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黍稷 粱粟
原文
譯文
糧食中,有很多是碾成米而不磨成粉的。地域相距數百里,糧食的色、味、形、質就會隨之而變化,大同而小異,名字有很多。北方人只把粳稻稱為“大米”,其余的一概稱為“小米”。黍與稷同類,粱與粟同類。黍有黏的、有不黏的(黏的可以釀酒),稷只有不黏的。黏黍和黏粟統稱為“秫”,并不是說這兩種作物之外另有一種秫。黍有紅色、白色、黃色、黑色的,有人把黑色的稱為“稷”,這是錯誤的。還有人認為稷米比其他谷物先成熟,可以用來祭祀,應稱早熟的為“稷”,這個說法還差不多。
難點精講
①秫(shú):指有黏性的谷物。
②稷(jì):此處指禾本科黍屬植物,可作糧食或釀酒,是黍的一個變種。古籍中關于稷的說法有多種。
原文
譯文
在《詩經》《尚書》中,黍有“虋”“芑”“秬”“秠”等名字,在現在的各地方言中還有“牛毛”“燕頷”“馬革”“驢皮”“稻尾”等名字。就種黍來說,早的在三月播種,五月成熟;晚一點的在四月播種,七月成熟;再晚的五月播種,八月成熟。其開花、結穗,都與大麥、小麥的時間不同。黍粒的大小,總要看土地是否肥沃,以及時令的好壞。宋儒迂腐地用某地的黍來確定標準,這是不科學的。
難點精講
③虋(mén):赤粱粟。芑(qǐ):白粱粟。二者是“粟”的品種,而非“黍”。秬(jù)和秠(pī)則是黍的兩個品種。
④宋儒拘定以某方黍定律:據《宋史·律歷志》,宋仁宗時定以百黍排列的長度為一尺,又以2460粒黍的重量為一兩,以山西上黨的黍粒為準。
原文
譯文
粟與粱統稱為“黃米”。黏粟可以釀酒。有一種叫蘆粟的,又叫高粱,是因為其高七尺,就像蘆葦、荻草一樣。粱、粟的種類、名號比黍、稷還多,或者根據姓氏、山水命名,或者根據形似、時令命名,總之不可枚舉。山東人只稱其為谷子,并不知曉粱與粟的命名。
難點精講
⑤粟:禾本科狗尾草屬植物,籽實脫殼稱小米,北方稱谷子。
⑥粱:禾本科狗尾草屬植物,可作糧食。
⑦蘆粟:禾本科高粱屬植物,又稱甜高粱。
原文
譯文
以上四種米,都是春天播種、秋天收獲,耕地、鋤地的方法與大麥、小麥相同,而播種與收獲的時間則相差很遠。