 临江市| 平泉县| 南部县| 嵩明县| 仁怀市| 吉安市| 南昌县| 陇南市| 栾城县| 鲁甸县|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