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卷

乃粒第一卷

一、宋子曰

原文

上古神農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號兩言,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脈歷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不然,神農去陶唐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豈有隱焉?而紛紛嘉種,必待后稷詳明,其故何也?紈褲之子,以赭衣視笠蓑;經生之家,以農夫為詬詈?。晨炊晚餉?,知其味而忘其源者眾矣。夫先農而系之以神,豈人力之所為哉?

譯文

宋子說:上古的神農氏不知是否存在,不過至今人們仍在體味“神農”這尊號中兩個字的深義。人類不能自足地長久生存,需要食用五谷才能生存;五谷也不能自行生長,而要靠人類來播種培植。土質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作物品性隨著水土不同而有分別。如果不是這樣,從神農氏到陶唐氏,人們以五谷為糧食已經有千年時間了,圣人教百姓使用農具,難道會有什么隱瞞嗎?而各種優良品種,卻要等到后稷時才詳細闡明,又是為什么呢?富貴人家的子弟視斗笠蓑衣為罪人之服,讀書人家把“農夫”當作罵人的話。很多人早晚燒飯,熟悉飯香卻忘了糧食的來源。所以人們把創始農業的先祖與“神”聯系在一起,這不是很自然的嗎?

難點精講

①乃粒:此處即指谷物。

②神農氏:上古時期部落首領,一說為炎帝。傳說神農氏曾經親嘗百草,以草藥治病,又發明了農具、陶器,教人種植糧食。后與黃帝一起戰敗了蚩尤。

③徽號:尊號。

④陶唐:上古時期部落首領,或稱唐堯、堯,帝嚳之子,后禪讓于舜。

⑤粒食:以谷物為糧食。

⑥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典出《周易·系辭下》:“神農氏作,斫本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耒指翻土農具的木柄部分,耜指農具的起土部分。

⑦后稷:姬姓,名棄,周人的始祖,相傳為姜嫄履大人跡而生。善種谷物,教民耕種與稼穡。

⑧紈(wán)褲:為古代貴族子弟的衣服,亦代指貴族子弟。紈,細絹。

⑨赭衣:古代囚衣。

⑩笠蓑:斗笠和蓑衣,借指勞動人民。

?詬詈(gòu lì):辱罵。

?餉(xiǎng):用酒食款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津县| 丰原市| 沧源| 平邑县| 景泰县| 台南市| 兰溪市| 漳州市| 鄄城县| 资兴市| 清新县| 娄烦县| 五峰| 类乌齐县| 永春县| 江西省| 民权县| 靖宇县| 海兴县| 绿春县| 新兴县| 太仆寺旗| 永昌县| 新昌县| 阆中市| 娄底市| 吴旗县| 云浮市| 荣昌县| 临泉县| 淮滨县| 大余县| 甘泉县| 手机| 禹州市| 万州区| 米泉市| 仁化县| 布拖县| 钟祥市| 金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