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宋應星
作品粉絲 899 人
全部作品
《思憐詩》共52首,分成《思美詩》和《憐愚詩》兩部分,宋應星取兩卷的字“思”和“憐”命名為《思憐詩》。《思美詩》10首,都是七律,《憐愚詩》42首,都是七絕。主要反映了宋應星的人生觀,用文學形式表達他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等問題的看法。宋應星在詩中塑造了兩大類典型人物,分別給以褒美和譏諷。他繼承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772—846)倡導的新樂府運動的詩論傳統,主張寫詩應當揭露時政弊端,反映社會現實,并且給人以啟迪和教化。
宋應星 ·國學 ·2482字
明宋應星撰。1673年于江西分宜學署寫成。現已殘缺,只剩下《日記》六章。內容主要是據古代天象觀測記載批判天人感應說。指出“儒者言事應以日食(蝕)為天變之大者”,但漢景帝當政的“二十六年中,日為之九食”,而王莽執政的“二十一年之中,日僅兩食,事應果何如也?”根據記載和自己的觀察說明日蝕現象“純魄(月)與日同出,會合太陽之下(掩蔽了太陽),日方得食”。斷言太陽本身也不斷發生變化,“以今日之日為昨日之日,刻舟求劍之義”。這一觀點為后來王夫之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思問錄·外篇》)的“日新說”所進一步發揮。書中關于天體運行的說法現在看來已陳腐,其中對日心說的懷疑亦欠妥。有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據崇禎年間刻本重新整理的標點本。
宋應星 ·國學 ·2349字
宋應星以其《天工開物》而作為科學史家享有盛名,卻鮮有人知作為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宋應星。政論集《野議》就是其作為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代表作,該書成書于崇禎九年(1636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對明代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研究的專著。按宋應星的自我標榜,所謂“野議”是相對“朝議”而言的,即在野之議論。其立說著書的目的是為了挽救明末社會所面臨的政治及經濟危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期望社會由亂而治,使國家轉危為安,體現了宋應星關心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愛國思想。
宋應星 ·國學 ·1.2萬字
明宋應星撰。1637年于江西分宜學署編寫。全書分《形氣》(五章)、《氣聲》(九章)、《水火》(四章)、《水塵》(三章)及《水風歸藏》、《寒熱》(各一章),計六篇二十三章。取對話體裁。為有關自然哲學的著作。試圖對日常生活、生產過程中的自然現象,例如燃燒、腐爛、蒸發、凝結、生物的新陳代謝、金屬的冶煉等,作出哲學上的概括,找出關于物質組成和變化的一般性解釋。認為“盈天地皆氣也”,宇宙間的各種事物從生長到死亡都是“由氣而形,形復返于氣”的帶規律性的變化,而“氣”作為萬物的本原其本身并沒有消滅,只是處在不同的形態中。例如種子入地,由氣而生,長大成木,砍伐成材,制成器具,遇火成灰,或葉落化為泥,最后又轉化為氣。包含有物質不滅的思想。此外,本書還涉及到聲學等一些物理學上的問題。有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據崇禎年間刻本重新整理刊行的標點本。
宋應星 ·國學 ·9450字
《天工開物》由明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產技術。《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宋應星 ·國學 ·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