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原文

天覆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事物而既萬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識之,其與幾何?萬事萬物之中,其無益生人與有益者,各載其半。世有聰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棗梨之花未賞,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鮮經,而侈談莒鼎。畫工好圖鬼魅而惡犬馬,即鄭僑、晉華,豈足為烈哉?

譯文

天地間的物類數以萬計,相應地也產生了各種事務,適應事物的不同而制造出各種東西,沒有缺漏,難道是僅靠人力就能完成嗎?萬事萬物如此豐富,如果必須經過口授目見才能認識它們,又能認識多少呢?萬事萬物之中,對人有益的和對人無益的,各占一半。世上有一些聰明博學之人,頗受眾人推崇。然而他們連棗花、梨花都分不清,卻臆想著“楚萍”為何物;連鑄鍋的模具都很少接觸,卻侈談起“莒鼎”。就像畫師喜歡畫鬼魅而不喜歡畫犬馬,這樣的人即便如鄭國的公孫僑、晉代的張華,又有什么可稱道的呢?

難點精講

①稠人:眾人。

②楚萍:典故出自《說苑·辨物》及《孔子家語·致思》。如《說苑》:“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觸王舟,止于舟中。昭王大怪之。便聘問孔子。孔子曰:‘此名萍實,令剖而食之,惟霸者能獲之,此吉祥也。’”

③釜鬵(fǔxín):二者皆為古代炊具。

④范:模子,制作器物時的模具。

⑤莒(jǔ)鼎:春秋時莒國鑄造的鼎。《左傳·昭公七年》載莒獻二方鼎于晉,晉侯轉贈給子產,即“賜子產莒之二方鼎”。后以“莒鼎”指立國的重器和政權的象征,亦指名貴的器物。

⑥鄭僑:指子產(?—前522),公孫氏,名僑,字子產,春秋時鄭國執政大臣,晉侯曾稱其為“博物君子”。

⑦晉華:指張華(232—300),字茂先,西晉大臣,著有《博物志》,后人集有《張茂先集》。

原文

幸生圣明極盛之世,滇南車馬,縱貫遼陽,嶺徼宦商,衡游薊北。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若為士而生東晉之初、南宋之季,其視燕、秦、晉、豫方物,已成夷產,從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肅慎之矢也?且夫王孫帝子,生長深宮,御廚玉粒正香,而欲觀耒耜;尚宮錦衣方剪,而想像機絲。當斯時也,披圖一觀,如獲重寶矣。

譯文

幸而我們生于盛世,云南的車馬可以一直跑到遼陽,嶺南的官員、商人可以漫游至河北。在這方圓萬里間,又有什么事物是不能耳聞目見的呢?如果士人不幸生在偏安一隅的東晉之初、南宋之末,他們會把河北、陜西、山西、河南等地的物類,都視為他國的物產,將通過貿易而獲得的皮衣與帽子視為“肅慎之箭”那樣的稀有之物。而那些生長于深宮的帝王子孫們,在御廚送上噴香的白米飯時,可能會想看一看農具;當宮女制好錦衣時,可能會想象一下織機的樣子。這時如果有圖書可以看,定會覺得如獲至寶。

難點精講

⑧嶺徼(jiào):指五嶺以南地區,大致相當于今廣東、廣西、江西、湖南四省。徼,邊界。

⑨肅慎之矢:典故出自《國語·魯語》,武王克商之后,使各方來貢,肅慎氏貢楛(hù)矢(木箭)、石砮(石制箭頭)。女真族是其后裔。

⑩耒耜(lěi sì):古代用于耕地翻土的農具,這里泛指農具。

原文

年來著書一種,名曰《天工開物?》卷。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乏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隨其孤陋見聞,藏諸方寸?而寫之,豈有當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誠意動天,心靈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長可取,必勤勤懇懇而契合焉。昨歲《畫音歸正》由先生而授梓?,茲有后命,復取此卷而繼起為之,其亦夙緣之所召哉!

譯文

一年來我寫了一本書,名叫《天工開物》。可是我的家境貧寒了,想要購買一些奇物以助考證,卻沒有足夠的錢;想招同好之人來探討事物的真偽,而沒有適合的館舍。只能由著我的孤陋寡聞來寫,哪敢說內容都很恰當呢?我的朋友涂伯聚先生,誠意可感動上天,講求格物致知之學,古往今來的東西,只要有一言之嘉、寸長可取之處,必定勤勤懇懇地幫助刊印。去年我寫的《畫音歸正》就是經由涂先生之力刊印的,現在遵從他的建議,又把這本書拿來出版,這也是我們多年來的緣分所致吧!

難點精講

?天工開物:據潘吉星,“天工”典出《尚書·皋陶謨》“天工人其代之”,“開物”典出《周易·系辭上》“開物成務”。宋應星將二者結合,謂“以自然力配合人工技巧從自然界開發物產”。而據薛鳳,“開物成務”之意在闡明“天—人互聯性的特質”,從而探尋“物”與“事”固有的條理。

?傷哉貧也:典出《禮記·檀弓下》:“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

?乏洛下之資:典出《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注引《魏略》載蔣濟語:“洛中市買,一錢不足則不行。”這里指沒錢。

?陳思:指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封陳王,謚號思,后世稱陳思王,后人編有《曹子建集》。“陳思之館”指曹植延請文人學士之館舍。

?方寸:心。

?涂伯聚:指涂紹煃(約1582—1645),字伯聚,號映蔽,江西新建(今屬江西南昌)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進士,官河南汝南兵備道、四川督學等。與宋應星為同榜舉人,關系友善。

?梓:木頭雕刻成印刷用的木板,這里指刊刻。

原文

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觀象”“樂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臨梓刪去。丐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時崇禎丁丑孟夏月,奉新宋應星書于家食之問堂?

譯文

這本書中內容有先后,寓意是以五谷為貴而以金玉為賤,“觀象”“樂律”這兩卷,因為道理太精微了,自揣并非我的能力所及,所以在臨上版時刪去了。請那些以科舉大業為目標的文人們把此書拋棄在一邊吧,這本書與功名進取之業毫不相干。

明崇禎十年(1637)四月,奉新宋應星寫于家食之問堂

難點精講

?貴五谷而賤金玉:典出晁錯《論貴粟疏》。

?家食之問堂:宋應星的書齋名,“家食之問”意為研究自食其力的學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县| 星子县| 通州市| 镇康县| 郯城县| 高邮市| 丰城市| 亳州市| 大同市| 富蕴县| 鲜城| 海淀区| 吴忠市| 河源市| 新绛县| 安丘市| 鹤峰县| 旬邑县| 安达市| 镇平县| 健康| 丘北县| 三门峡市| 舞钢市| 裕民县| 南汇区| 永平县| 玉屏| 陆良县| 格尔木市| 瓦房店市| 波密县| 白城市| 淮北市| 大姚县| 白朗县| 开化县| 兴义市| 宿迁市| 玉林市| 阳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